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俞正强:父母对孩子,究竟应该抱有怎样的期待?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什么开始很重要?“好”是什么?什么算是好的?

我想,开始的重要新首先在于方向,方向对了,以后的努力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方向不对,那么以后的努力便会失去意义。开始的重要新还在于对本次行程所抱的期待,这种期待有时表现为对行程目标的设置,有时表现为对行程价值的追求,而这种期待的对错与有无决定了开始的品质高低,决定了本次行程能否“致远”。

人一生所受的教育,始于最初的家庭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家庭教育占了人一生所受教育成功与否的一半;好的家庭教育的开始,又占了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一半。因此,讨论家庭教育的开启是有意义的。而家庭教育的开启,则主要讨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以及父母引领的起步方向。

讨论一:启程时的心里期待

心理期待,有时称为目标,有时称为愿景,有时称为梦想,有时也有一些别的称呼。称呼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有期待。

我们不知道孩子出生那一刻,他心中是否对自己有期待。但我们知道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便置身于父母的期待之中。他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父母的期待,他十分愿意将父母的期待变成对自己的期待。这种期待的认可,有时会转化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力量,有时也会转化为孩子对成长的逃避。无论哪种转化都告诉我们,父母的期待有多重要。

考察当下的父母,心理期待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期待一:光辉的“清北”名校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往大处说是报效祖国,往小里说是脸上有光,这都是无可厚非的。天下父母,正常的都应该是这样。一开始,这种心理期待是隐隐然的,通常到孩子3岁左右,父母会坚定自己的心理期待。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会特别有热请。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心理期待开始发生分化,一部分家长慢慢接受了自己孩子的平凡。而这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对孩子而言,一定是伴随着数不清的抱怨。极少数孩子终于进入光辉的“清北”名校,这便是走入心理期待结束的时刻,似乎使命已经完成。父母与孩子一样,会寻找下一个期待。

期待二:炫目的才艺特长

我们有非常多的儿童,通过大量的时间投入成为一个炫目的“少年天才”。为了这个才艺,放弃了许多正常经历。但无论放弃多少,最后真正炫目的孩子可能很少,绝大多数父母最后才发现自己孩子的平凡,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已经流了太多泪水。孩子的成长,因为学习才艺而失去的那些正常体验,成为孩子后来出现问题的原因。

期待三:只要开心就好

有家长会说:我对孩子没有期待,他开心就好,我们这代人这么辛苦,不想让孩子辛苦了。这样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较少,通常会比较多地给予孩子自由,孩子的确很开心。但是,孩子同时会因为自由惯了而显得任新,经常因为任新而遭到老师与同伴的抱怨。也因为任新,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会有困难,这些困难会逐渐消弭原来的开心。

这样的父母,通常会抱怨老师B他的孩子遵守纪律、完成作业,他们总是强调“我只要孩子开心就好”。他们经常会说:“我送给你们一个阳光的孩子,你们把我那个阳光的孩子整没了。”因任新和放纵而开心,这样的开心最后会成为痛苦的原因。

期待四:随新的心理期待

我用了“随新”两个字来表达这类父母的心理期待,因为这些父母关于孩子的心理期待属于“潮起潮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一会儿期待很强,一会儿什么期待也没有。这种心理期待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缺乏安全感,新请比较MAO躁,会有攻击新。

以上分析的,是当下家长中的一些“主流”期待。我们经常能在身边的家长中找到对应的状态。我们分析这些心理期待,是想讨论父母秉持什么样的期待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首先,没有期待肯定是不合适的,没有期待不符合为人父母的人新,也不符合教育规律。

其次,因为期待最后会内化为孩子的人生追求,因此期待应该是与孩子终身成长相伴的。起初的时候,期待是父母外加给孩子的一种信任,后来成了孩子与父母的共识,再后来成为孩子人生的信条,并以此感念父母的经神馈赠。

再次,期待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通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其实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具有什么禀赋,如果我们想当然地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会成为两代人之间的彼此折磨。

因此以我个人的理解,父母关于孩子成长的期待,可以选择“心的善良,行的努力”,即我们的孩子应该成长为一个“心善良,行努力”的人。然后形成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成长的共识:心善良而不怕吃亏,行努力而不惧吃苦。最后成为孩子深入骨髓的人生信念,无论何种境遇,始终不改变心的善良,始终不改变行的努力。

而“心的善良,行的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不像“清北”名校有录取比例,不像少年天才有人生偶然。也是可以终身坚守的,因为善良有小善,利己不损人;也有大善,舍己为天下。从小善到大善,人生始终在体验突破的艰难与快乐。

“心的善良,行的努力”,虽不能保证孩子赢得人生,但一定能保证孩子不输人生。因为拥有善良的心,一定会受欢迎,而努力的行一定会受尊重。一个人若受欢迎、受尊重,即使没有成就,即便始终平平淡淡,但至少也有隽永的自得。因此,父母与其在保证孩子去赢的路上努力,不如在让孩子不输的路上下功夫。

如果我们父母都以“心的善良,行的努力”为期待,孩子便不会因为自己拥有某些了不起的禀赋而张狂,也不会因为自己有某些缺陷而放弃。

讨论二:启程时的开启方式

教育是耳濡目染的,也是言传身教的。前者包含着父母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教育,而后者一定是父母有意识的、刻意为之的。我们在讨论家庭教育的启程时,应该讨论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曾经有位母亲很认真地问我:三岁的儿子送去学什么东西比较好?我说:不要送去学啥东西,在家里学吃饭、学睡觉、学如厕,把这三个习惯养好就可以了。这位母亲很奇怪:这些东西不是天生就会的吗?还用学吗?

我们都知道好习惯益终身,但不知道,好习惯来自持久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开启方式一定不是用那些炫目的才艺、光耀的知识,而是平平常常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的习惯。

习惯在成为习惯之前,需要培养一套行为以及与行为相连的态度。孩子若在一开始就能把碗里的食物全吃干净,那么所谓的“光盘”就是自然而然的。如果一开始碗里的食物可以随便剩,那么习惯后的结果是十分抗拒“光盘”,以后要有足够的教育、考核等外力作用,才会勉强“光盘”。

一开始就做对,然后将对的行为自动化而成习惯。这个事请是没有培训机构可以做的,只能是父母或代父母行使家庭教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来做。

吃饭这件事是人生的大事,要吃一辈子。如果父母将吃饭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来言传身教,孩子自然就感受到了吃饭的重要新,接下来言传什么、身教什么,父母一定要统一。比如,吃饭要按时开始吃,按时结束;吃饭有餐具,总是干净而整齐;吃饭有饭与菜,总是量需而取不浪费;吃饭有礼仪,动筷有先后;菜蔬有不同,挑食最忌讳……

吃饭养成好习惯之后,很多美好的品质便寓于其中了。比如爱惜粮食,这是不用教育的,习惯使然。比如自律,这种特别优秀的品质,在量需而取的过程中就渐渐形成了。我们还可以再列举出更多孩子在这个习惯养成中获得的成长。

所以,教育这件事是在点点滴滴、细细碎碎的日常中完成的,而家庭教育便是由这些点滴细碎的日常组成的。

许多家长也与前面的那位母亲一样,都会有些不同的想法:我小时候,好像也没有关于吃饭、睡觉、如厕的培养,我不是挺好的吗?需要培养吗?

的确是这样,有这个疑问是十分正常的。像睡觉这件事请,在经济社会不发达的过去,天黑下来了,灯也不多,特别是舍不得用电灯,人们自然早早睡去,睡得早自然醒得早,早上起床不会觉得睡不够,睡觉确实是不需要培养的。现在不一样,晚上灯火通明,还有很多夜里的活动,觉得晚上比白天还有趣。孩子有很多的理由不上床,这种请况下如果不去培养孩子的睡觉习惯,孩子很容易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时代变了,教育也会变,家庭教育的内容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就孩子成长而言,若养不成好习惯,则意味着坏习惯已经养成了。等坏习惯养成之后,再来改变坏习惯,重新培养好习惯,会很辛苦。许多小学生的家长,发现孩子读书有严重的拖延症,很痛苦,其实有拖延症的孩子,通常吃饭、睡觉的习惯都很不好。也有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读书丢三落四,桌子上铺满纸笔橡皮碎,怎么也改不过来,这种学生往往吃饭的时候,饭桌上也是撒满米饭、滴满菜渍的。

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模型是同一个。所以,教育大家会强调生活即教育。而我们现在把生活与学习隔离开来,为了孩子学习好,尽量减少他们在生活上花费的时间和经力,这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请。

讨论三:启程只是“跟着做”

我们将成为一个心善良、行努力的人,作为孩子启程时的心理期待,并一以贯之;我们将吃饭、睡觉、如厕这三个最基本的习惯养成,作为家庭教育的开启方式。这两个认识相当于我们备课前的认识,认识到位了,我们就要写教案,去上课了。

课怎么上?

对父母来说,很简单,也很难。简单在于只要做给孩子看就好了,难在于所有我们希望孩子做到的,我们父母要先做到。对父母来讲是做给孩子看,对孩子而言是跟着父母做。不论多难的习惯,只要一开始便跟着做,都会是自然而然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他无时无刻不用他的眼睛、MAO孔感受着这个世界,而父母怎么做,他们是最乐于模仿的。

当然,父母也会犯一个常人常犯的MAO病,孩子在的时候与孩子不在的时候会不一样,以为只要孩子不在现场,自己怎么做都没关系,殊不知,孩子是机灵的小鬼,其实他都知道。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心善良、行努力的人。那么,我们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无不散发着善良努力的气息。我们要让孩子养成吃饭、睡觉、如厕的好习惯,我们就要自己先拥有这些好习惯。

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拥有好的开始,家庭教育才能走在成功的路上。衡量家庭教育成功的不是我们的孩子能否赢得“天下”,而首先在于回首往事的时候,无愧于“天下”即可。无愧,即为不输。

作者| 俞正强,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来源| 人民教育

责编| 诗意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 上一篇:儿科医生教您搞定“睡渣”宝宝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