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无私地爱着你的孩子吗?
更新时间:2022-06-10
引言 今天在楼下遛弯儿的时候,小编看见这样一幕,小花园里一个小孩哭着抱着妈妈的腿,说:“妈妈我错了,下次再也不会考不及格了。”那位妈妈冷着脸说教:“你记住你说的,没有下次了,下次再不及格我就不要你了!别在外边哭了,丢人!快回家!” 虽然小编知道这位妈妈不会真的丢下她的小孩儿不管,但小编仍然觉得这些话语对孩子来说真的很伤人。小编想,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一下:你真的无条件地爱着你的孩子吗?你是因为你的孩子学习好而爱他,还是因为他长得漂亮才爱他?是因为你的孩子多才多艺才爱他,还是因为你的孩子听话才爱他? 现在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通过炫耀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来获得别人的夸赞,他们以此为荣。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能说会道,过年的时候会要求孩子在亲戚面前表演节目,只有孩子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家长才会觉得自己有面子。 你是有条件的爱着你的孩子吗? 现在总是能听到一些这样的话:你要是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要是不好好学习我就不要你了!你要是这次考试考好了,妈妈就给你买玩具。诸如此类的话好像已经成为了父母的口头禅。 或许在父母的眼中,自己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只是对孩子有期望。可是这份期望就是对孩子有条件的爱,当你的孩子达到了你的期望值,你会格外爱他,可一旦你的孩子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值,你就会发火,会生气,会责骂他为什么这么不懂事。这难道不是有条件的爱吗? 在很多父母眼中,自己就是孩子的长辈,所以孩子就该听自己的话,让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才是听话的好孩子。这些家长总是习惯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强硬的要求孩子去做什么或者不去做什么,但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孩子的伤害。 这样有条件的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1、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 当孩子们习惯于去接受父母的指令去做事请时,他们会丧失自己思考的能力。别人安排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这样的孩子也会逐渐失去创新能力,他们不习惯自己思考,失去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会习惯新的认为,父母让他们去做的事请就是对的,父母不让他们去做的事请就是错的。 父母要做的是慢慢去引导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以命令的语气告诉他去做什么或不去做什么。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应该要让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可孩子不喜欢,或许你可以问问他喜欢什么别的乐器,不一定要执着于学习钢琴。只有在喜欢的基础上,学习才不会变得那么枯燥乏味。 2、变得急于求成 当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这次考试考满分我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或者带你出去玩,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为了他想要的玩具或一次出去游玩的机会而强迫自己这次考试要考满分,如果他凭借自己的实力不能拿到满分,他就会开始作弊。只要能够拿满分,什么方法都可以试一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想法,只有我做到什么事请我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什么东西。 其实家长的初心是好的,只是想让孩子能够有进步,但这种物质奖励并不能给孩子带来什么良好的影响,反而会形成不好的观念。甚至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因为我考高分才爱我,那我以后要继续考高分,来维持父母对我的爱,不论我是怎么考来的高分,作弊也好,只要能得到父母的爱就好。 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我们应该从孩子小开始就告诉他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3、失去自己的独立人格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靠着讨好他人来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可是在有条件的爱中成长的孩子,就会很容易否定自己的价值。他们会认为,只有我做到父母期待的样子,他们才会爱我,如果我做不到,他们就不会爱我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让别人高兴,就是我存在的价值。他们会失去自我,做什么事都会先想,我这么做别人会不会高兴,如果别人不高兴那我就不要去做,可是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在考虑别人的感受之前,最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自己想不想去做。 该如何去爱你的孩子? 1、爱孩子最原本的样子 不要因为孩子做到什么事请而去爱他,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要爱他本来的样子。不论孩子学习好或不好,未来是成功或是失败,父母爱孩子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陪伴孩子长大成伦,这才是最纯粹的爱。 2、对孩子的教育不要讲条件 从小开始,我们就会听到各种类似的话,你要是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要你了。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和孩子们讲道理。比如,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家长不要生气,应该让孩子检讨自己这次考试为什么没考好,并且告诉他这件事请的危害,跟孩子分析利弊,鼓励他下次考试争取考好,把现在自己的问题改掉。这样比跟孩子说下次考好给他买什么东西要更好,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考试是给自己考的,而不是给家长,学习是为自己学的。 小结 你可以对你的孩子有期待,但也要适当地给予他们请感上的关怀。无私的爱不是说父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要给孩子有原则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