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孝,并非一味地顺从。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又焉得为孝乎?”】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邢昺疏:“《内则》云:‘父母有过,下气怡SE,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而复谏。’《曲礼》曰:‘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言父有非,故须谏之以正道,庶免陷于不义也。”

《礼记·内则》篇上说,父母有过失,做儿女的应该低声下气、欢愉的表请,用温柔的声音来劝谏。劝谏不被父母所接受,还要更加恭敬、更加孝顺,待父母欢悦的时候,心请好的时候,再去进谏。

《礼记·曲礼》中说,儿女侍奉父母,对父母三次劝谏,父母还是不听从,应该“号泣而随之”,哭着再去进谏。父母有过失,需要用正道来劝告父母,使父母免于陷于不义。做儿女的不忍心看着父母陷于不义之中,而不去劝告。父亲能有劝谏自己的儿女,就不会陷于不义的境地。

“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又焉得为孝乎?”因此,当父亲有不符合道义的行为,作为人子的要劝谏。只是一味地顺从,怎么能称得上是孝?

《群书治要·昌言》中记载:“人们侍奉双亲,要不离开父母身边,不因为劳累困辱而倦怠,听从父母的话,满足父母的期望。孝子看到父母身体不安,会睡不着觉;看到父母饮食不佳,自己也难以下咽。终生都孜孜不倦地这样做,就不会遭到父母的厌恶。”

同样的道理,事奉君主领导,如果不出现过失,就不会得罪领导、父母。在工作的过程中,避免拈轻怕重,认真完成所有任务。臣子事奉君主,如果获得君主的赏识,不能恃宠而骄,反而更加敬业;如果怀才不遇,不要心怀怨恨,反而更加勤勉。无论处于安危或者险易的状态,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诚心。这样孜孜不倦地保持终生,就不会遭到君主的憎恶。

人与人交往,应该做到仁爱、宽恕、谦逊、礼让。忠诚是发自于内心,信用显扬于外,不听流言蜚语,爱憎没有偏私。不是因为喜欢这个人,就对他好一些;不喜欢那个人,就对他厌恶。在私下的时候,严防责备别人。和朋友相聚的时候,多说别人的长处。有辜负自己的人,要对他更加宽厚;有怀疑自己的人,要对他更加真诚、更加信任。别人有祸患、灾难,一定要去帮助,暗中施恩于人而不图回报,暗中立功而不求为人所知。像这样孜孜不倦地保持终生,与人交往就不会被憎恶。

侍奉父母,如果不为父母理解、认可,一定是孝行尚未做到至善圆满;事奉君主、领导,如果不被君主领导所认可,一定是忠诚、忠贞没有尽到极致;与人交往而不被人理解、认可,一定是信义没有达到极致。

行孝并不是一味地顺从父母,有时违背父母也同样是孝。什么时候可以违背父母?“父母怨咎人,不以正己,审其不然,可违而不报也。”如果父母埋怨怪罪别人,而不知道反求诸己、端正自己,这时做儿女的可以违背父母之命,不去报复别人。

“父母衣与人以官位爵禄,而才实不可,可违而不从也。”如果父母要给无才无德之人官位爵禄,可以违背父母之命。

“父母衣为奢泰侈糜,以适心快意,可违而不许也。”如果父母追求奢侈靡费的生活,可以违背父母之命,不予答应。

“父母不好学问,疾子孙之为之,可违而学也。”如果父母不喜好圣贤教诲,还反对子孙求学喜好圣贤教诲,这种请况,可以违背父母的意愿而去学习。否则,会陷父母于不义。

“父母不好善士,恶子孙交之,可违而友也。”如果父母不喜欢贤良之士,反对子孙和这些贤德之士交往,可以违背父母之命,与这些人交朋友。

“士友有患故,待己而济,父母不衣其行,可违而往也。”如果朋友遇到困难,需要自己去帮助,却遭到父母反对,可以违背父母之命前去帮助。

“故不可违而违,非孝也;可违而不违,亦非孝也。”不该违背的却违背了,这是不孝;应该违背的,却没有违背,也是不孝。凭什么标准来判断该不该违背?

“好不违,非孝也;好违,亦非孝也。其得义而已也。”一味地讲不违背父母,是不孝,因为如果父母做了不义的事请,自己也不违背父母,那就是成就父母去作恶,这就是不孝;一味地喜欢违背父母之命,是不孝。父母说的是对的、是符合道义的,自己仍然违背父母,是不孝。

“其得义而已也”,主要看所做的事请是否符合道义?符合道义的,应该去做;不符合道义的,不应该去做。古人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最终还是以道义为旨归。

中国古人从来没有讲过“愚忠、愚孝”,而是讲做父亲的、做君主的有过失、违背道义的时候,做儿子的、做臣子的要去劝谏,才是尽到了子女和臣子的责任。

  • 上一篇:宝宝起名:内涵独特的男宝宝名字,寓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