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曾国藩刚刚进入仕途时,人脉关系到底如何?要看他的社交圈子

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3:

曾国藩一个毫无背景的人,能做到封侯拜相的位置上,并不仅仅是靠运气,除了他的勤奋外,与他善于经营人脉关系有很大关系。

从曾国藩为官的不同时期,与不同人物的交往过程来看,他经营人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那么,曾国藩刚刚进入仕途时,人脉关系到底如何?我们只需要看他的社交圈子就知道了。

我们先来看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六月二十九日,写给祖父曾玉屏的家书,这封信中,曾国藩提到了他的社交问题。

曾国藩在信中说道:

同乡梅霖生病,于五月中旬日日加重,十八日上床,廿五日子时仙逝。胡云阁先生亦同日同时同刻仙逝。梅霖生身后一切事宜,系陈岱云、黎月乔与孙三人料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曾国藩当时的社交圈子有以下特点:

一是社交圈子狭窄。

此时的曾国藩,是在翰林院工作的第二年,职位是一名从七品检讨,负责编写国史。

清朝时期的从七品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副处级干部,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这样的官职已经不算小了,可是,在王公大臣云集的京城,曾国藩不仅手中没有任何权力,地位还很低。

此时的曾国藩,虽然认识了一些朋友,但局限于两类人:

一是同乡。当时,在京城的湖南人,大部分都是租住在湖南会馆、长沙会馆中。曾国藩就是住在湖南会馆。由于地域相同,乡音相近,大家的关系自然就要好一些。

二是同年(一同考中进士的人)。在考试的过程中,彼此都有相同的经历,其关系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关系,比如上文提到的陈岱云和曾国藩就是同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人物,即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曾国藩被分到翰林院工作,李文安则被分配到刑部,正是因为两人是同年关系,李鸿章才得以拜在曾国藩门下。

可能有人有疑或,曾国藩既然在翰林院工作,他难道和同事们的关系不好吗?确实不好,由于曾国藩长相不雅,口袋里长时间无银子,同事们都认为他吝啬,加上曾国藩无银子贿赂上司,导致上司很不喜欢他。

在一个单位,如果得不到上司赏识,同事们自然也不敢和他走得太近。

这充分说明,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社交圈子还是很狭窄的。

二是曾国藩有意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曾国藩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他要想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在没有更好路径的请况下,在湖南同乡中取得一定的地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在官场上,湖南人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此时在京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是太常寺卿唐鉴。唐鉴不仅官居三品,而且还是清朝最著名的理学大师,门生故吏非常多,在京城像神一样的人物存在。

曾国藩没有丝毫地位,也没有任何名声,他要想得到唐鉴的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

为了得到在京湖南同乡的认可,曾国藩很喜欢帮助人,比如帮梅霖生料理“身后一切事宜”。不计报酬帮助老乡处理一些棘手的事请,让曾国藩很快获得同乡们的认可,并顺利拜在唐鉴门下。曾国藩的很多理学思想,都是在这一时间获得的。

成为唐鉴的学生后,曾国藩非常勤奋,靠自己的学识和诚恳,又认识了倭仁等一批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为他后来不断获得升迁打下了基础。

从曾国藩的社交方式来看,人与人的交往,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一种驭人方式。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手段,让自己去认识希望认识的人,都是要有策略的。曾国藩获得唐鉴认可,就是一种方法。

《曾国藩驭人术:用最简单的方法驾驭人心》中,对曾国藩获得军机大臣穆彰阿、道光皇帝、咸丰皇帝、慈禧太后赏识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

如果你在与人交往时没有方法,或者总是上当受骗,总是被别人驾驭,那么,建议看看曾国藩的驭人术,很多方法,在人际交往中,可以直接引用。

  • 上一篇:历史剧好看度再被刷新!看《山河月明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