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赵匡胤传位给其弟?“金匮遗诏”是否为真?
更新时间:2022-04-10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 正史认为,赵光义是合法继承皇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的。 但后来有人质疑“金匮遗诏”的真实新。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宋史》多处提到“金匮遗诏”, 《杜太后传》记载: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重,太祖常常在旁边侍奉。 太后自己知道命不久矣,丞相赵普被召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如何取得天下的吗?”太子说道:我之所以得到天下,都是祖先和太后的积庆啊。 太后说道:不是这样的,只是由于周世宗让小儿统治天下罢了。如果周氏有长君,天下怎么可能归你所有?你死后,应该传给你的弟弟。天下之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啊。 太祖顿时低头哭泣道:不敢不听从教诲!太后转向赵普道:“你也记住我的话,不能违背。赵普在太后床前写下了誓书,藏于金匮(同柜)中,命令谨慎小心的宫人掌管。 在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历史著作中也有大体相同的记录。 历史上的人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找不到该约定的原文。 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怀疑过“金匮之盟”的真实新,这也成为宋太祖大度无私的范例。 直到清朝,古文家恽敬对约定的内容提出了质疑。 1940年代初,张荫麟曾撰写《宋太宗继统考实》,之后被收录于《张荫麟先生文集》,认为“金匮之盟”是赵普所伪造的,完全否认这件事请。 此外,邓广铭、王瑞来等学者也持有和张荫麟一样的观点,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新或认为“金匮之盟”是伪造的。 赵匡胤生母 原因大致像张荫麟所说,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病重的时候,宋太祖只有34岁。 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赵光义只有23岁,太祖的长子德昭也只有14岁。当时太祖身体健康,没有早逝的迹象。 哪怕太祖只能再活20年,那个时候,大儿子德昭也已经30多岁了。 怎么会有幼主之说? 为何杜太后猜测太祖早逝,小儿子继位,而宋朝重蹈五代覆辙? 这没有道理! 如果宋太祖真如太后所料中年而死,人们也可以推测,或许杜太后凭经验或灵感有超前的洞察力,这仍然可以勉强解释。 然而,太祖活到50多岁,并没有早逝,没有面临着幼子主政。 如有遗嘱,太祖临死前应命人开启金匮。 就算他突然死去,皇后也应该知道,掌管金殿的宫人也知道。 为什么要等到太祖死后六年赵普才揭露呢? 即便遗诏公布,赵光义也应该全文公布,因为这是他继位的合法有力证据,但公布出来的只是大致内容,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更何况太祖没有遵照遗诏,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雪夜访赵普 明 此画描绘的是宋太祖雪夜私访宰相赵普,共同商议统一大计的事请。 然而,对“金匮之盟”持正面看法的学者却提出了相反的证据。 关于盟约的条件,正方认为这是符合常理的。 杜太后亲身经历过五代。 这是一个王朝频繁更替的特殊时期。 五代十三位君主,在位没有一个超过十年的,意外死亡的有七个人。 为何皇太后否认宋太祖能摆TUO“宿命”,不像周世宗英年早逝,最终幼子临政最终朝代灭亡? 赵匡胤登基后,杜太后说:“我听说做王很难,天子在百姓之上,如果治理得法,那是位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旦治理不得当,想要做一个普通人都是不可能的,这是我所忧虑的。 杜太后认为,国家刚刚成立,根基并不稳固,随时可能成为昙花一现的“第六代”。 那时太祖虽然正值壮年,但政局变幻莫测,怎么知道宋太祖不会暴死? 怎么知道宋太祖不会被人杀死? 如果真的发生了,十多岁的德昭显然还没有能力应对。 而政治经验丰富的赵光义应该是理想的继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