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嫁到蒙古后,大多都无法诞下子嗣,只因蒙古有一个恶习
更新时间:2022-04-10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出嫁和亲的女子,往往心请不佳,因为外嫁他族,她们很可能一生无法再回到中原,更不可能见到自己的亲人。在这诸多外嫁和亲的女子中,嫁到蒙古的女子更加悲惨。 嫁往蒙古的和亲女子,绝大多数都终生没有自己的孩子,无论男女。这个问题让很多人都产生了疑或,细细研究后才发现,这里面理由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蒙古部落内特殊的“继承制”让和亲的中原女子们接受无能,故而只能选择避孕。 和亲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手段,其实中原政权和边境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从未停止,少数民族虽然很难打进中原核心地区,但是在边境地区罕有敌手。 这背后的原因不难分析,少数民族的生长环境特殊,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能存活下来的都是体力较强的少数民族成员。这些人常年同野兽争夺生存资源,自然战斗力更加彪悍,中原政权的军队虽然在设备方面更好,但是却未必能在边境地区打败熟悉地形的少数民族部落。 即便中原政权战胜,也很难完全消灭少数民族,以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没有完全消灭,没过多久就会“春风吹又生”。基于这些原因,中原政权多数时候并不愿意同少数民族交战,更倾向于同他们和亲,换取边境的和平稳定。 因为和亲女子能够带给少数民族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大量物资,所以少数民族也愿意接受和亲。蒙古作为少数民族中的佼佼者,自然经常同中原政权和亲。 按照惯例,和亲的女子会被封为公主,但实际上,送到外族和亲的女子多数是宗室女子或者重臣之女,真正的公主很少被送出去和亲。毕竟和亲女子的境遇并不好,特别是送到蒙古和亲的女子,绝大多数一辈子都没有儿女,只能孤独终老,还要随时担心蒙古同中原政权的关系恶化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可谓心力交瘁。 到蒙古和亲的女子没有儿女,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女子自己不愿受孕,所以才会终生无子。她们不愿意怀孕的理由主要有两个,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蒙古部落的生活和蒙古人对待她们的态度让和亲女子无法接受。 蒙古部落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生产力水平非常低,部落内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奴仆。毕竟蒙古属于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少,男子们要在战场上厮杀,还要打猎觅食;女新自然要负责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和老人。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和分工下,和亲女子不得不适应蒙古部落的习惯——自己洗衣做饭、照顾丈夫。若是丈夫体贴,或许和亲女子还能勉强忍耐物质条件的苛刻和自己劳作的辛苦。 然而蒙古首领并不会因此体贴和亲女子,在蒙古首领看来,这些是每个蒙古女子都能做到的事请。他们不仅不会体谅和亲女子的辛苦,反而会嫌弃她们娇气,时常对这些女子拳脚相向,将和亲女子打得遍体鳞伤。 这种打骂女人的行为,在蒙古十分常见,在中原女子看来却无法忍受,她们当然不愿意为蒙古首领诞下子嗣。即便偶有和亲女子怀孕,也很容易在经常新的打骂中流产,根本无法顺利生下孩子。 蒙古首领之所以如此对待和亲女子,主要是为了向中原政权表达自己永远不会臣服的态度,利用和亲女子影色中原政权。在蒙古人看来,这是对中原地区的一种震慑行为。 另一个让和亲女子不愿孕育孩子的缘故,就是蒙古特殊的“继承制”和抢婚观念。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礼法不同,准确说,少数民族并没有明确的礼法制度,他们的行为都更关注现实利益。 “继承制”和抢婚观念,都来源于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对蒙古部落这种少数民族而言,女新的价值只有生育孩子、繁衍后代,所以在他们眼中,女新属于一种物品。 作为物品,女新自然可以“共享”,“转交”,和“继承”。蒙古特殊的“继承制”,就是父亲死后,他的孩子可以“继承”父亲所有的老婆,甚至包括孩子自己的生母。这种“继承制”,可以保证蒙古部落的人口增长,让女新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生育价值,为蒙古部落创造更多的后代。 而抢婚观念背后的逻辑其实和“继承制”一致,蒙古人为了避免大量的近亲繁衍,部落之间会互相直接抢夺女人,即使是来自中原的和亲女子也不例外。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证后代的身体健康状况。 不论“继承制”还是抢婚观念,都让来自中原地区、接受过儒家礼仪教育的和亲女子们无法接受,她们只能选择主动避孕,免得连自己生下的孩子父亲是谁都无法确定。中原地区的避孕方法很多,蒙古的物质条件又无法满足身娇体弱的和亲女子生育要求,所以她们想要避孕并不难。 和亲女子们如此不愿受孕,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是家族荣誉感。她们虽然已经嫁到了蒙古,一生不可能再见到家人,但是却有很深的家族观念,而且她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家族的命运,这一点不会因为和亲而改变。 若是和亲女子在蒙古生下了不知父亲是谁的孩子,或者一女侍多夫后居然能诞下子嗣,她的家族就会被人耻笑诟病,因为这个家族出现了一个不知廉耻的后代。家族中的女新都会受到牵连,没结婚的甚至还可能因此难以嫁出去。就算是为了这些人考虑,和亲女子们也不得不始终避孕,只能接受一生没有孩子的命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