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清风起云岭 美名传千古】王禹甸:造福百姓 流芳百世

昭通清官亭公园

作者 林娜娜 云南农业大学

王禹甸是清代陕西三原举人,关于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但他自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就任恩安县(今昭通市)县令一年多的事迹,一直被当地百姓传颂到今天。

攻坚克难,心怀百姓。嘉庆十三年(1808年),王禹甸出任恩安县令。由于“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特殊地理位置,恩安县成为滇川黔三省要冲,又处于鼎盛一时的朱提银矿山腹心位置,当时已是一座工商繁华的城市。史料记载:“在昔昭城,商业繁盛,厂务发达,称银用秤。滇铜蜀盐,车马交骈。秦楚赣粤,工贾群进。苏松梭布,填塞路径。百货云集,任人贩运。”另有史料载:“乾嘉年间,落(乐)马厂、长发洞、金沙厂相继大旺,出银甚多。商于厂者,贩一车米去,即以一车饼(未经经炼的银饼)运回。”但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座人口数万的恩安县城中,仅有两个从北郊十里之外大龙洞引水而来的小水塘供居民生活之用,遇到大旱少雨或春耕农忙之时,城内用水告急,百姓叫苦连天。王禹甸上任后,面对恩安县百姓用水困难的问题,没有像他的前任一样置之不理,而是在走访了解详细请况之后,带头捐资并倡导当地乡绅和商人集资,兴建新的储水池。储水池主体修建竣工后,王禹甸为它取名“三多塘”。“三多”出自《玉海》:“看多、做多、商量多也。”这不仅是王禹甸的自励自勉,也是劝喻世人。

前后相续,共促发展。王禹甸任职恩安县令一年有余,在“三多塘”主体竣工后,即卸任离去。他的继任者欧阳道瀛在“三多塘”工程全部完工后,留下了一篇记述王禹甸事迹的碑记:“城之有池不徒为御旱计也,而晨夕饮烹养生之政以寓。昭郡袭乌蒙旧址,背山为城,距大河十数里,关以内无井泉,惟资涓涓之龙硐由沟入城,停蓄于大小两池。每无雨则涸且秽,军民病之。即官斯土者,佥谓形势所艰,无长策焉。迄嘉庆戊辰,奕山王公来篆恩邑,初下车,询民疾苦,耆士以修龙硐为请。公曰:‘水由硐出,天造地成,无所庸其导浚,宜更于北城外,择地浚深池,余则潴,溢则泄,既以便廓外之取携,又足济城中之挹注。’令甫下,民争赴之。阅五月而池成。既乃建庙以祀龙神,前列船房,左立仙阁,池中砌石架为歌台。费不下数千金,皆公与士庶所筹画而乐输焉。事将竣而公适解篆,嘱余续完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王禹甸卸任之后的嘉庆十六年(1811年)夏,“三多塘”更名为“清官亭”。当年大旱,恩安县城原有的两个小水塘无法从大龙洞引水入城,幸好有王禹甸主持修建的“三多塘”,才让恩安县百姓免去了无水可用之苦。清官亭从建成至今跨越两个世纪,承载了当地百姓对王禹甸的感恩与怀念。清咸丰五年(1855年)乙卯举人饶起孝,为清官亭撰写楹联:“者点水无多,一官已留清白去;此间尘不染,何人更踏软红来。”这副对联是对王禹甸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流芳百世的最好注脚。

“正气如旭日耀空,耀古耀今,始终浩然正派;清官似荷塘流水,流来流去,先后勤慎清廉。”任职一方,不管职位高低、任职长短,都要对当地做出贡献,像“清官亭”的建造者王禹甸、继任者欧阳道瀛一样,成为流芳百世的清官。

  • 上一篇:为何秦汉时我们能够压着游牧民族打,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