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夺得荆州后,为何不从荆州北伐,始终将进攻重点放在合肥?
更新时间:2022-04-18
引言 三国时期,荆州是一个战略要地,曹草发动赤壁之战前,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刘表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琮因为惧怕曹草,在曹草即将对荆州发起进攻前投降了他,自此,曹草暂时控制了荆州大片土地。 赤壁之战曹草战败后率军退守北方,已经无暇顾及荆州全境,只能派遣曹仁等人重点防守荆州的南郡,襄阳等要地。刘备和孙权乘着曹草新败率军主动出击,刘备先后占据了荆南四郡,周瑜则率军攻下了南郡。不久周瑜去世,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这个时候刘备实际上已经占据了荆州的大片土地,孙权则占据了江夏,章陵,曹草占据了荆州北部的南阳、襄阳。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了兴复汉室的计划,其中就提到了荆州了荆州的重要新,文中这样说: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这就是诸葛亮最早为刘备制定的北伐路线,一路出荆州,一路出益州秦川,两路大军同时出动。 孙权夺取荆州 很可惜,还没等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制定的战略方针实施,荆州就已经落入了东吴之手了。自从刘备取得益州之地后,势力日益壮大,对孙权已经构成了威胁了,孙权多次向刘备提议归还南郡,但刘备多次拒绝,双方甚至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了。 鲁肃在世的时候,他主张与刘备结盟,东吴的重点是淮南地区,为此,孙权多次派遣重兵进攻淮南地区,荆州地区则有刘备军防守,不太需要担心自己会陷入两线作战。鲁肃去世后,东吴的战略意图再次发生了转变,吕蒙主张攻占荆州,达到自保的目的。 孙权同意了吕蒙的看法,在关羽北上发动襄樊之战时,吕蒙白衣渡江,率军袭取了江陵地区,荆州军腹背受敌,遭致大败,关羽被杀,吕蒙成功占领了原先被刘备占领的荆州全部地区。 东吴占据荆州,地盘得到了扩充,实力得到了增强,蜀汉失去了荆州,差点遭到亡国的命运,动摇了蜀汉的国本。曹草则依旧占据了荆州北部的襄樊地区,对东吴有着不小的威胁。 取下荆州的孙权为何从来都不从荆州北伐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荆州是一条北伐的好路,尤其适合东吴这样的水师强大的军队。可事实是孙权从刘备那里夺取了荆州大片地区后,一直采取被动防守的策略,没有一次大规模从荆州出兵对曹魏北伐。 孙权虽然没有从荆州出兵对北面的曹魏进行北伐,但他多次派遣重兵进攻淮南地区,甚至不惜代价攻打了多次合肥。合肥城可以说是孙权一生中迈不过的一道坎,一直堵在了孙权的胸口。 那么孙权拿下荆州后,为何不从荆州出兵北伐呢?其实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占领荆州后的东吴在战略上做了较大的改动,东吴在荆州的战略一直都是防守,从未打算进攻。即便在孙权占领荆州后,曹魏一度打算放弃襄樊地区,但孙权对此没有一点想要进攻的意思。 与荆州方向不同,在淮南地区,孙权多次与曹魏发动了大规模交战,自从孙权在赤壁之战获胜后,对淮南地区的进攻大大小小可以说有几十次了,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孙权即便在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下,也依旧死磕淮南地区,因为自古有句话叫“守江必守淮”,如果淮南没有掌握在南方政权的手中,那北方政权随时都可以南下对南方政权发起进攻,没有了淮南这个缓冲带,南方政权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 孙权不惜代价攻打淮南,实际上是为了自保,在历史上,长江天堑虽然是一道天险,但没有淮南地区的保障,长江天堑实际上也是南方政权的负担,毕竟这么长的长江,想要守住难度很大。因此,孙权只有占领了淮南地区,对江东来说,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结语 既然孙权将目标放在了淮南地区,对荆州只能采取被动防守的策略了,吕蒙占领荆州后,的确一直采取了防御的态势,一方面要防备曹魏,一方面还要防范蜀汉,这也给了东吴很大的压力。 吕蒙死后,接替他的陆逊主要负责对荆州的防守,陆逊虽然军事能力突出,但他对荆州的战略依旧是放防守,很少主动出击。这说明,对于东吴来说,荆州的重要程度远不如淮南地区,荆州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但需要保障孙权的腹地江东的安全。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