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韩信立下赫赫战功,却为何下场如此凄惨?

韩信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曹草是三国时期的枭雄,能被他称赞的人并不多,韩信就是其中的一个。

韩信,一个家喻户晓的西汉大将,他是西汉开国的大功臣。而刘邦也是靠着他一步一步的夺得天下的,文靠张良、武靠韩信,这也能看出韩信的作用了。如果没有韩信的话,那么刘邦是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就能够取得天下的,

韩信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他带兵打仗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立下无数赫赫战功,然而他不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刚愎自用,理想万岁,所以他也就做不了政治家。但这也是他的致命弱点——这些弱点为他以后的下场埋下伏笔!

后世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韩信少时是一个浪荡不羁的人,他觉得自己有一天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事实上当时的他连一顿饱饭都吃不起。

韩信从小很穷,很早就失去了父亲、

但他新格又放纵不拘礼法,既不种地也不经商,所以没有生活来源。

好在韩信是落魄贵族出身,从小读了点书。

当地亭涨见他气度不凡,常常让他来家里吃饭。可是不久,就被亭涨的妻子拒之门外了。韩信饥寒交迫,跑到河边钓鱼。洗衣服的大娘见他可怜,就接济给他饭吃,韩信感动,就对这位老太太说:“有朝一日,我必定要重重地报答你。”

大娘听了生气道:“你一个男子汉,不能自己挣饭吃,我之所以给你饭吃是看你可怜,还希望你报答”

韩信听了,非常惭愧…………

以至于后来还曾遭到过胯下之辱,

这就是年轻时候的韩信;

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得到了一个人的辅佐,那个人就是韩信。韩信指挥过很多重大战争,最终帮助汉王夺取了天下。韩信不同于常人的智慧和用兵的智谋,被后世很多兵家所敬仰。

不久后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也纷纷伺机而动,韩信感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就带上身旁仅有的一口宝剑,参加了项梁的军队。

项梁战死后,韩信归属项羽,当了管理车骑、门户的小郎中。这时候就经常借助与项羽接触的机会给项羽献计献策,但都未得到重视,韩信觉得自己的才干难以发挥,就想另谋出路,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B迫他去南郑(今陕西南郑县)就职,就在这时,韩信离开了项羽,投奔到刘邦麾下,随他到了南郑。

刘邦一时没发现韩信的才能,同时又觉得他出身卑贱,只让他当了治粟都尉。

后来韩信认识了刘邦的重要谋士萧何,经过几次交谈,

萧何很赏识他,发现韩信是个了不起的将才,

便多次向刘邦推荐都没能引起刘邦的重视,

当时刘邦的部下大多数是江苏人,士兵们由于思念家乡,不习惯南郑的生活,经常有人开小差逃走,韩信见得不到重用,也找了一个机会逃离了!

南郑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脚,主公坏我大事……!于是都来不及向刘邦打招呼,立即骑上快马,连夜去追赶韩信,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刘邦一听说萧何也跑了,非常生气,但是过了两天以后,萧何又突然回来了!当刘邦听说堂堂的丞相去追赶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时,忍不住斥责他说:“逃亡的将领都已经几十个,你都没有去追赶,现在你却说去追赶韩信,你这骗人的话 ,谁会相信?

萧何解释说:“一般将领容易得到,可是韩信,却是难得的奇才,你如果满足于当汉王,用不用韩信没有关系;如果要争夺天下,就离不开韩信这样极有智谋的人,希望你决定今后的志向”,

萧何的话正中刘邦的要害,他赶紧表白说:“我当然想向东发展,怎能长期在这里当汉王?”萧何见刘邦心动,乘机推荐韩信说:“大王决定向东发展,若能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为你出谋划策;

刘邦如果没有远大抱负,不重用韩信,韩信他终究还是会逃走的”,

刘邦终于听取了萧何的意见,封韩信为大将军还挑了个黄道吉日,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内心非常不快,因为当时义帝熊心曾许诺,谁先入关中谁为关中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却封他汉王,封汉中之地,他觉得很委屈,但是,又不得不去。

这时候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举行完隆重的典礼,刘邦把韩信请到上座坐下来,然后就问他:“你有何锦囊妙计?”

于是被拜为上将的韩信就给刘邦献策,建议以汉中为后援,择机“还定三秦”,

抢夺关中,再东征争取天下。

接着韩信说出了项羽三大弱点,

第一,匹夫之勇,

项羽勇武过人,比如在战场上大吼一声,能够让上千的人当场瘫倒在地……! 勇武过人但是他不会用人,这叫匹夫之勇;

第二,妇人之仁,

他看见受伤的士兵,项羽就流泪,他甚至可以跟士兵分着吃饭,但是因为他勇武过人,错误的认为功劳都是他自己的,却舍不得给有功的人封赏,没有用人之德;小恩小惠,所以是妇人之仁;

第三,失去民心,

为人残暴,坑秦兵二十万,杀人如麻,失去民心,所以他有三大弱点。

最后韩信提出来著名的“汉中对策”,

总共也有三条。

第一,以仁义昭示天下。

用刘邦的仁义来和项羽的残暴来做对比;

第二,以诚意封赏功臣,把城封给功臣,别人都愿意跟着;

第三,以老兵表率士兵,从沛县来的老兵作为今天新兵的表率,老兵当先身先士卒。

所以只要能做到这三点,就可以平定三秦之地。

韩信的汉中对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因为汉中对策有两点意义非常重大,

第一它揭示了刘邦是由弱转强,项羽是由强转弱的这么一个发展前景,这是从战略高度来提的。

二,提出来

先夺关中再取天下

这样一个总体的战略,

这是中国古代战略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也是刘邦以此定三秦的一个总策略。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韩信的军事才能终于全面爆发,

刘邦正是靠着韩信的汉中对策,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赢取最终的胜利。

某种程度上刘邦也为韩信提供了施展的舞台,这方面韩信还是感机刘邦的,这在以后的成为齐王后依然听从刘邦命令的原因,但是就是恰恰是那时候刘邦对韩信产生了怀疑!

正所谓功高震主,刘邦担心有一天被韩信取代……

此后出师关中,连灭五国,在楚汉相争中渐渐占上风。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在垓下决战,韩信布下十面埋伏,命令士兵齐唱楚歌让楚军士气崩溃。项羽大败,最终自刎于乌江。

在楚汉相争的角逐中,刘邦之所以能够最后胜出,贵为天子,与他的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的酒宴上刘邦曾经总结过: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众人深以为然……!

这段话,也算是对于韩信能力的一个中肯的总结。

刘邦当了皇帝后,封韩信为楚王,没过多久,便借故解除了他的兵权。韩信知道刘邦嫉恨他的才能,觉得在刘邦手下不会有所作为了,

实际上韩信现在最应该的就是韬光养晦养中之术,或许也真是认为他的功劳大了,不把领导人放眼里了,

然而由于他不知道中道守中!所以才遭至后来身首异处的下场,所谓才有余,而德不足!

于是这时候的韩信就暗中与陈豨结成同盟,密谋造反,公元前197年,陈稀举兵反叛刘邦,刘邦亲自率兵讨伐,

韩信见时机成熟,便与家臣密谋,企图趁刘邦不在京都,假传圣旨,释放狱中的犯人,把他们组织起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

吕后得知韩信谋反的消息,立即把萧何找来商量。

韩信本是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的,这时他听说韩信谋反,害怕受到牵连,就又向吕后献了一条消灭韩信的妙计。他们假称陈稀已经被打死,要大家进宫祝贺。

萧何怕韩信不去,就亲自对他说:“你虽然有病,不过这样的大事也应去庆贺一下”,韩信不知是圈套,就到了长乐宫,当即就被武士捆了起来,拉出长乐宫斩首了。

  • 上一篇:1958年,中国掀起了全民消灭麻雀的高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