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秦国和秦朝在统治观念上的探索帮助中国确立了延续千年的统治理念

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国套路大家都很熟悉:外儒内法,兼之以道。即诸子百家中,被后世统治者采用的主要是儒、道、法。这几家都有什么思想呢?这种思想又是怎么确定的呢?

儒:我们最熟悉的流派,几乎成为了中国乃至东亚国家的人文标签

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等,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几大主张,明确君臣、父子之礼,划定夫妇、长幼之别;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前代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所谓的“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

可以看出,儒家的内核,是以轮理确定上下尊卑关系;外在的体现上,却用仁义等极为义正言辞的理论包装,可以说是一种标准的统治之术,天生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法家,强调建立规则

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法家的先驱,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则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

李悝

顾名思义,法家的主张就是用法治国,重农抑商、奖励农战,反对分封、建立郡县制、实行君主专制,他们的主张,是其后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思想基础。但是,法家所指的“法”,跟我们如今的概念不一样,它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帝王的个人意志,而确立的法规,本质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

同时,法家极力避免个人意志对法令的干扰,反对人请、走后门,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甚至在理论上看似比较公平,但其手段往往很严苛、血腥,伴随着残忍的杀戮,为后世广为诟病。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道家又称黄老之术,代表人物是老、庄。这个流派从理论上来看,主张无为,但又无不为,看似简单,实际很难。所谓“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请。”落实到治国上,主要是减少对社会的不必要干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新。道家思想,在特定时期确实有奇效,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就是产生于贯彻了数十年的黄老之术。

刘彻

但是,放任的自由经济必然会带来资源的过度集中,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拉大,往往是道家治国之术的副产品;比如在汉武帝即位后,虽然享受着文景之治带来的繁荣,但也面临着急需解决的隐患:“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要重用董仲舒等人,着急莫索出新的治国理论的原因。

统治思想的形成

“外儒内法,兼之以道”之所以能够形成,很大程度上得归为秦国、秦朝的做出的“牺牲”与贡献。严刑峻法治国,推行郡县制、抛弃分封制,这种流派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提升国家实力的积极作用,已被战国的实践证明。但过于赤罗罗的严苛手段,显然不符合和平时期各阶层的诉求,开天辟地的秦王朝正是因此而亡。即贾谊说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但是,给它加一层包装不就行了?西汉初年,为了尽快恢复国力、休养生息,暂时兼用了道家的无为之道;但汉随秦制,西汉几乎完全照搬了秦朝的各项制度,不然为仁慈的汉文帝时期,会发生“缇萦救父”这种案例?那时的肉刑,就是来源于秦朝。

而待到国家实力恢复后,汉武帝时期莫索出了外儒内法的绝妙路子,给严刑峻法加上了一层仁义的外衣;特殊时期,再兼用些道家思想。至此,这一套路就成了其后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祖传治国方略。

  • 上一篇:若让赵云守荆州,守得住吗?赵云这三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