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怀远文学:王素平《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

白莲坡镇茆塘村 王素平

商末周初,伯夷和叔齐先后从孤竹国出来。他们原本是孤竹国的两个王子。孤竹国君弥留之际立三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想把君位让给本该继承王位的大哥伯夷,伯夷不愿意,避逃出国。叔齐也不愿意继位就也逃出国。

在那个朝代,孤竹君违背天轮把君位传于叔齐。他是太喜爱这个儿子了。他有没有考虑到作为长子的伯夷的感受呢?(好像还有个老二)伯夷愿不愿意继位那是他的事,如果孤竹君事先没有征求过伯夷的意见,我想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心理伯夷是有点落差有点怨的。

叔齐不怪老爹疼他,是个体察入微的人。他深知大哥的尴尬处境,又是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不愿继位,要把君位让给大哥。伯夷是个有骨气的人,不是父命怎么可能去接受呢。他呆在国内怎么感觉都别扭,索新一走了之。

叔齐见大哥走了,更是心疼大哥,也弃位出国找大哥来了。当他们在路上相见,虽然是兄弟可是礼让君位之德也如流星般照亮历史的天空。

他们结伴往西岐去。他们早已听闻西伯侯姬昌“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士”。他们一路奔波到了西岐,西伯侯姬昌刚死,被儿子周武王追谥为文王。周武王正兴兵伐商。二人听说后不顾劳顿,拦着武王的马扣住他的马缰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怒,士兵准备绑之。还是姜尚知晓他们说他们是“义”人,命士兵扶送到一边。

我们说伯夷叔齐说武王父死不葬就去兴兵讨伐商是不孝那还可理解,说武王以臣弑君是不仁就有点愚忠。商纣王残暴天下皆知,他们还以尊轮常为要,是有点脑筋不开化。在那混沌未开的进化阶段,也许是从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认为兴兵就会累及很多的人。理想新地想尽忠谏言变革现状。也或者根本不相信朝代的更替能够改变现状。

可是不管怎么说,他们不畏武王把自己想说的直言大胆地说出来,这样的义勇刚直也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血流飘杵。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伯夷叔齐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们就相携着到首阳山上采薇菜吃。还边采边唱:“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像伯夷这样的人在他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不是没有,就如司马迁所说,伯夷、叔齐虽是贤人,不过因为孔子的赞扬而声名更为昭著,而更多的是面对政权的更迭实实在在的抗争和称臣的人,就如司马迁忍辱偷生写下来“史记”,李后主面对破碎山河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很多傀儡帝王他们的忍耐能力难道是可以贬低的吗?卧薪尝胆,胯下之辱……要讲值得歌颂的,那苏武边疆牧羊19载,保节不屈的经神是值得后人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最好的教案。

在这个时代不远的过去的上山下乡的六七十年代,有多少个年轻人离开文明的城市到了荒蛮之地。伯夷叔齐从王子到深山,年轻人从城市到边疆。他们之间的落差没有区别。尤其还有众多的女孩子。他(她)们当中有众多栋梁之才。他(她)们忍饥挨饿受冻,用血肉之躯为自己谋活,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社会做出贡献。她(他)值得歌颂,铭记。

鲁迅写过一篇《采薇》,是关于伯夷叔齐的。鲁迅处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写了《采薇》更有他的深意,他是把文字当匕首机烈抗争的人。1927年,王国维投湖自尽,是很有伯夷叔齐之风。

好的是,历代以来每个人都推动着社会发展和变革,以每个人不同的或者相同的方式。

免责声明 怀远生活圈

怀远生活圈,为大家推送怀远特SE的地方资讯。本微信部分内容采编自网络,由于特殊原因无法追溯到原著者,我们尊重一切原著者的付出,版权归作者本人。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

  • 上一篇:全副苏械装备的抗联教导旅,每天两斤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