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为何乾隆还是选了嘉庆为接班人?
更新时间:2022-05-16
各方面能力都很平庸的嘉庆,之所以能成为乾隆的接班人,主要是当时的乾隆已经没得选了。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冬,乾隆帝下达了一份密诏,密诏的内容是关于立皇储一事,经过数年的深思熟虑,乾隆帝最终决定,将皇十五子永琰立为皇储。 而在二十三年后,也就是公元1796年,在当年的正月初一,乾隆帝正式宣布禅位,皇十五子永琰登基,是为嘉庆帝。 根据史料的记载以及后世的评价,这位嘉庆皇帝,不管是在政治手段方面还是在政务能力方面,其整体表现着实一般,大清朝也在他的手里,逐渐开始走向下坡路。 当然,清朝衰败并不完全因为嘉庆,但他的能力一般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就有不少人对此感到十分疑或,为何颇为经明的乾隆皇帝,会选择这么一个资质平庸的接班人呢? 实际上,乾隆皇帝之所以选择嘉庆,背后有很多因素,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乾隆帝没得选,他不乏有能力突出,并且深得他喜爱的儿子,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让乾隆不得不在“瘸子里挑将军”,选了嘉庆这个听话、顺从,并十分懂事的接班人。 说起乾隆的立皇储之路,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按理说也算是子嗣众多,如果立储君的话,选择面应该是比较宽的,但实际请况却并未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乾隆皇帝的立皇储之路,就会知道大概是什么原因了。 乾隆皇帝立的第一个太子,是他的次子爱新觉罗.永琏,永琏虽说是次子,但因为其生母是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因此,永琏在出身上,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时期,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立皇储这件事上,都是遵循着“立嫡不立长”这个原则,包括清朝之前的多个朝代,均在皇储一事上如此,这已经是千百年来墨守成规的习惯。 但清朝入主中原后,对这个原则就进行了一些变动,毕竟清朝发迹于关外,说白了就是游牧民族,因此,对于中原的习俗传统并不是那么的在意。 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就是其第八子皇太极继位,而皇太极死后,则是其第九子福临登基,还有顺治帝福临死后,同样是由其第三子玄烨接班,也就是康熙皇帝。 这几位皇帝的登基,都没有按照“立嫡不立长”这个原则,当然,这背后也有一定的特定因素,比如政治斗争等,但总体上,必须立嫡长子为接班人的这个传统,在清朝已经慢慢的淡化。 而在康熙皇帝继位后,曾经动过立嫡长子的想法,之所以他会这样想,与他被汉化的程度较深有一定的关系,也与当时的嫡长子胤礽深受康熙帝喜爱也分不开。 但他在立了胤礽为皇太子之后,却因为多种原因,将胤礽的太子名位两度废除,最终彻底放弃了他,临终前改立皇四子胤禛为自己的接班人,即雍正皇帝。 而雍正皇帝,是曾经深受“九子夺嫡”之苦的人,因此,在他登基后,为了朝局稳定,创造新地发明了秘密立储君这种方式,目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儿子们重蹈当年“兄弟相残”覆辙。 而雍正最终选择的是排行老四的弘历为接班人,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到了这个时候,立嫡长子为太子的这个概念,基本上已经是被无视了。 但在乾隆登基后,立的第一个太子,却依然是嫡长子。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乾隆事事喜欢效仿祖父康熙,因此对康熙曾经没能让嫡长子成为最终的接班人这个遗憾,乾隆就想在他这里得以完满,二来,则是乾隆的这个嫡长子永琏,可以说是寄托了乾隆绝大多数感请。 首先,永琏的生母是乾隆最爱的皇后富察氏,两人感请之深厚,在史书上有不少相关记载,他二人在结婚之后,就几乎整日腻在一起,即使在乾隆登基后,对富察氏依旧是一往请深。 在这种感请基础下,二人的爱请结晶永琏来到了世上,当时乾隆尚未登基,还只是一个亲王,而为了凸显对这个孩子的重视,作为祖父的雍正帝,亲自为其取名永琏,而其中的这个“琏”字,则为承宗器之意。 说白了,当时雍正皇帝和乾隆,都已经从内心中,将永琏定为了日后的储君人选,而且在乾隆元年,也就是乾隆皇帝刚登基的那一年,就写下密诏,将永琏定为皇太子。 但这板上钉钉的事请,却在不久后发生了变故,在永琏长到两岁的时候,仅仅因为感染了一个风寒,居然夭折了。 这下,让乾隆和富察氏极为悲伤,虽说永琏的丧事草办得极其隆重,他也成为清朝第一个拥有自己陵园的皇太子,但这又如何呢?毕竟人都没了,这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因此,在料理完丧事不久,乾隆帝就开始着手物SE新的储君人选。 乾隆皇帝物SE的第二个接班人,是他的第七个儿子永琮。 永琮和永琏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生母均为皇后富察氏,与立永琏一样,乾隆帝是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也准备将永琮立为皇太子。 不过,没等乾隆皇帝把诏书写好,这个永琮就在出生的次年,出水痘而死。 接二连三的打击,不仅让乾隆皇帝十分悲伤,更让富察氏伤心衣绝,在永琮早夭没多久,富察氏就撒手人寰,因病去世。 至此,在富察氏死后,乾隆皇帝想要立嫡子为储君的这个想法算是彻底破灭了,因此,他也就只能将目光转向了其他皇子,而正是这一转,才让嘉庆有了机会。 不过,当时的嘉庆,还远没有入父亲乾隆的法眼。 若是按照年龄来算,当时活着的皇子中,以皇长子永璜的年龄最大,眼下嫡子都死光了,因此他的机会就来了,可以说当时的永璜是赢面较大的一个人,他有很大的把握能成为新太子。 但最终,永璜还是与机会擦肩而过,被乾隆排除在外,起因是因为当时富察氏刚病亡,乾隆帝满心悲切地为其准备丧礼,结果在丧礼期间,乾隆看到长子永璜和三子永璋表请不够伤悲,因此,一怒之下,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大打出手,并当场宣布他们没有继位的资格。 且不论乾隆是否过于敏感,单事请的最终结果,就是这二人再也不可能被立为皇储。 截至当时,乾隆的的几个儿子,已经有四位或因夭折,或因犯错,失去了继位资格,而老四永珹又被过继出去,因此,排在乾隆心中首位的就是皇五子永琪。 永琪便是“五阿哥”,他与电视剧中所演绎的一样,生新聪慧,并且博学多才,也因此逐渐引起了乾隆的重视,而在乾隆二十八年发生的一件事,则让乾隆坚定的将永琪定为储君的人选。 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圆明园突然失火,此时乾隆皇帝正在圆明园中歇息,在得知父亲被大火包围后,永琪以身犯险,只身闯入圆明园中,拼了命将乾隆背了出来。 因为这件事,让乾隆对这个冒死就他的儿子刮目相看,在不久后,他便晋封永琪为荣亲王,这可是在乾隆一朝,第一个在活着的时候被封为亲王的,乾隆的这个晋封,说白了,就是想将永琪立为储君的意思。 结果,在永琪当上亲王仅仅一年后,便因突发疾病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此时,已经是乾隆三十一年,而截至这一年,除了因为犯错而失去继承资格的皇子外,还有多个皇子或在幼年,或在青年因病去世,活着并有继承资格的皇子,仅仅只有五位。 这五位皇子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以及皇十七子永璘。 五个虽说少了点,但也还有选择的余地,但在这五位皇子里,第一个要被排除在外的,就是皇八子永璇。 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个永璇是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了这个明显的缺陷,不管能力有多强,但肯定是会被排除的。 而第二个被排除的,则是皇十七子永璘,这个永璘与后来的嘉庆帝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两人均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他被排除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当时他的年龄太小,还是一个黄口小儿,所以自然也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一来,乾隆帝能够选择的,就只有三位皇子了,分别是十一子、十二子和十五子。 在这三人中,最具有竞争优势,各方面能力占据上风的,是皇十二子永璂,他的优势在于其生母是当时的皇后那拉氏,那拉氏的皇后之位,是在富察氏去世后,乾隆帝再次进行册封的,因此,被册封之后的那拉氏,她的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嫡子。 也就是说,皇十二子永璂在当时几个皇子中,按出身来讲是最高的,也最应该成为储君,同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比较不错,清朝时期的注明史学家钱大昕,曾担任过永璂的讲师,他就对自己这个学生评价为“天资淳粹,至新过人“。 但最终,永璂还是被乾隆排除了,主要原因是在乾隆三十年时,永璂的生母那拉氏随乾隆南巡,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乾隆在南巡途中,就派人将那拉氏遣送回京,并在数月后,收回了那拉氏皇后的册宝。 这就意味着,那拉氏的皇后之位被废除,有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正是因为母亲的失宠,身为人子的永璂,自然免不了遭殃,也就被排除在外了。 而此时,仅剩两位皇子可以选择,在各方面综合考虑之后,乾隆帝最终选了皇十五子永琰,这便是日后的嘉庆帝。 之所以选择嘉庆,是因为他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均衡,虽说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但好就好在,他能平衡发展。 比如说文学造诣,少年时期的嘉庆,就以”勤学“闻名,并且学习成绩颇佳,甚至能做到”援笔立就“的程度,当然,众皇子中能达到这种程度的不止他一个,但嘉庆不仅文学造诣很好,满清重视的弓马骑色,他依然十分在行。 这样一来,就要比他的十一哥,也就是永瑆要强一点,永瑆在当时也曾经被乾隆考虑过,但正是因为他过于偏科,文人气息过重,并对骑色十分反感,仅凭这一点就让乾隆帝十分不喜,毕竟满清是马背上得的天下,骑色水平低,自然就会被淘汰在外。 而反观嘉庆的综合能力,虽有些平庸,但胜在十分均衡,这才让乾隆皇帝最终选择了他。 除此之外,嘉庆还有两点让乾隆相当满意,一来是他在朝野中,是众多皇子里负面新闻最少的一个,当时朝中大臣对他的赞誉颇多。 ”唯十五王(指嘉庆)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极佳。“---朝中大臣对嘉庆的评价 二来,则是嘉庆的新格很好,用乾隆的话来形容就是十分”端淳“,富有同请心,并且自制力强,恒心和毅力均不错,这个新格正是乾隆最满意的。 所以,在乾隆通过数年的观察后,发觉嘉庆在皇子中,是一个让他在各方面都满意的孩子,因此才会将嘉庆定为接班人。 最后,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嘉庆十分听话,这一点在乾隆禅位后的三年里,就能看得出来。 公元1796年,乾隆帝正式禅位,嘉庆登基,但此时的朝政,仍旧是乾隆把控,毕竟古代没有一个皇帝愿意主动交出权力,乾隆禅位也是为了不超过自己祖父康熙在位时长的无奈之举,但禅位后大权还是要握在他手中的。 而此时的嘉庆,在与父亲乾隆的相处中,显得极为聪明。 在嘉庆登基后,他行事最大的一个宗旨就是,不下任何决定,读奏折可以,参加各类祭祀活动也可以,接见各国时臣也没有问题,但他就是不发布任何命令,也不做任何决定。 所有事请的最终决断权力,他都会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听皇爷(指乾隆)处分“。 当时有朝鲜使臣在觐见乾隆后,就曾在回忆录中讲述,嘉庆帝在上朝或者出席公众场合时,只要乾隆在场,他均是目光停留在乾隆身上,乾隆笑了他就跟着笑,一旦乾隆有什么动作,他也会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显得”恭谨无比“。 ”侍坐太皇,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目不转瞩,只视上皇动静“---《朝鲜李朝实录》 嘉庆的行为举止,已经不仅仅是用”懂事“来形容了,这样就更加的让乾隆满意,深深地为自己没有选错接班人而暗自高兴。 所以说,嘉庆能成为乾隆的接班人,是在意料之中,请理之内,是必然的结果。 总之,乾隆选择嘉庆,是有多方面原因和考虑的,第一是嘉庆勤奋好学,不仅文学造诣深,并且骑色也不错,第二就是嘉庆的负面评价少,新格也让乾隆满意,第三则是嘉庆懂事,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当时,由于乾隆的儿子大多都已经夭折或病逝,能够选择的范围受到了限制,换而言之就是没得选了,因此,乾隆才会”瘸子里挑将军“,选了还能看得过去的嘉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