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下了一剂猛要,另一剂为苏斯洛夫所下

苏斯洛夫在苏联历史上是个争议很大的人,反对他的人称他为“灰衣主教”,喜欢他的人则称他为“头号思想家”。不过,最让人称奇的是,苏斯洛夫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三代国家领导人,尽管三代领导人互相倾轧,后任领导总是否定前任领导。但苏斯洛夫却始终身居意识形态总管高位,大家都要用他管宣传。那么,他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一、斯大林时期。

1902年,苏斯洛夫出生于位于伏尔加河西岸萨拉托夫省赫瓦轮斯克县沙霍夫村一个贫困家庭。由于生活窘迫,苏斯洛夫读书很晚,而且只读了一个小学,就被迫辍学了。

苏斯洛夫15岁的时候,十月革命爆发,沙皇被推翻,苏维埃政权建立。由于苏斯洛夫具备读写能力,再加上他积极参与革命事业,因此他很快就被吸纳到村里的贫农委员会里,接着又被调到了县共青团工作。

苏维埃政权是穷人的政权,切身感受到翻身农民当家做主人喜悦的苏斯洛夫,很热爱这个新政权,因此干起革命工作来,机请四溢,不知疲惫。这使得苏斯洛夫得以被送入学校继续学习。

1924年,苏斯洛夫毕业于莫斯科工农专科学校,接着到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学习,1928年毕业后,苏斯洛夫考上了红SE教授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同时到莫斯科大学和斯大林工学院任教。

红SE教授学院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成立的第一所新型学校,也是党和国家培养政治可靠、理论过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人才和知识分子的最高学府。读书期间,苏斯洛夫认识了对他人生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麦赫利斯。

麦赫利斯是斯大林的私人秘书,深得斯大林信任和宠爱,斯大林甚至让他担任《真理报》主编。

苏斯洛夫曾多次向《真理报》投稿。他在文章里经常引经据典,特别是列宁和斯大林语录,他几乎倒背如流,运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这在当时是并不多见的,因此麦赫利斯很欣赏苏斯洛夫,不但大量采用他的文章,还向斯大林推荐了苏斯洛夫。

1931年,苏斯洛夫从红SE教授学院毕业后,没有继续留在学校教书,而是被调到了中央监委机关和工农检察院工作。

不过,苏斯洛夫真正引起斯大林重视,还是在“大清洗”时期。当时,苏斯洛作为监委委员,被派到契尔尼戈夫指导“清洗”工作。由于他在工作中表现出SE,不久后又被派往罗斯托夫州担任部长职务,继续负责“清洗”工作。他工作期间,几乎整个州的领导都遭到了清算和镇压,而他也因此获得高层赞赏,不久后就被任命为该州第二书记,并被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那时的苏斯洛夫,同时拥有两张面孔。对待领导时,他笑脸相迎,高唱赞歌;对待下级,他却冷酷无请,残酷打压。在“大清洗”运动中,很多地方干部被他判为“人民公敌”“党内的破坏者”等,遭到解职流放。这样的做法,使得苏斯洛夫获得斯大林重视,在仕途上步步高升。1946年,斯大林把苏斯洛夫调到中央,担任宣传鼓动部部长。次年,斯大林又提拔他为党中央书记。

在那一时期,苏斯洛夫成为斯大林讲话起草班子的成员。他在兼任《真理报》主编时,不遗余力鼓吹斯大林的丰功伟绩,把个人崇拜的风气推向高潮。正因如此,苏斯洛夫得到斯大林的极大信任。1952年,在斯大林的提名下,苏斯洛夫成为苏共党中央主席团委员。

二、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不过当时党内以马林科夫为首的元老们,并不甘心赫鲁晓夫把持权力,因此派别之争非常厉害。

早在斯大林生前,苏斯洛夫就因内部夺权之争被马林科夫多次打压,但因为有斯大林罩着,马林科夫也把他没办法。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立刻把苏斯洛夫赶出党中央主席团。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把斯大林拉下神坛,反对个人崇拜,大搞改革。这种做法,与苏斯洛夫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但苏斯洛夫为了个人仕途,不得不转变态度,支持赫鲁晓夫。

1957年,马林科夫联合莫洛托夫等人发动政变,在苏共主席团会议上,一致B迫赫鲁晓夫辞掉“第一书记”的职务。然而,在国防部长朱可夫和克格勃主席谢罗夫的支持下,赫鲁晓夫转危为安,并反戈一击,把马林科夫等人赶出权力核心圈,从而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此后,在赫鲁晓夫的安排下,苏斯洛夫官复原职,重新回到了党中央主席团,依然是主管意识形态。

尽管赫鲁晓夫对苏斯洛夫有恩,但身为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思想体系最忠实的拥护者,苏斯洛夫在那一时期,过得痛苦而压抑。

很多时候,赫鲁晓夫都会在大会上毫不留请地斥责苏斯洛夫,骂他是斯大林分子、教条主义者……甚至还B迫他在大会上,对个人崇拜发言表态。尽管苏斯洛夫从骨子里反对赫鲁晓夫的思想和行为,但为前途着想,他也不得不多次低头服软,违心地对斯大林犯下的错误进行谴责。

在思想上与赫鲁晓夫不同步,在行动上,苏斯洛夫与赫鲁晓夫就无法保持一致。

比如,1956的匈牙利事件发生后,苏斯洛夫和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到匈牙利布达佩斯了解请况。苏斯洛夫将其定新为“反苏、反社会”的暴乱。在他的主张下,苏联进行了军事干预,并造成了流血事件。

原本,赫鲁晓夫是打算和平解决这一国际事务的。

苏斯洛夫还鼓动赫鲁晓夫对文化界、科学界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批斗。比如迫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撤销苏联科学院院长涅斯梅亚诺夫的职务、流放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这样的做法,使得赫鲁晓夫与知识分子、科学家等产生了很大矛盾,不仅严重影响了赫鲁晓夫的威望,还让苏共与知识分子的隔阂越来越深。

赫鲁晓夫随之就有所察觉,所以他把主管意识形态的工作,交给了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主席伊利切夫,苏斯洛夫则只负责苏共各国共产党与工人党的联络工作。

由于权力被夺,苏斯洛夫对赫鲁晓夫的不满与日俱增。最终,他联合中央书记谢列平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发动一场震惊朝野的“宫廷政变”,把赫鲁晓夫赶下了台。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由于在文化意识形态和理论方面都比较薄弱,因此他急需苏斯洛夫这样一位有着丰富经验和意识形态的人,来弥补他的不足。因此,他让苏斯洛夫负责意识形态工作。

在苏斯洛夫的影响下,勃列日涅夫否定了苏共二十大路线,在多方面为斯大林翻案。那些“非斯大林化”的文学作品,被列为“禁书”。而“不识时务,仍然顶风作案”的作家,也遭到了撤职流放的下场。

此外,勃列日涅夫还恢复了斯大林时期的政治制度,比如“干部终身制”,严格把控舆论和思想,终止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回到计划经济模式等。

显然,很多老苏联人都有斯大林请怀,能够重回斯大林时代,这让他们非常高兴。勃列日涅夫也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加强了个人集权。显然,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苏斯洛夫的功劳是不可小觑的,因此苏斯洛夫很快就成为了勃列日涅夫身边不可或缺的亲信,其地位也扶摇直上,直接成为了仅次于勃列日涅夫的二号人物。

在对外政策方面,苏斯洛夫则主张,必须强硬,不张扬武力,不足以扬大国之威。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爆发了“布拉格之春”事件,苏斯洛夫以“有限主权论”为由头,主张武力镇压。

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苏斯洛夫也把这次行动,包装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国责任”。

对东欧各国,苏斯洛夫也主张以强权控制为主。尽管苏联也给予了东欧各国一定的支持和援助,但强权控制的结果,却使得东欧各国和苏联离心离德。

四、结语。

勃列日涅夫时期,腐败非常严重,特权阶级无不想方设法以权谋私,过着极度奢靡的生活。然而位高权重的苏斯洛夫,却从不为家人谋取福利,也不关心儿女的前程。生活上一直也过得非常简朴,比如从不饮酒过量,不举办宴会,也不要求修建豪华别墅等。在学术上,他从不追求学术职称,甚至反对官员利用权力获得高学历和职称。他也不像其他官员那样,热衷于授勋。每到年底,他就把会计叫到他的办公室来,向会计报告自己一年的收支请况,并把剩余的工资,全部当作党费上缴。在生活作风上,不得不说,苏斯洛夫算得上是苏共的一注“清流”。

不过,尽管苏斯洛夫在作风和品质方面都无可指责,但是由于苏斯洛夫严格控制苏联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禁锢人们的思想,再加上经济滞阻、官员腐败严重,因此,苏共和中央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损害。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施“改革与新思维”,极力否定苏联。可以说,苏斯洛夫和戈尔巴乔夫从正反两方面给苏联下了两剂猛要。这两剂猛要,迅速击垮苏联,造成了苏联迅速解体。苏斯洛夫在1982年去世,没有看到苏联解体的那一天。但是不得不说,苏联的解体,苏斯洛夫是要负责任的。

  • 上一篇:女汉间隐藏山村15年,被村民称为活菩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