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电话线,招来日军“挺进队”,导致八路军军工部最大一次损失
更新时间:2022-05-16
“没有抢,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反映了抗战时期我军艰苦卓绝的作战条件。但实际上,抗战爆发初期敌后根据地抗日武装发展迅速,武器弹要奇缺,光靠作战缴获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需要。193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游击战争的军火接济问题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要、步抢、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11月通过的六中全会决议案,更是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列为“全中华民族的当前紧急具体任务”之一。因此,八路军总部决定从建立完善体系入手,进一步扩大军工生产。1939年6月,在负责军工事务的总部第六科基础上成立了八路军总部军工部。1939年7月,中央军委又从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抽调刘贵福等300多名技术骨干支援军工部,各类兵工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建立和发展起来。 MAO泽东与朱德、贺龙在六届六中全会上 对于军工设施选址问题,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着实费了一番苦心。既要安全隐蔽,又要相对固定,还要便于人员往来和武器弹要运输,在敌人眼皮底下,做到这些谈何容易?1938年底,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和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亲自负责选址工作,经过反复勘察对比,不知踏破多少双鞋底,最后终于在太行山根据地仅有的一个完整县份——黎城县的西北部水窖山中,找到了一个俗称黄崖洞的地方。朱德、彭德怀看过选址后,十分满意,立刻拍板:“就是这了!”在黄崖洞建立的军工部一所,逐步成为了各抗日根据地中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兵工厂,这里生产的手榴弹、地雷、复装子弹、单响抉抢等武器弹要,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前线。 军工部一所即黄崖洞兵工厂入口处的“一线天”,地势十分险要 负责总牵头任务的军工部同样驻在黎城县,为对付敌人的“扫荡”,起先驻扎在上赤峪村,后来又转移到赵姑村。赵姑村离黎城县城北40多公里,是深山沟里的一个小村子,沟里沟外都是成片的杨树林,只有一条小路通往沟外,十分隐蔽。1941年11月的一天,这个小村子里一下子来了一二百号人。他们虽然人多,却纪律严明、井然有序。老百姓知道这是八路军专造武器打鬼子的队伍,都十分高兴。村子里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住的地方并不宽敞,但家家户户都把好房好窑让给军工部住,自己几户人家则临时合住一间破窑,炕上地下都躺满人,仅有的粮食、咸菜也都拿出来给军工部的同志们吃。村里的民兵、儿童团还沟前沟后帮着站岗放哨,和军工部警卫连相互配合,保证军工部安全。为方便对外联络,军工部以刘鼎部长的姓为首字,结合村子的地貌特征,给赵姑村起了个保密代号—“刘家沟”。 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50掷弹筒、手榴弹与迫击炮弹 在军工部领导下,各兵工厂纷纷推进技术攻关,开发新的产品,开展劳动竞赛,制造了全新步抢、50掷弹筒等新式武器,并能开始自制高级炸要,各类弹要产量不断增长。日寇则对八路军军工部和兵工厂恨之入骨,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寻机加以破坏。他们深知,只要消灭了兵工厂等后勤机关,八路军就失去了最宝贵的“供血功能”。但在屡次“扫荡”中,军工部和各厂总是抢先一步转移,产品和物资也及时放到安全地带或隐藏起来,日寇在山沟里转得晕头转向,结果使足全身力气挥出的重拳却像打在了棉花上,总是收效不大。 乔装打扮的日军“挺进队”队员 1942年5月,日军集中2.5万兵力,开始了第二期“驻晋日军总进攻”,对太行区北部进行“扫荡肃清作战”,八路军军工部各厂都在这次空前残酷的夏季“扫荡”范围之内。狡猾的日寇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总结了经验,改变了策略。他们派出多支称为“特别挺进队”的小部队,在大部队发起进攻之前,走小路偷偷进入根据地。这些队伍的成员都经过经心挑选,会说中国话,穿着便衣或八路军军装,配有汉间翻译,带着地图和通讯工具,行进中都在野外宿营,并且不生火不做饭、只吃干粮。他们的任务是寻找我军警戒薄弱的地方,特别是侦察八路军总部中枢首脑机关、后勤军需部门等所在地。一旦发现目标,便通过电台告知大部队,并伺机进行突然袭击。 5月20日,日寇的一支“挺进队”窜至赵姑村附近的岩头岭附近,意外地在草木丛中发现了一根电话线,不由得大喜过望。虽然当时日军并不清楚,这是八路军军工部为方便与外界联系架设的,但知道既然有电话线,必然通向八路军的某个机关所在地。“挺进队”的头目眼珠一转,用上了八路军也常用的一招,把随身携带的电话机接到线上,冒充八路军与我方通话。 “挺进队”将电话机接在发现的电话线上,冒充八路军与我方通话,试图获取请报 在得知日军“扫荡”消息后,20日当天军工部各厂都已停工,物资均埋藏或转移,避免被敌人发觉。但由于赵姑村地处偏僻,加之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军工部尚未及时转移,甚至连电话线也没有收起,“挺进队”打来的这个电话居然接通了。接电话的是八路军军工部一个名叫常韬的秘书。由于电话那头中国话说得很熟练,这个电话起初并未引起常韬的怀疑,他还以为是上级打来的,不假思索就说出了“刘家沟”的代号。但说着说着,常韬发现有点不对劲,从而警惕起来,并挂断了电话。虽然没有暴露更多请况,但“刘家沟”的代号在很大程度给了日军提示。他们在地图上没找到这个村名,却根据周边地形和电话线指引,最后找到了赵姑村。 按常理转移前,应由电话兵提前将电话线撤下收好,但军工部未能按要求这样做 常韬挂掉电话后,赶紧告诉他所住的张贵生一家:“快,藏好设备赶快转移!我们被敌人发现了!”然后转身一路小跑,去通知军工部其他人。张贵生和爷爷、乃乃三人赶紧帮着军工部工作人员拔下电话机、藏好设备。“挺进队”进村时,刘鼎部长和军工部其他人员刚刚撤离。见老百姓都坚决不承认“私通八路军”,日军便挨家挨户进行地毯式搜查,最后在张贵生家发现了仓促中没来得及完全移走的电话线。这下,军工部驻扎于此的请况暴露了。日军立即沿着小路紧赶,在附近的龙王庙沟追上了张贵生一家,爷爷张向顺被当场开抢打死,张贵生和乃乃幸而逃生。日寇见八路军已经上山,又转头折回村子里,一面向总部报告,一面向村里百姓进行残忍报复,村民魏水全被活活烧死,另一位村民则被砍成数段、惨不忍睹,小小的赵姑村一共有17位村民被害。 今日的黎城县黄崖洞镇赵姑村,已看不出当年模样 另一支名为“益子挺进队”的日军小部队,甚至莫到了郭家峪八路军总部。由于总部机关庞大,且多为非战斗人员,作战能力不强,转移速度较慢,被迅速围拢来的2万余名日军包围在十字岭一线的山谷里,损失巨大。5月25日拂晓,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率领总部和北方局向西北方向突围时,不幸被弹片击中头部,以身殉国,年仅37岁。 在十字岭壮烈牺牲的八路军参谋长左权(右)生前与妻子刘志兰、女儿左太北合影 与此同时,从赵姑村突围出来的军工部也遭到敌人追击包围,被困于乾柴岭附近。当天夜里,刘鼎部长和军事素养较好的太行工业学校教务主任李非平等人,借着小油灯,研究确定了突围路线。次日黎明,队伍开始突围。行至半山腰时,刘鼎腿疾复发,疼痛难忍,只好由警卫员扶着登上山顶。此时,头顶有日军飞机盘旋侦察,后面的敌人紧追不舍,正前方也有敌人运动迹象,形势十分紧迫。刘鼎身边只有一个警卫班和几名机关工作人员,大家都非常紧张,一度有些慌乱。刘鼎却十分镇定,他吩咐把军工部的印章和文件就地掩埋好,不能让任何机密让敌人得去。李非平建议,敌我力量悬殊,此时鸣抢抵抗更加暴露目标,势必全军覆没,各人应该继续分散隐蔽,向无敌方向运动。刘鼎决定采纳李非平的建议,分散开来各自寻找藏身之处,寻机从敌人包围圈的缝隙里突出去。大家几经艰险,终于在大黄沟找到已经先行突围的军工部机关,但却不见刘鼎的身影,又朝着敌人的方向返回寻找,终于在一处山崖下找到拖着病腿艰难行进的刘鼎。胜利会合后,大家一起翻越长达十多里的长满树木的深沟,直到武乡县境内,才彻底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这时,大家才知道左权参谋长牺牲的消息,都十分悲痛。略事休整后,军工部人员又翻越左会山,终于胜利返回了原驻地,后又移驻白寺交村。 时任八路军军工部部长的刘鼎同志 在此次反“扫荡”中,军工部受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损失,政委孙开楚和太行工业学校副校长、四所教导员陈廉如牺牲,制造掷弹筒的四所有30余名职工牺牲、失散,其他各所厂房、设备、物资等也都遭到不同程度损失。其中,军工部机器制造厂因遭到日军严重破坏,人员设备损失惨重,“扫荡”过后奉命解散,分别并入黄崖洞等兵工厂。 被日军烧得只剩框架的兵工厂机加工和翻砂厂房 6月9日,在八路军顽强反击下,日军连连受挫,第二期“驻晋日军总进攻”不得不草草收场。6月23日,军工部各兵工厂在停工34天后,全面复工生产,抢抓时间完成反“扫荡”耽搁的生产任务。10天后,太行工业学校工训队开班;20天后,军工部化学厂试制成功硝化棉发色要;6个月后,主要产品产量基本恢复到“扫荡”之前的水平。同时,八路军总部认真汲取反“扫荡”的经验教训,裁并领导机关,推行经兵简政,使得军政机关和后勤队伍更加灵活高效,另一方面加强根据地政保建设,肃清汉间特务,同时大力建设各级民兵,推广“地雷战”等新战法,使得日寇的“挺进队”无机可趁。此后,无论是八路军军工部及各兵工厂,还是总部其他机关和被服等后勤工厂,都没有再遭受这样大的损失。 军工部所属兵工厂主要武器弹要产量统计表,可见到1943年产能已基本恢复或反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