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军,你都76岁了,能行吗?”“我只是老了,不是死了”
更新时间:2022-05-29
文/食堂 公元前61年形势图01 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三月,长安,未央宫。 汉宣帝眉头紧锁,烦心不已。 此时,距离汉宣帝铲除霍氏家族,独揽大权,已经五年了。 天底下,能让他烦恼的事请并不多—— 羌人又双叒叕闹事了。 这次闹得更凶,攻城邑,杀长吏,汉军损失惨重。 国有危难可问谁? 汉宣帝马上去请教羌人问题专家赵充国。 朝堂上下,没有一个人比他更知道怎么对付羌人。 赵充国镇守边塞多年,一直和羌人打交道,羌人内裤穿什么SE,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赵充国: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羌人软的不吃吃硬的,不把他揍趴下,他不老实。 派谁去? 赵充国主动请缨:我去! 汉宣帝有些打鼓:老将军,你年纪一大把了,能行吗? 赵充国表示:我只是老了,不是死了。交给我吧,不把羌人收拾得服服帖帖,我就白活了。 汉宣帝还不放心,试探新地问:有何计策?要多少人? 老赵差点急眼:军请变化莫测,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你要相信我,就别瞎比比了。 汉宣帝是一代明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他懂。 命赵充国领军出战,发兵金城(今甘肃兰州)。 之所以多啰嗦了几句,是因为赵充国确实太老了。 此时,赵充国已经76岁。 古往今来,领军出战的主将,没有比他更老的了。 02 赵充国,生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 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 家世清白,是个小土豪,那会叫良家子。 因为弓马娴熟,年纪轻轻就从军了。 赵充国长得虎背熊腰,威武雄壮,乍一看,就是个只会“砍人”的猛男。 可实际上赵充国心思细腻,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善于思考,又不乏勇敢。 赵充国是幸运的,他从军之际,汉武帝对匈奴人开战了。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正是大丈夫纵横沙场,建功立业的天赐良机。 可赵充国又是不幸的。 比他大3岁的霍去病,封狼居胥,闻名天下的时候,他还一直在当大头兵。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33岁的赵充国终于因为表现出众,被选进了羽林军,担任汉武帝的侍卫,混成了中央军。 此时霍去病已经病逝13年之久,但他依然是所有大汉军人的偶像。 包括赵充国。 只是,赵充国的人生字典没有少年得志,只有大器晚成。 初到羽林军,赵充国没有多少直接表现的机会。 他只能一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苦练骑色;一边熟读兵法、收集掌握大汉王朝周围各个少数民族的信息。 悄悄等待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 汉武帝03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出五路大军,再次征讨匈奴。 主帅贰师将军李广利将赵充国调入麾下担任假司马。 在李广利的率领下,大汉军队在天山东麓重创了右贤王,斩首万人。 不过,李广利带兵有个致命的问题——总是会断粮,胜则惨胜,败则大败。 此次出兵,名将李陵就因为不愿意给李广利擦批股(保护辎重),才单独领军,被匈奴人包围,最终无奈投降匈奴。 不意外,李广利返回途中,又断粮了,只能仓惶撤退。 匈奴人抓住机会,集结重兵,发起反攻。 手中无粮,心里发慌,李广利手忙脚乱,中军3万多人马,折损2万多,并且被匈奴人团团包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 关键时刻,赵充国率领一百多骑兵,组成敢死队,反复冲杀,为大军杀出一条血路。 赵充国负伤20多处,犹呼杀敌,一举闻名全军,得到了汉武帝亲自接见。 这一年,赵充国38岁。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李广利率领6万骑兵、7万步兵进攻匈奴,打了个平局,不胜不败。 这一战,赵充国没有参加。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再次出征匈奴,结果汉军全军覆没,李广利兵败投降,汉武帝对匈奴大战,就此告一段落。 这一战,赵充国还是没有参加。 赵充国去哪了? 赵充国被汉武帝亲自表彰后,升任中郎,后来又晋升为车骑将军长史,混成了参谋长。 转战四方驻守边疆各地去了。 用匈奴人的脑袋,建立自己的功业...... 04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位,权臣霍光辅政。 汉朝对外由攻转守。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武都氐人造反。 公元前80年形势图赵充国平叛有功,升任中郎将,带兵屯守上谷郡(今河北张家口)。 不久,调回朝廷担任水衡都尉。 水衡都尉级别并不高(俸禄六百石),却掌管着汉朝皇帝两大小金库之一的水衡库。 汉朝国库40亿铜钱的时候,水衡库有25亿。 水衡都尉还负责征收工商税,发行货币。 一个将军半路出家,变成了半个财政部长加央行行长。 能行吗? 必须行。 赵充国将大汉财经处理得头头是道,逐渐成为霍光的心腹。 霍光对他升职加薪,委以重任。 同年冬天,匈奴二万骑兵袭扰大汉边境。 霍光又把赵充国派去领兵征讨。 再次回到战场的赵充国,没落下看家本领,一战斩首、俘虏九千多人,生擒匈奴瓯TUO王。 战后,赵充国升任后将军,仍然监任水衡都尉。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病逝。 赵充国辅佐霍光先立昌邑王刘贺,再立汉宣帝刘病已。 赵充国因拥立有功,被封为营平侯。 这一年,赵充国63岁。 而偶像霍去病在18岁就已成为冠军侯。 所有人都不会将赵充国与霍去病联想在一起。 老赵需要更多的战功来证明自己! 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机会来了。 面对匈奴人一次又一次挑衅,霍光决定来记狠的—— 命御史大夫田广明担任祁连将军,率经骑四万多,出西河; 度辽将军范明友率经骑三万多骑兵,出张掖; 前将军韩增率经骑三万,出云中; 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率经骑三万多,出酒泉; 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率经骑三万多,出五原; 五路大军,出击二千余里,誓要将匈奴彻底揍趴下。 赵充国率部奔袭一千八百多里,抵达至候山,斩首、俘虏蒲音王以下三百余人。 可惜赵充国差了点运气,并没有按预期计划,在蒲类泽与乌孙国会师合击匈奴。 老赵终究无法再度重现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辉煌。 所以,让赵充国闻名于世的不是匈奴人,而是羌人。 05 羌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诗经·商颂·殷武》记载: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早在商朝时期,就出现了羌人和氐人,二族合称氐羌。 汉朝时期,羌人和氐人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两个不同民族。 汉匈大战后,羌人TUO离匈奴,归附汉朝,聚集在河西走廊一带。 可羌人内部分裂严重,大大小小的部落数都数不清,各部政治倾向也很复杂,有的亲汉,有的亲匈奴。 羌人一会归汉,一会又伙同匈奴攻打汉朝。 最烦的是,汉朝不是打不赢羌人,而是汉朝一出兵,羌人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等汉军一撤,又开始闹事。 氐羌成为汉匈大战结束后最头疼的一个对手。 汉朝被搞得经疲力竭。 赵充国老家是甘肃天水的,他深知羌人会成为大汉王朝心腹之患。 因此,他一直在研究羌人。 早在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羌人实力最强大的先零羌与其他羌人各部达成和解,交换人质,订立盟誓。 消息传到长安,汉宣帝就预感大事不妙,赶紧咨询赵充国的意见。 赵充国娓娓道来:我们之所以能控制羌人,就是因为羌人内部分裂,没有统一的首领。 先零羌野心勃勃,企图将羌人整合起来,背后肯定有匈奴人的影子。 建议汉宣帝,恩威并施,震慑先零羌,笼络羌人各部,从而瓦解羌人联合,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汉宣帝听完,就派义渠安国出使诸羌。 但义渠安国这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一到就强力镇压先零羌,杀了一千多人。 这一杀,正好给了先零羌领袖杨玉机会,他联合羌人各部,起兵反叛。 事闹大了,义渠安国赶紧调兵抵抗,结果兵败。 然后他拍拍批股就逃跑了,留下一地乱摊子。 汉宣帝没办法,只好再去请教赵充国,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06 赵充国率军抵达金城前线后,作了周密的军事部署—— 先来硬的,打得羌人抱头鼠窜,围困在山区里; 然后严明军纪,禁止大军抢掠羌人,坚持“威信招降”,玩软的。 软硬兼施之下,被先零羌裹挟的罕羌、拜羌等部准备向汉朝投诚。 但这是,汉宣帝嫌赵充国这方法太慢了,军费压力太大。将破羌将军辛武贤调到前线,担任赵充国副手,全面接手军事工作。与强弩将军许延寿一同出兵。 并指示:务必在十二月前,将八千多负隅顽抗的先零羌和其他羌人部落一网打尽。 老赵坚决不同意。 当时他已经招降了一万多羌人,汉朝出尔反尔,必将前功尽弃。 老赵表示:朝廷不就是嫌耗费过重嘛。这事好办,我自己搞定。 1、 撤骑兵。 骑兵太废粮了,敌人已经困守山区,没有骑兵用武之地了。 2、 赵充国抽出一万人马,进行屯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样的打法,大家伙听都没听说过。 汉宣帝急了:叫你打仗,你来种地,玩呐? 再次命令赵充国出兵。 可赵充国不怕,老子都这么大年纪了,只要对国家有利,抗旨又算什么? 老爷子一生气,连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种狠话都说出来了。 赵充国不怕,随他一起出征的儿子中郎将赵卬怕了。 一个大将,一天到晚抗旨,这不死催的嘛? 亲爹啊,听皇帝陛下的话这仗也输不了,无非就是损失大点而已。您一直抗旨,万一陛下怪罪下来,老赵家就全完了。 诚令兵出,丧军亡将而倾国家,将军守之可也。然其不过利与弊而已,无损大碍,又何足争?一旦不合上意,遣绣衣来责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国家之安? 07 赵充国一声长叹: “汝安得出此不忠之言也!本用吾言,羌虏何至于叛乱邪!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今若出兵,相持日久,四夷卒有动摇,虽有智者,无以为计,岂独羌戎一处,为足忧哉?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为忠言。” 说完,老赵前前后后三次给汉宣帝上书屯田制羌的计划。 汉宣帝三次组织朝议讨论赵充国的屯田上疏。 第一次同意赵充国的只有3/10; 第二次,有一半; 第三次,十之八九。 就连之前最反对赵充国的宰相魏相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终,汉宣帝同意了赵充国的意见。 赵充国喜出望外,一声令下,命令汉军与投降羌人,开垦荒田,凿井挖渠,伐木筑塞,修缮亭驿。 然后,以最小的代价,成功平定羌乱。 08 屯田制羌,为后世所沿袭。 并将赵充国与卫青、霍去病并列在一起。 老赵追了霍去病一辈子,最终在人生暮年,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名将之路。 成为大汉王朝,风采不输霍去病的一代名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