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大捷仅岳珂详细记载,其他史料或略而不计或一笔带过
更新时间:2022-05-29
朱仙镇大捷是岳飞的一个大胜仗,千百年来被传唱不衰。不过这样一场战役没有记录在《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朱仙镇大捷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关于到岳飞的名声,但是有意思的是同时期的《会编》和《要录》都没有记载,这场战争到底存在不存在?为什么没被《会编》《要录》记载?我们来看看原因。 被记载的意义 历史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孤证不立”。意思就是说如果这件事只在一本书上记载,那么就不能算是历史。朱仙镇大捷目前就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因为朱仙镇大捷最早只记载在《鄂王行实编年》,而在这之前的书中都没有这个记载。《鄂王行实编年》是由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写,所以可能存在抱有美化其先祖的目的来编造一些历史,那么按照“孤证不能定案”的习惯,所以朱仙镇大捷存疑。至于为什么不能定案,其实还是因为岳珂曾经在书中发布过一些不实消息。 《金佗粹编》中曾经记载了岳飞老家发大水,但是邓广铭去调查了同时期岳飞老家的水文记录,发现岳飞家乡在那个时期并没有发生大水。之后研究宋史的专家陆续发现《金佗粹编》中有不实消息,而《金佗粹编》很有可能存在美化岳飞的嫌疑,自此岳珂的《金佗粹编》、《鄂王行实编年》的公正新受到了质疑,如果这两本书中的事请在其他史书中没有得到记载,那么就不能只信一家之言。 两书没有记载的原因 《三朝北盟会编》是徐梦莘编写的,他的出生背景就是靖康之难,而徐母带着徐梦莘南下逃亡。面对国恨家仇的无力,徐梦莘只能以笔为刀记录这些悲痛的历史。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中开头就说道:“呜呼,靖康之祸故未有也!”之后徐梦莘经过长期时间收录资料然后编纂了《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引用了大量的文献,从多方面记录和研究了这段历史,而且在《会编》中并没有刻意的评论,所以《会编》的公正新还是有的。但是这本书并没有记载朱仙镇大捷,不过之后徐梦莘还搜集了一些补充资料编写了《北盟集补》,但遗憾的《北盟集补》失传了,所以《北盟集补》里面有没有记载朱仙镇大捷也是一个谜。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记载赵构时期的史书,作者为李心传。李心传早年多次科举失败,不过在崔与之、许奕、魏了翁等二十三人的合力推荐下成为了史官,之后就开始修史书。从李心传的一生看,李心传不像是一个叉腰谄媚的人,而且在得知地方旱灾发生之后就立刻上书为民请命,所以他的史书的公正新还是有的。他利用他的优势大力搜集史料,然后编写了《要录》,这本书和《会编》互为补充,可以对赵构时期的历史得到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本书没有记载朱仙镇大捷的原因是这本书成书比较晚,在此之前秦桧父子大力篡改史书,所以是不是漏记载了朱仙镇大捷也是其一原因吧。 朱仙镇大捷存在与否的证据 《金佗粹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里写道:“先臣独以其军进至朱仙镇,距京师才四十五里,兀术复聚兵,且悉京师兵十万来敌,对垒而陈。先臣按兵不动,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奔还京师。”这就是朱仙镇大捷的记载,一个连名字都没有记载的将军带着500骑兵大破兀术,这一点令人生疑。要知道金国的铁浮图盛名一时,结果被一个不知道什么名字的将军带着500骑兵打败了,这有点不符合常理。 岳飞《朱子语类》谈道:“绍兴初,岳军已向汴都,秦相从中制之。”朱熹提出了岳飞向汴都行军,而秦桧从中组织。这句话间接地证明了朱仙镇大捷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并没有直言朱仙镇大捷存在。《金史》记载:“天眷二年,与宋岳飞相据,浑坦领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鄢陵在朱仙镇南边,金国将领带着侦察兵深入到这里刺探军请,那么间接地证明了南宋军队已经向北出发,甚至已经到了朱仙镇。而金军带着人来这里刺探军请,那么很有可能是看看南宋军队有没有后援,但是这句话证明了岳飞向朱仙镇进军,但是并没有直接说朱仙镇之战的存在。可能是因为避讳,毕竟兀术带着10万人被500人打败,这个战绩还是有点丢人的。但是《金史》又肯定了岳飞的地位,甚至多次称赞岳飞打仗厉害,所以还是有点难以说服人的。 但是证据也只限于此了,再也没有什么史书能有实质新证据证明朱仙镇大捷的存在,所有有记载的史书也只是含糊或者间接地提及朱仙镇大捷可能存在。而仅仅只有《金佗粹编》记载了这件事,这样是很难以说服人的。至于岳飞的朱仙镇大捷到底存不存在,这个谜还有待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