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关东的雨节
更新时间:2022-06-06
五月雨节祭关帝 古老的白山黑水,神秘的黑土地,隐秘着许许多多奇异的满汉文化融汇的民风俚俗。 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关东的雨节,按照中国传统的民俚,龙王爷才是掌管行云布雨大权的,在其之上是天庭的昊天金阙玉皇大帝司有普天之下的布雨之职。在龙王之下,还有天庭的风、调、雨、顺四位天神行调节风、雨、雷、电之责,管辖着天下是否风调雨顺岁稔丰登。可是,关东的五月十三日是雨节,崇祀祭拜的却是关帝、关玛法(满语:关老爷)。为什么呢?这里确实还真是有些原因。 东北的四月,开犁啦!自此时起东北地区自南向北全部进入农耕,人们想的是“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纷纷抢墒耕作播种,在黑土地上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在春天里留下了一片欢乐。关东农谚道:“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进入五月天,地基本上已经全部种完,这时正是种子发芽生长急需雨水之时,可是东北春旱是常有的事。 东北地区4、5月份春季风大,干燥的大风加快了土壤中水份的蒸发,而使土壤墒请不好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同时,热乎乎的春风又破坏了空气中降雨的条件,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很难达到饱和而降水的状态。土地需要雨,种子需要雨,人们需要雨的时候雨来了! 东北有农谚“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这句有着强烈岁时节令的农谚,虽然是人们长期农耕活动中对天时某种规律的总结,但总觉得有着捉莫不偷的神秘。于是,在东北地区便流传着五月十三这天是关帝爷单刀赴会的日子,单刀赴鸿门宴会,自然要把那把那青龙偃月刀磨好了。磨刀是需要水的,常言道:“天上一滴水,地上一场雨”,于是关帝爷磨刀滴下的水,便成了人间五月十三这天的雨。 “关云长(关帝)单刀赴会”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说是东吴国主孙权为了索要关云长驻守的荆州无计可施,这时重臣鲁肃前来献策,说:“关云长乃世之虎将不可强取,可在江边的陸口寨临江亭上设宴,请其前来赴宴。待其来后,伺机命刀斧手将其斩掉,然后便可以收回荆州了。” 关云长接到邀请书之后力排众议,大义凛然地只带周仓一将,单刀前往江南陸口寨赴鸿门宴。鲁肃、吕蒙等人见关云长果然英雄盖世,旁边且有猛将周仓执大刀横眉怒视,故而未敢下手,使得他安然回到了荆州。从此留下了“关云长单刀赴会”的千古佳话。 吉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忙啥,老爷庙还三天呢!”意思是说事请还没有完,还得等几天。它的原意是说,在四月二十八的要王庙会后,还有三天的“老爷庙会”。吉林城是满族的聚居地,满族人称关帝为“关玛法”,即满语关老爷。满族人都管关帝庙叫“老爷庙”。《吉林通志》载吉林北山关帝庙会: 十三日,俗为关帝单刀赴会,北山庙演戏,前一日俗为磨刀期,虽旱必雨。 关东的关帝庙又有老爷庙之称。在满族聚居地和汉军旗人较多的地区,都有一座或几座老爷庙。史籍载,吉林地区昔日竟有近六十座老爷庙。 满族崇拜关玛法(关老爷),主要是崇拜他能征惯战,恪守信义,交友真挚,这些都符合满族人淳朴的道德规范。明代时女真部落之间,女真人与蒙古、汉人之间的盟誓,都要请出关帝像(或牌位),然后摆设香案准备三牲,洒酒祭天,歃血盟誓。满族人中盛行的拜把子兄弟,应该说是受《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深刻影响满族崇拜关帝,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关东各地的关帝庙都有庙会,游人香客如潮,各戏班争相前往演戏迎神酬神称之“祭关帝赛会”。清张贲《白云集》中有咏“五月十三日赛会”诗: 奔走同羌貊, 喧阗汉将祠。 殊方咸虎拜, 绝塞有龙旗。 百折功难就, 千秋志可师。 投荒惭未死, 俯仰泪如丝。 满族旗人好多风俗习惯与汉族不同。满族信仰的萨满教讲,西方女神“洼勒给”首先来到人间,因此西方是首要和至尊的位置。满族人的西屋是给长者居住的,圣洁的神灵和至尊的祖宗(神板、祖宗板)自然也要供祀在西屋。如果没有西屋,就要供祀在屋内的西炕(俗称万字炕)上方的神龛上。 满族供祀的神祇没有塑像和画像,只供有三个无字的木神板,称为:观音、伏魔、土地。这“伏魔”即是三界伏魔大帝关玛法。江南诗人沈兆禔初到关东吉林,见此无字神板供祀堪觉奇异,诗叹曰: 观音土地伏魔三, 各具香盘静里参。 供奉神牌无一字, 朝朝西北礼空龛。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与佛教徒讲乾隆皇帝是罗汉转世不同,满族人说他是三国蜀主刘备转世。一天夜晚,乾隆皇帝一人在宫中散步,忽听身后有靴响,便问:“后面何人?”答曰:“二弟关某,特来保驾”。乾隆又问:“三弟何在?”答曰:“镇守辽阳”。第二天乾隆下旨,调辽阳总兵入京觐见。辽阳总兵接旨后以为自己犯下了大罪,未敢进京自杀而亡。乾隆十分遗憾,未能与转世的结拜兄弟张飞见面。 由于关羽平生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经忠英武盖世,故而死后被历朝十几个皇帝加封授爵而追谥。宋朝封他为“武安王”、“显烈王”,元朝封他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朝又封他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到了清朝,世祖顺治皇帝对他的封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竟长达二十六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经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些追谥的封号使关羽“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历来被佛、道、儒三教和俗家百姓共同祀奉。 满族是豪放尚武的北方民族,十分尊崇忠孝节义皆备的关玛法(关老爷),很早便已把他纳入满族信仰的萨满教之中。清入关之后,关帝之祀礼还被列入《大清会典》之中。《八旗通志》中详录了清朝祭祀关帝的祀礼仪程: 祭日,陈设毕,教坊司作乐。赞引官、对引官引承祭官进左旁门,至盥洗所,盥洗毕,引至 殿内行礼处立。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官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仪唱:迎神。司 香官捧香盒跪于炉左。赞引官引承祭官至炉前立,赞:上香…… 满族崇尚关帝,故而对五月十二的关老爷磨刀日、五月十三的关老爷单刀赴会日的庙会十分热衷。说神奇也是神奇,每年的五月这两日或多或少都要下点雨。人们说这场雨是关老爷磨刀所至,故约定俗成将五月十三定为雨节。旧《额穆县志》载: 五月十三为关帝庙会,谓即关帝单刀赴会,磨刀之日。经诚格天,虽旱亦必雨,故称之为 雨节。 其实,农历的五月中旬降雨也是有其科学道理的。从天文、地理的自然状况来分析,我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呈明显的大陆新气候。其自然特点是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刮西北季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大陆低压和太平洋热带高压影响,又多东南季风,气候温湿多雨。 在农历的五月十三日前后,正值太平洋高压加强北移,其带来的水气在华北、东北上空与北方冷空气交锋,从而形成了华北、东北地区的降雨。故而,形成了“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及时雨。 五月十三赶老爷庙会,祭拜关玛法(关老爷),求雨过雨节已成满族的俚俗。这种天时自然与人们心理期望偶然的统一,使人们更加深信关玛法的神威广大,雨节的灵验。 雨节,是岁时民风俚俗,是满汉等民族民俗信仰的融合而成的关东节日。 作者简介:富察宝仁,满族人,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富察宝仁先生写有很多著作,特别是关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书籍,主要有《大东北满族旧事》丛书,是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丛书约124万字,分为《大东北满族旧事·历史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岁时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俚俗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建筑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萨满文化》等5册。我们平台经过授权,曾发表部分文章。有意购买收藏此书的,可以与作者富察宝仁先生联系。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