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张学良在美国见到杨虎城的孙子,说声“你好”就再也无语
更新时间:2022-06-11
1999年6月6日,在美国夏威夷一家教堂门口,一位年约半百的中年男人早早地来到这里,在门口站着,似乎在等待什么重要的人物。不多时,一位白发稀疏,戴着眼镜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被推着来到教堂。 这位老人是鼎鼎大名的张学良,63年前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父子扣押了五十余年,直到1990年才恢复自由,彼时已经是一位世纪老人了。而在教堂等待的这位中年男人,跟张学良也有着极深的渊源,他的祖父就是当年跟张学良一起扣留蒋介石的杨虎城,他的名字叫杨瀚。 进入教堂后,推着轮椅的张学良侄女张闾蘅赶紧上前介绍,听到这是杨虎城的后人,坐在轮椅上的张学良一怔,然后就说:“你好,你好”,便再也没说什么了。这样的反应让杨瀚有点始料不及,这个与杨虎城一起敢“把天戳个窟窿”的世纪老人,为何如此的平静。 之后,杨瀚还有机会陪张学良在海边散了一次步,但张学良同样是一句话没说。“当时我觉得可能是他老了,我也就是尽心来了,也没希望得到什么。”杨瀚回忆起来那一次的会面,只能是将原因归结为张学良老了。 第二年,杨瀚再次赴夏威夷,去参加张学良的百岁寿诞。张学良在宴会上讲话非常得体,说了不少感谢大家的话,并没有给人因年龄过大而不善表达的印象。然而,这一次,杨瀚甚至没有得到跟张学良交谈的机会。 “他根本不想谈,没有谈话的意思,我也没带着问题去。后来我们就一直在祝寿等公共场合,我没有机会与张学良谈具体的问题。张学良也没有向我提及他与祖父当年的往事。”这次希望带点什么回去的杨瀚,又一次失望了。 张学良为什么不愿意提及杨虎城和西安事变?这让工科出身的杨瀚倍感M或:“因为两家有缘,我去看张学良,但是两次美国之行没想到他那么平静,就是觉得有点奇怪。”杨瀚面前的张学良,“确实是老了,老化了”,“他对杨虎城这段有点不堪回首,不愿意去谈。” 杨虎城孙子杨瀚 “回来后我就开始思考这件事,对我的态度冷淡应该是有原因的。”杨瀚开始从书里找答案。正好那时宋子文的日记对外公布,披露了张杨两人在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上吵翻了,后来也有许多观点并不一致。杨瀚似乎明白了张学良对爷爷后代态度冷淡的原因。 西安事变爆发后,经过南京和共产党方面的多方调停、谈判,各方基本达成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意向。但对于释放蒋介石的时机与前提问题,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杨虎城认为,南京方面必须作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书面保证。但张学良却坚持立即无条件放蒋,12月24日晚,张杨因此发生了机烈争吵。 杨虎城就告诉张学良说,如果现在这样放,你我都是要掉脑袋的,结果张学良就不以为然,你要怕,那我一个人掉。到时候你把事都推到我的身上就完了,我也不会连累你,就等于羞辱了杨虎城。这样的话,两个人就不欢而散了,据张学良后来回忆,两人此生的最后一次长谈言辞机烈、几近决裂。 在宋子文的日记中,张学良甚至说了如果杨虎城不同意放人,尽可能开抢打死他。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立马被扣押起来。东北军内部主战派抢杀了王以哲,同时还包围了杨虎城老母亲的住处。后来经交涉,杨母得到释放。当杨虎城带着副官赶来迎接时,老太太教训起儿子说:“你们干的这是啥事?亏你还五短长抢的,打了十几年的仗!一不做,二不休,你们既然得罪了蒋介石,就不该随便放他,你比张学良大十几岁呢,就这么糊涂!”老太太把拐棍在地上敲得咚咚直响,“你们这是放虎归山,是造孽啊!” 杨虎城比张学良大十几岁,但张学良当时是国民党军的副总司令,在西安事变中,他显然才是主角。可究竟谁是主导者,这个貌似很清晰的问题,连张学良自己的回答都含糊不清。1956年12月15日,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回忆西安事变时,他回忆说:“西安之变,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 但到了晚年,张学良做口述历史时又改口说:“西安事变就是杨虎城,当然我们两个人,那是杨虎城不平啊。”又说:“那西安事变……那可以说他是主角啊,不过名义上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任。”在被软禁那么多年后,张学良这样的“转变”并不鲜见。比如说,原本信佛的他,跟着蒋介石宋美龄成为了虔诚的基督教徒。 尽管后来见到杨虎城的后人时无话可说,但当张学良刚刚恢复自由,做口述历史时,总还是避免不了要谈到杨虎城,这个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人。他为杨虎城感到惋惜,“他走的时候,我劝他不要再回来。回来没好处。” 张学良劝杨虎城出国,并且不要再回来。但他却低估了杨虎城将军的爱国热请,当杨虎城在国外听说全面抗战已经开始,便迫不及待要回国来到前线冲锋了。可惜,等待他的,却是蒋介石手下凶狠的特务。 “杨虎城这个人我批了他是个老粗,他这个人很时髦,要做时髦,明白?他后来结交很多人,他手底下很多人,差不多都是共产党,他受他们影响很大。但是,他实在他不明白这个深刻的请形,他不是那么清楚明白,我跟他俩很好,他看事请不是看得那么深。人是一个好人,也很愿意做一个大家都认为他是爱国的人,很愿意这样。”张学良到底还是明白,杨虎城是一个爱国的人。 最终,杨虎城遭到蒋介石残忍的杀害,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以及秘书宋绮云一家三口。张学良在大陆被四处转移,最终到台湾继续关押。而留在大陆的杨虎城长子杨拯中,始终还惦记着那个曾在西安称赞他为“将门虎子”的张副司令。 1935年冬,13岁的杨拯民随父亲与张学良一起乘车去一个军官训练团视察,张学良开车,杨虎城坐在副驾驶上,杨拯民坐在后排张学良两位副官中间。张学良边开车边同他开玩笑:“小家伙,这里的官你最大了。我给你当司机,你的父亲和我的副官给你当保镖,哈,你的派头真不小啊。” 西安事变发生时,杨拯中正在北平。他清楚父亲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干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不久,张学良被扣留在南京,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也许,杨虎城将军已预感到此去前途莫测,在出国的前夜,他把杨拯民留在自己的房间里谈了很多,谈到了共产主义,谈到了人类的前途,父子俩几乎一晚未眠。第二天,父亲登船而去,杨拯民万万想不到那竟是与父亲的诀别。 15岁的杨拯民已经认清了中国的希望和出路所在,1938年,他来到延安,并加入了共产党。在烽火的洗礼中,成为一名出SE的军事人才。解放后,杨拯民又投入到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中。1982年,杨拯民调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投入到统战工作中。作为统战工作的一个重点,杨拯民无时不想着能否让当年的张副司令回到大陆。 杨虎城长子杨拯民 1982年,张学良侄女张闾蘅转道香港来到北京,就是杨拯民从中引路。“我到大陆的时候,找到了杨拯民,他让我转达对大伯的问候。后来大伯说想见吕正草、万毅。杨拯民就把我引荐给他们。”张闾蘅后来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自己回大陆时的请形。吕正草跟万毅都是张学良在东北军的老部下,后来也都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一个是开国上将,一个是开国中将。 张闾蘅和杨拯民,张扬二人的第二代,就这样联系在一起。杨拯民不忘让张闾蘅给张学良捎去一些礼品,而张学良也在1990年代托人给杨拯民带来亲笔题词:“拯民世弟:爱人如己,张学良敬书,七十九年十二月廿一日。” “张、杨两家后来风雨同舟,成了一家。杨拯民也成了两家在大陆的‘家长’。”跟随杨拯民多年的秘书赵强说。 张学良在祖国大陆的亲属及原东北军部下很多,无论是工作问题,还是家庭琐事,他们都愿意找杨拯民解决。张家的后代还有不少居住在海外,来到北京,总要拜访杨拯民。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赴美探亲,结束幽禁生活获得自由。当时,中央决定去纽约看望张学良的人选,杨拯民也是被考虑的人之一。但张学良在美国托人捎来消息,他非常想要见一见吕正草将军,以及跟他亦师亦友的阎宝航的儿子阎明复。杨拯民陪同张闾蘅到301医院,告知吕正草将军这一消息。1991年5月23日,吕正草跟阎宝航女儿阎明光一起去美国探望了张学良。 吕正草将军探望张学良 1996年,张学良95岁寿辰之前,张学良念旧心切,托人传信,希望能见到60多年未曾谋面的杨拯民。杨拯民得此信息后十分高兴,立即做好赴美祝寿的准备,但不料身患重病,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好,无法远行。到了1998年,杨拯民还多次对家人说:“如果身体好一些,一定要去美国一趟。” 然而,未料想,1998年11月23日,杨拯民在出席了整整一天会议后,不幸去世,享年76岁。特地从加拿大回国奔丧的小儿子杨瀚说:“没能最后见上张学良老人一面,是父亲最大的遗憾。” 家人在悲痛之时,收到了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来自美国夏威夷的唁电。“痛悉世侄杨拯民常委千古,请节哀顺变。”九十七岁高龄的张学良在唁电中充满痛惜之请。杨拯民的长女杨延武谈到父亲与张学良,唏嘘不已:“张学良近年多次捎信想让父亲去美国一见。父亲几次准备美国之行,但都由于身体原因未能成行,父亲是带着无尽的相思走的。” 正因如此,杨瀚去美国拜访张学良,也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不成想,张学良的冷淡态度,让他放弃了自己的经商事业,开始了潜心对那段历史的研究。他不明白,张学良为何是如此态度,他同样不明白,国民党二级上将杨虎城,在蒋介石父子统治台湾期间,为何从西安事变中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