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成语故事-脑满肠肥

“脑满肠肥”这个成语,最早见于隋唐李百要所著的《北齐书·琅玡王俨传》中的一段:“琅玡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用于形容人不劳而食,吃得很饱,养得很胖,很油腻但是很缺内涵的样子。现在说起一个人智商不在线喜欢用“脑子进水”来形容,这个成语是用“脑子进油”来形容。

李百要是隋末唐初人,很有才华,在隋唐两朝都做过官,是个政治人物、历史学家和诗人,代表作就是这部史学著作《北齐书》。也因著史担任了唐太宗的太子左庶子,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

《北齐书》描述的是南北朝时北朝齐国的历史。书中的琅琊王俨是北齐末代君主高纬的弟弟高俨。这个高俨10岁就受封琅玡王,14岁就被他哥哥高纬暗害,因此李百要在书中说他年少,实际上人家就没有来得及不年少。这个高俨虽然年少,但是被哥哥害死之后,居然留下4个遗腹子,在这个方面来看,倒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书中的这段话,是高俨拥兵斩杀胡太后请夫和士开后,朝中大臣替他求请时所说。大意就是高俨年龄还小,吃饱了撑的欠考虑,请皇帝不要计较他擅动兵甲和擅杀之罪。从那以后,脑满肠肥就不仅仅是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而是特指一个人外在丰腴、内在匮乏的这么种状态。

为什么人民群众会认为“脑满肠肥”是个贬义词呢?因为确实保养得太好的官老爷,一般请况下都很草包无能。早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就曾尖锐地批评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就是那种各种肉类煎炒烹炸烤换着花样吃的人,古时候只有达官显贵才吃得起这种伙食,才能有那种高人一等的红光满面、皮脂分泌旺盛的贵人之相。老百姓只能吃点水煮青菜,所以老百姓普遍的“面有菜SE”,倒不是说吃菜把脸吃绿了,而是这种缺少蛋白质的饮食结构导致特有的枯干憔悴的面相。

按说饮食好,应该大脑发育得更好更聪明,但是贵人整天花天酒地,不务正业,聪明的大脑不用也生锈,所以脑满肠肥之人吃喝玩乐的道道很经通,但是要干起正经事就很勉强。草民厌恶这些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的达官显贵,故此喜欢用脑满肠肥一词讽刺其空养了一副好皮囊。

  • 上一篇:张玉:曾身为元朝官员的他,其家族为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