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也说《说岳全传》的成书时间(《说岳全传》考之十一)
更新时间:2022-06-30
《说岳全传》目前存世的两个最早的版本,一是嘉庆三年(1798年)《新镌经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有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图书馆藏本,题为“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1];一是嘉庆六年(1801年)福文堂刻本,今藏于英国博物馆,为光纸小型本,“黄纸封面书题,上端横刻嘉庆辛酉(六年,一八零一)新镌,正中书名为说岳全传,右方为仁和钱彩先生编次,左为福文堂藏板。首有‘甲子孟春上浣,永福金丰识于馀庆堂’的序文。”[2] 《新镌经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 仁和在今浙江杭州,永福在今福建永泰,知此版本属于南方说岳系统。所谓甲子年者,在嘉庆六年之前者惟有康熙甲子年(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与乾隆甲子年(即乾隆九年,1744年)两种结果。 关于本书成书于康熙与乾隆之争,历来学者各执一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着眼,认为“甲子”即康熙二十三年,理由有五: 一、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年),正处明清鼎革之际,自此年始迄康熙元年(1662年)明皇室的余绪立南明朝廷与清朝抗衡,浙江、福建等地正撄其锋,乃至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清代与金代同属女真,且又一度以金为国号,正易发生抗金的联想,是岳飞故事的流传及定型时期,前文言及的《续经忠记》、《夺秋魁》、《如是观》、《牛头山》四部传奇皆为此背景下的作品,此亦即钱彩草创《说岳全传》的时期。 有益堂刊本《说岳全传》 二、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三桂之乱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奉南明正朔的郑氏台湾政权瓦解,二者皆有满汉之争作为口号或背景,故皇帝玄烨在此后一段时间于对汉族士人的民族政策尤为重视。 不但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亲谒孔庙,向孔子行三跪九叩首之礼,而且熊赐履、李光地、徐乾学等高宿儒进入官僚体系中。当此之时,玄烨对汉族的民族政策稍显宽松,故于违碍文句稍加优容。 等到进入晚年,对于民族问题便颇为苛刻,戴名世《南山集》案即发生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其罪名正涉明清正统之争。 而一向受其偏爱的汉族官员曹寅的《楝亭集》中《咏红记事》一诗有一句提到岳飞:“弹筝银甲染,刺背□□圆”,“刺背”后二字即涉违碍,便遭挖除。此书今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刻本传世,足见康熙四十八年之前玄烨已对此问题重视。 锦春堂刊本《说岳全传》 在此环境下直至乾隆九年(1744年)很难形成公开演绎岳飞故事的历史环境,亦难以支持排斥金人的《说岳全传》刻本的存在。 三、书中提到:“正衣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平吞鸭绿,一统中原,方满飞心,始全予志。” 按:自明初以来,中朝之间始终以“图们江—鸭绿江”一线为边界,康熙年间朝鲜边民屡屡越境,故玄烨下令鸭绿江为“禁江”[3],此时有“平吞鸭绿”之说不足为怪。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穆克登定界后,朝鲜国王李焞即上“谢定界表”[4],自此直至清末,中朝边界未有改易,乾隆九年之时自无“平吞鸭绿”的必要,民间亦不会有此意识。 本衙《说岳全传》 四、岳飞之二十一世孙岳钟琪曾仕于康、雍、乾三朝,雍正五年有岳钟琪率川陕之兵谋反之流言,六年曾静以反清复明之事业劝之。 以三朝文网的绵密,若《说岳全传》成书于乾隆九年,则岳钟琪正处夺官拘禁之时,此书流布必中帝王忌讳,岳钟琪势不能善其身。 然则其于乾隆十三年(1735年)被起复为四川提督,参与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十五年(1737年)平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十九年(1741年)出兵镇压陈琨,其仕途及兵权并未受到此书牵连,此书也并未受到岳钟琪的缘故而被禁,故其书只能成于岳钟琪微末之时或死后,故本书的成书应即在康熙之际。 务本堂刊本《说岳全传》 五、前已言及,书中的许多人物乃是唐宋两朝家将的后代,计有罗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狄家将等,杜颖陶、李琳等人根据书中所谓“那三个坐定,听他说的是《兴唐传》。正说到:秦王李世民在枷锁山赴五龙会,内有一员大将,天下数他是第七条好汉,姓罗名成”云云,判断《说岳全传》成书于《说唐演义》之后,即乾隆元年(1736年)之后,但此种逻辑已被学者否定[5]。 然则我们在此书中惟独不见薛家将即薛仁贵的后代,故此书实当成书于《说唐后传》流传之前,亦即乾隆三年(1738年)之前。 两仪堂刊本《说岳全传》 以此可以判断,《说岳全传》的成书实是在康熙二十三年便已刊刻完成了的。 注释: [1] 郑振铎:《西谛书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62页。 [2] 柳存仁:《轮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144页。 [3] (朝鲜李朝)《同文汇考·正编》卷五十。 [4] (朝鲜李朝)《同文汇考·正编》卷四十八。 [5] 邹贺:《成书年代考》,《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3期,2009年 5月,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