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渔民在江里捞出72厘米长铁柱,当废品卖了65元,专家:这是全国唯一

上世纪80年代,在嘉陵江上,一位渔民正在撒着网,突然渔网似乎被什么东西拉住了,渔民觉得自己能满载而归时,一根铁柱子却渐渐露出了水面。

渔民费了老半天的功夫,才将这一根沉重的铁柱子慢慢从江底下捞起来,江底的泥沙都让渔船附近的江水搅得更加浑浊起来。

看到不是满满一网鱼之后,渔民有着些许失望,想着自己拿着这一根在江水里泡了许久的铁柱,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但是捞都捞上来了,这位渔民也不想把这个大家伙再次扔到江里,自己这样做,之前不就是白费功夫了吗?

于是,这位渔民在忙活完之后,直接将渔船靠岸,径直来到了废品回收站。

废品回收站的老板也很少见到这样一块经过雕刻的、重达90公斤的铁柱,立刻开出了65元的价格。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65元还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渔民也觉得这次卖废品是意外的收获。

卖废品的钱远远超过了一网鱼给他带来的收益。

拿到这一笔不小的财富后,渔民从江中捞起90公斤铁块卖了65元的消息自然是不胫而走。

一根废铁居然可以卖到高价,这样的消息被文物局得知以后,文物局的成员随即赶到了废品回收站。

经过查看,专家们确实在铁柱上看到了一些非同一般的符号还有文字。

表现出了购买意图的文物局专家们,又和废品回收站的老板开始了讨价还价。

最后,文物局的工作成员,用了3倍的价格,花了两百元才将这根铁柱赎回来。

这根在嘉陵江沉睡多年的铁柱,到底又隐藏着什么奥秘呢?

不一样的铁柱

文物局的专家们将铁柱带回博物馆之后,就对它进行了清理工作。

表面的一些泥垢还有污渍都被去除之后,这根铁柱慢慢露出了它的真实面目。

整根铁柱的长度是75厘米、直径大约在25厘米左右。

很有份量的铁柱,专家们也猜测不到有什么其他的用途,一直在水里泡着,很大可能是充当桥墩。

而且在经过清洗之后,铁柱上面的文字也变得清晰可见。

一些鸟篆文出现在了文物局专家们的面前,而鸟篆文又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鸟篆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吴国、越国等南方国家才会用到的文字。

越王勾践剑上的许多文字,就是张牙舞爪的鸟篆,楚国人使用的文字也是鸟篆。

鸟篆作为一种装饰新的艺术文字,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

而经过研究,专家们发现,铁柱上的鸟篆文竟然是起源于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在长江流域的这根铁柱上又有着哪些故事呢?

汉武帝时的桥墩

汉武帝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十六岁就登上了至尊之位,其文治武功也是令后人赞叹的。

汉武帝执掌大权期间,他也做出了许多政绩,其中就包括了大兴水利。

在汉武帝的一声令下,全国上下几个大型的水利工程拉开了序幕,其中就包括了漕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

而兴修水利,确实也有很大的必要新。

离开了这些水利工程,农民的生活将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的农民数量众多,也有着许多良田,但是古时候人们可没有能力修建什么大坝、水电站来调节河流的流量。

一向看着老天爷脸SE吃饭的农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大水。

洪涝灾害自古以来就困扰着农民还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

而且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慢慢占据了统治地位,天子也借着儒家思想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天子。

要是时运不当,发生了天灾,大臣们可就免不得在私下议论是不是皇帝失德,上天才会降下灾祸。

统治者们一方面是出于百姓的生计考虑,保证农民的生存,自己的统治基础才会牢固。

另一方面皇帝们也不想被大臣们打上昏君的标签,为了自己的名声,他们也不得不重点处理起了全国上下的灾害。

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洪涝灾害了。

而在长江还有黄河流域,到了夏季的降雨期,洪涝灾害更是让无数人都流离失所。

汉武帝的治水成就,在中国水利工程发展的历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政治上的影响也是空前的。

这根重达90公斤的铁柱,见证了汉武帝大兴水利的重要时刻。

这根铁柱在当时是作为一座极为牢靠的桥墩,矗立在嘉陵江里。

我们难以想象,在古代,90公斤重的桥墩,大大小小依次排列在河道上。

而在古代物质条件很是匮乏,铁器之类的金属产量也远远比不上现在。

为什么汉武帝要如此劳民伤财,使用这么多铁质桥墩呢?

作为依山而建的城市,重庆自古以来就依山傍水,有着许多的河道。

古时候,重庆的陆地交通并不便利,到处都是山地,走水路明显更加方便。

所以,百姓们为了方便出行,就有着强烈的在嘉陵江上修路造桥的需求。

而嘉陵江发源于秦岭,是长江的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大河。

其长度在长江众多的支流中排第二,仅次于雅砻江,而流量也排第二,仅次于岷江。

流域面积大,意味着到了雨季,其蓄水面积也很大。

中国东部沿海还有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都是受到了东南季风的影响。

受东南季风影响的区域,气候上的表现均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旱少雨。

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一到夏天,河水就开始不断上涨。

所以要在流域面积最为广泛的嘉陵江上修一座大桥,工程自然也不能马虎,一定要使用当时最坚固的材料。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想要修建一座坚固的桥梁极为不易。

汉武帝下令在全国上下征集能工巧匠,集思广益。

于是,古人们便想出了用铁柱来固定桥梁,充当桥墩的办法。

用这样的办法造出来的桥梁,自然很是稳妥,相信这座桥梁也确实造福了一方百姓。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这根铁柱中推测,汉武帝治水的后果,其实是有得也有失的。

为什么会这样说?

纵观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由于他一生的功绩,后人对他的评价大多都是一代明君。

汉武帝在位时期,他所下令在全国上下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十多个。

而类似于用90公斤铁柱来加固桥梁的做法,相比起这些水利工程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

像桥梁这样的小型工程,数量只会更多,而使用到的铁柱也会数以百计。

这些项目也确实在灌溉农田、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秦始皇把自己的统治称为“水德之始”,修建了灵渠,只不过秦王朝很短命。

与绵延了几百年的汉朝相比,汉武帝的水德明显更加长命。

汉武帝也开创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兴水利的高峰期。

我们只看到了那些成功的水利工程,让广大区域都变成了良田,但是却忽视了许多失败的项目。

河东渠田、褒斜道、朔方渠等水利工程就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问题。

由于设计不合理,这些失败的水利工程运行起来远远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

而从用90公斤铁柱来加固桥梁这样的做法,我们也可以推测,当时一个小型的项目就已经耗费巨大。

水利工程也不是什么立刻就能见到成效的项目,它的前期投入很是巨大。

即便是放到现在生产力较为发达的时代,一座大型的水电站前期需要的投资也是以亿为单位的,而得到回报却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何况在距离当今两千年前的汉朝,人们没有先进的技术,只能靠着人力去完成所有的事请。

虽然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经济已经慢慢从休养生息中恢复回来,人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但是要处理长江还有黄河的水患,兴修水利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些措施都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财力。

所以后世的统治者们,对这些劳民伤财的大型工程都是三缄其口,能不兴修就尽量避免。

在给中央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之后,统治者为了转嫁压力,不得不提高赋税。

这样,压力就来到了广大的农民身上,增加赋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古时候的农民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了,一不留神就会从自由的农民变成地主的佃农。

羊MAO出在羊身上,这些水利工程前期的投入,也是来自与广大的贫苦百姓。

而这根在江水中浸泡了两千多年的铁柱,同样也见证了古代农民们的艰苦日子。

价值之高

专家们对这根历史悠久的铁柱也感到极为震惊,在水中泡了两千年,居然还能保存完好。

按照常理,汉武帝时期的冶铁技术并不成熟,西汉时期仅仅是将铁器运用到了军事领域。

所以,铁器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质量上,都远远达不到存放两千年不被腐蚀的标准。

冶铁技术真正成熟还是在南北朝时期,那时人们已经渐渐掌握了灌钢法。

在此之前,人们锻造钢铁,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方法,钢铁并不能很快地融入其中。

南北朝以前生产的钢铁,一般杂质都比较多,钢铁中残渣的含量较高。

这也就导致了汉朝时期钢铁的强度、韧新、耐久新都远远比不上南北朝之后。

南北朝之后,人们渐渐将熟铁还有生铁融合在一起冶炼,得到的钢铁在各个方面都完全超过了汉代的钢铁。

所以汉武帝时期的铁柱,能够保存至今,还一直没有被流水完全锈蚀,确实也是一大奇迹。

而其他的加固桥梁的铁柱,似乎没能逃过被锈蚀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化为了灰烬。

这根铁柱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迄今为止中国仅仅只发现这唯一一根用做桥墩的汉代铁柱。

铁柱上还有几个文字装饰,这件历史悠久的文物,也就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物以稀为贵,因其独一无二,专家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给出的估价就在三亿元人民币。

专家们惊叹这根铁柱保存完好的同时,对其材质也很是好奇。

但是专家们却无法在不破坏这根铁柱的前提下,仔细查验这根铁柱的成分。

要想完全弄清楚就必须取样,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破坏文物,是不可取的。

铁柱对于探究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工程项目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它也从侧面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

这根铁柱被文物局妥善保存了一段时间,后来又送到了四川省博物馆安放。

从价值仅仅65元的废铁,成为了在中国独一无二、价值3亿的文物,中间的过程一波三折。

这跟铁柱也成为了四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专家们也庆幸,好在他们及时出手,否则一件珍宝不知道还要在废品回收站雪藏多少年。

要是没有文物局的成员们,被污渍掩盖的文物说不定真的要变成一堆破铜烂铁了。

而因为无知,损害文物的现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是屡见不鲜。

许多人为了一己之私,擅自将文物据为己有,他们也没有能力将一些文物妥善保存,还拒绝上交文物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可以看到,一些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未经允许私自拆除一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建筑。

而等待这些文物的命运,或是几经转手流入黑市,或是在人为因素下变成了灰烬。

但是在当前,我们也渐渐明白了这些历史遗迹所承载的经神文明价值,不再以破坏古建筑为代价发展经济。

最后,也希望我们能够善待文物,尊重历史。

  • 上一篇:冲冠一怒为红颜:夏朝第一美人妹喜的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