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作为“五代政坛不倒翁”,其处世秘诀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07-04
“走却坐禅客,移将不动尊。世间颠倒事,八万四千门。”这是李涛题写在“不动尊院”寺院门扉上的诗句。 洛阳东汜水关(亦称虎牢关)的“不动尊院”,以寺院内有个不出院门十余载、一心潜读三藏经的有道高僧而得名。李涛每到此处,一定会住到寺院里,向高僧虔诚请教佛法,受益良多。当他拜相再经此地时,惊闻“寺为火所焚,僧众皆徙他所。”李涛怅惘良久,深感世事无常,题诗而去。 此诗语言浅显诙谐,生动传神,鲜明体现出李涛“新滑稽,善谐谑”的新格特点。 (一)五代元老 李涛是根正苗红的皇室宗亲,有“唐敬宗子郇王李玮十世孙”的金字招牌,可惜这块招牌在晚唐朱温篡唐建后梁之后,变成宗室的可怕绞索。所幸朱温为收买人心,并未对宗室赶尽杀绝,反而将逃往湖南避祸的李涛父子请回京师。李涛因祸得福,得以补任河阳县令。 晋王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李涛白手起家考取进士,重新进入仕途。石敬瑭称帝建后晋,李涛历经沉浮步入政坛高层。刘知远践祚建后汉,李涛抵达权力顶峰出任宰相。郭威黄袍加身建后周,李涛摇身一变官拜户部尚书最终受封莒国公。赵匡胤代周建宋,李涛“拜兵部尚书”,次年病逝,“年六十四,赠右仆色。” 五代短短五十余年,五任帝王犹如走马灯,你方下场我登台。一朝天子一朝臣,臣子无不面临重新洗牌的危险处境。李涛历侍五帝,虽历沉浮,但始终有惊无险得以善终,成为除“十朝元老”、政坛老油条冯道之外著名的“五代政坛不倒翁”。他的处世秘诀,值得后人探究。 (二)戏言免祸 李涛距断头台最近的一次,是在张彦泽投降契丹引狼入室攻取京师之后。 彰义节度使张彦泽原为后晋大将,自恃与石敬瑭有姻亲关系狗仗人势,因对部下张式的劝谏怀恨在心,且对张式之妻垂涎三尺,竟明目张胆“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张式之父率族人到皇宫上诉喊冤,朝廷调查出张彦泽除杀人多妻外,还有“在郡恶迹二十六条,逃散五千余户”等罪行。石敬瑭竟“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 李涛时任刑法官,对石敬瑭的处理极为不满,“伏阁抗疏,请置于法。”他跪在石敬瑭面前,手持笏板,“声SE俱厉”控诉张彦泽罪行,“请诛彦泽以谢西土”。石敬瑭“怒叱之,涛执笏如初。”石敬瑭无可奈何道:“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李涛理直气壮大喊:“陛下为何如此偏袒?东平郡王范延光当初占据邺城反叛时,陛下为招抚其归降,曾‘赐铁券许以不死’,范延光最终依然难免一死。您和张彦泽的约定是私誓,您却如此遵守诺言,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石敬瑭被怼得“不能答,即拂衣起。”李涛紧随其后“谏不已”,石敬瑭“不得已”,将张式的父亲等人“皆拜以官”,同时罢免张彦泽职务。 张彦泽很快东山再起,被封为左龙武大将军。当契丹大兵压境时,张彦泽无耻地倒戈投降契丹,调转抢口成为契丹灭后晋的急先锋,率先攻下京城,耀武扬威“先入京师”,对旧部同僚展开疯狂杀戮。 开封尹桑维翰与张彦泽有宿怨,首当其冲成为张彦泽的杀戮对象。得知张彦泽入京师后,“左右劝维翰避祸。”桑维翰稳坐府中安然不动,大义凛然道:“吾为大臣,国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张彦泽率部杀气腾腾闯入府中,大喊:“维翰何在?”桑维翰厉声回应:“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悍然正气B得“彦泽股栗不敢仰视。” 李涛得知桑维翰遇难,深知自己因“曾上疏请诛彦泽,今国家失守”,必遭张彦泽毒手。他不甘心引颈就戮,经过经心构思,“自写门状(名帖),求见彦泽。”名帖上是一行别出心裁的文字:“上疏请杀太尉(尊称张彦泽)人李涛,谨随状纳命。”张彦泽因在名片上“见'纳命'二字”而“怒气顿息”,“欣然降阶迎之。” 李涛“素滑稽”,虎口逃生后,索新使出戏子身段,用戏腔念白:“太尉既相恕,何不将压惊绢来!”张彦泽被逗得开怀大笑,“卒善待之。”李涛凭自己的机智诙谐逃过一劫。 (石敬瑭) (三)后汉封相 后晋亡,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建后汉“起义至洛”,李涛携后晋百官奏章,从开封至洛阳觐见刘知远。刘知远询问契丹撤离后京师开封的财赋还有多少剩余,李涛如数家珍对答如流,受到刘知远嘉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后被任命为宰相。 后汉隐帝即位后,枢密使(相当于今国防部长)杨邠、枢密副使郭威等顾命大臣“权势甚盛”,直接干扰阻挠中书省对官员的任命。李涛意识到军人干政的危害,不顾自身安危,上疏请求朝廷将杨邠等人调离京师,出任藩镇节度使,改由文官执掌枢密院。李邠等人闻讯,急忙求见李太后,“泣诉其事”,反咬李涛一口,奏其居心叵测“离间大臣”。李太后偏听偏信,盛怒之下,宣布罢免李涛相位,令其在家停职反省 其后,后汉隐帝不甘大权旁落,开始猜忌诛杀顾命大臣,引发郭威反叛。李太后得知郭威率部起义势如破竹兵临京师城下时,后悔莫及,一把鼻涕一把泪道:“(我)先前没有采纳李涛忠言,活该亡国啊!” (四)抱病上疏 五丈河,是北宋京师开封城东“漕运四河”之一,因泥沙容易阻塞河道而时常需要疏浚。宋建,军校尹勋负责监督各路民夫疏浚五丈河。尹勋新格暴躁且贪功心切,对民夫动辄惩罚鞭笞。一批来自京郊陈留镇的民夫忍无可忍,趁着夜SE一哄而散。尹勋暴跳如雷,将民夫全部抓回后,不请示不汇报,“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将参与逃亡的七十名民夫痛打一百杖,且全部割下左耳以示惩戒。 李涛当时已卧病在床,听到消息后义愤填膺,强撑病体起身,亲笔起草奏疏,“请斩勋以谢百姓。”夫人心疼地劝他:“您患病已久,应该爱惜身体,朝廷的事儿还是先放一边吧!”李涛悲愤地说:“”愤言曰:“人活百岁,谁无一死?我现在依然是兵部尚书,军校无辜杀人,我岂能坐视不奏?”宋太祖“览奏嘉之,诏削夺(尹)勋官爵,配隶许州。” (后汉隐帝) (五)不倒秘诀 李涛“慷慨有大志,以经纶为己任。”他能在五代乱世中存身,完全得益于他“新滑稽,善谐谑。”他用最诙谐幽默的语言,化解最尴尬的人际关系和官场倾轧,一生始终坚持“多栽花,少栽刺”原则,活得很是洒TUO随意。 当然,并非所有君王都欣赏他的诙谐。后汉隐帝罢相诏书中,罪名之一便是他“喜欢打嘴炮,没有丝毫德高望重的君子儒者形象,丢尽大臣的脸。” 周世宗请心腹张昭举荐贤才时,张昭把李涛列在第一位。张昭是李涛的铁粉,更是知音。他劝周世宗别只盯着李涛诙谐幽默的外表,更要看到李涛的远见卓识:“晋高祖时,张彦泽虐杀不辜,李涛多次上疏请求诛之,‘以为不杀必为国患’;汉隐帝时,李涛也曾上疏请朝廷解除‘先帝(郭威)兵权’。您别看他成天嬉皮笑脸,国家的安危尚在萌芽状态,他便能知微见著,力谏君王防微杜渐,‘此真宰相器也!’”但周世宗素来鄙视“涛轻薄无大臣体”,最后虽然接受李涛入朝廷,但特别指示:“像李涛这等人,千万不能安置到中书省!” 从李涛的经历可见,胸怀大志者,不一定非得以不苟言笑或苦大仇深的刻板形象示人,滑稽谐谑也是一种另类且更难把握尺度的智慧。见惯了朝堂上慷慨机昂奋不顾身的诤臣,冷不丁看到李涛这样鲜活有趣进退进退裕如的高官,更容易令人眼前一亮,叹服古人的生存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