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曾国藩日记·卷一》读书札记之立志篇
更新时间:2022-07-21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曾国藩日记·卷一》读书札记之立志篇 【提要】 曾国藩作为离我们不远的古人,其立功、立言、立徳之行,到如今仍然有学习与示范意义,将近二十年的反省与自律生活,使得曾国藩无论在人请世故、还是奏折文章、还是儒法道学都修炼得炉火纯青,使得曾国藩成为连教员都称赞“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彪炳历史的几近完人。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与了解曾国藩?最简单的一个原因,曾国藩所有的成功都具有“可复制新”,我们可以沿着曾国藩日记中的线索去探究其心路历程,从而找到一条属于普通大众的自我提升之路,这是《曾国藩日记》这本书最大的优点。 很多人如欧阳修、苏轼他们的才学是源自于先天的,他们自小聪慧,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样的天赋,让常人可望不可及,只能望闻兴叹。而反观曾国藩,大家最熟知的应该就是小偷躲在曾国藩家房梁上的故事,小偷本想等曾国藩背完书后逃走,结果直到天亮曾国藩还没背完一篇文章,已经气急败坏的小偷实在等不下去,纵然跳下房梁,当着曾国藩的面将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说:“我都会了,你还没背会,笨蛋!”说着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国藩扬长而去,惊愕不知所以。 可见曾国藩的天资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在平均之下下,但曾氏就是凭着一股韧劲,经过十多年奋斗后终于考上翰林。在翰林院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顶尖人才、在看到京城的繁华、在拜见各儒学大师后,来自乡下的曾国藩经过短暂的M惘,便决心开启一段自我革新之路,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誓要涤除一切过往污渍,不成圣贤,誓不罢休。 于是乎,曾氏的攀登道路开始了,而《曾国藩日记》也正是从道光二十年开始记录曾国藩是如何一步步蜕变为圣贤的。 笔者在阅读完这本书后,将该书分为“立志”“拜师唐鉴”“读易”“作文”“练字”“相人”“读书方法”“语录”等八个内容并略作释评,分期分享在公号中,以希对曾氏有更为立体、深入地了解。 【立志】 心中的志向是曾国藩二十年努力的核心动力,曾国藩有句名言“不为圣人,便为禽兽”,但其实早期的曾国藩并没有这么大的志向,作为从湖南乡下来的小翰林,曾国藩只想告别八股文式的学习生活,在诗、书、阅读方面尽量赶超同龄人,以减少他们之间的差距,因此在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国藩写上了这样一则日记: 兹拟自从今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辰后,温经书,有所知道则在茶余偶谈,日中读史亦载之,酉刻至亥刻读集亦载之。 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年已三十,资禀顽钝,经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 但求勤俭有恒,无纵逸衣,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期有寸得,以无失词臣体面。日日自苦,不至佚而生Y。 如种树然,斧斤纵寻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热灯然,膏油衣尽之时,无使傲风之。庶几稍稍培养经神,不至自速死。 诚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俯蓄,可以惜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享受而尽,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谨记于此。 这则日记非常重要,如果说二十年后的曾国藩已是“国之柱石”的话,那么此刻的这篇日记便是柱石之根,曾氏正是从此篇日记开始立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志向,最终才有了以做圣贤为最终志向的曾文正公。 该篇日记介绍了曾国藩改名为涤生的原因,同时对自己作出了一番很好的审视,曾氏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太差,如果用力过猛,恐怕有速死之危,但自己资质太低,唯有刻苦持之、唯有恒长用力,同时不纵衣不过度享受自己的“福源”,才能略微有所成就,上能对得起起先人,下能对得起国家最高文化机构的职位,中不至于太过无知而被同行耻笑。 曾家数代人都在湖南荷叶塘耕种,到了曾国藩这一代才终于出了一个翰林,为了供曾国藩读书,曾国藩的爷爷年近六旬还在下地干活,曾氏的父亲以教授小学为生,曾氏当了翰林,由于不是实缺,不但不能供养老家生计,反而老家还要寄比以往更多的钱以供曾氏在京城开销。 曾氏在去京城的前夕,曾氏的爷爷告诫道:“吾家以农为业,虽富贵,毋失其旧,彼为翰林,事业方长,吾家中仓用无使关问,以累其心。”什么意思呢?我们家以耕地为生,即使你做官了,我们家也不能忘了农人耕种的本分;同样,你做官了,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也不要忘了你做官的本分,家里的事不需要你草心,不要为了供养家里而做出格的事。”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曾氏一生最佩服的就是爷爷,爷爷越是这样,曾氏心里就越感恩,在责任与孝心的双重作用下,曾氏不可能成为一个纨绔子弟,在家人的期盼中,未来等着他的,只有一条自省自律的晋升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