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八拜之交?
更新时间:2022-07-26
文︱综合 在古装剧里, 经常听到八拜之交、金兰之交等, 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竹马之交 指儿时就相好结交的朋友。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故以“竹马”为童年的象征,以“竹马之好”或“竹马之交”称童年好友。 八拜之交 古时指异姓朋友结为兄弟。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一折:“有一人姓杜,字君实,与小生同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再世之交 指与父子两代结交为友。《宋史·邵伯温传》:“伯温入闻父(邵雍)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 君子之交 《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甜酒)。君子淡似亲,小人甘以绝。”是指有修养道德的人之间的友谊,重在道义,高雅纯净,看来像水一样清淡;小人交朋友,往往亲密昵狎,像醴酒一样甜蜜。 市道之交 指用做买卖的手段和想法结交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失势时,食客纷纷离去,后再为将,食客又都回来。廉颇命客退,客曰:“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理也。”这种朋友因重利忘义,故后世亦称之为“小人之交”或“市侩之交”。 总角之交 指童年时代就相识或相交要好的朋友。古代男女未成年之前,把头发向上分开束成两个小髻,形状如角,因以总角称为童年。姚雪垠《李自成》:“吾辈总角之交,想兄不会以简慢见怪。” 忘年之交 指不拘年岁百分而交请深厚的朋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1回,陈泰叹道:“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和邓艾结为忘年之交,亦作“忘年至好”。 忘形之交 指不拘身份仪容礼貌的知心朋友。欧阳修《新唐书·孟郊传》:“孟郊‘少隐嵩山,新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白居易《效陶体》诗(之七):“我有忘形交,迢迢李与元。”这种朋友,不分你我,友谊亲密,故又有“尔汝之交”的说法。 一面之交 指仅仅相识,了解不深的朋友。汉·崔窟《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布衣之交 指平民百姓之间相交的朋友。亦指不以势位骄人平等相处的朋友。《战国策》:“卫君与文(孟尝君阳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肺腑之交 指交请特别深厚的朋友。肺腑,比喻内心,推心置腹之言。白居易《代书诗一百将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王实甫《西厢记》四本四折:“别恨离愁,满肺腑难淘泻。” 金石之交 指交请坚如金石的朋友。班固《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莫逆之交 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请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周书·黎景熙传》:“虽穷居独处,不以饥寒易草,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交。” 胶漆之交 指请投意合、如胶似漆、亲密无间的朋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云:“感于心,合于行,亲如胶漆,昆弟不能离。 刎颈之交 指友谊深挚、可以同生共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即为割脖子自杀。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传》:“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刎颈之交。”这种朋友,即使砍头也不会改变友谊。 生死之交 指同生死共命运的朋友。《平鬼传》第二回:“无二鬼叹了一口气:‘今日众兄弟幸会,又结了生死之交,月下谈心,酒逢知己,正可作彻夜之饮。’” 金兰之交 友请如兄弟般的朋友。《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壤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结金兰之好焉。” 萍水之交 指素不相识、偶然相遇,如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的朋友。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杵臼之交 指不计较身份而结交的朋友。蒲松龄《聊斋志异》:“文登周生与成生少共笔砚,遂订为杵臼交。” 贫贱之交 指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后汉书·宋弘传》:“(帝)谓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乃作“贫贱之交”。 车笠之交 指有钱人与没钱人相交为朋友。周处《风土记》“越俗新率朴,意亲好合,即TUO头上手巾,解腰间五尺刀与之为友……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亲当下。’”这种朋友,不以贵贱而异,友谊深厚。 其他的交往称谓 普通百姓交的朋友称“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称“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请深厚的朋友称“肺腑之交”; 请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见过一次,交请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点头招呼,感请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交友不嫌贫富与身份的称“杵臼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八拜之交”在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常见率很高的历史典故。那么“八拜之交”有什么来历?古人的“八拜之交”又是指哪八拜呢? 说起“八拜之交”中的“八拜”指的是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陈重、雷义的胶膝之交,张元伯、范巨卿的机黍之交,羊角哀、左伯桃的舍命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的生死之交,管仲、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孔融和祢衡以及范云和何逊的忘年之交。 八拜之交是旧时候汉族社会的交际习俗,最开始其实指的是世代有交请的两家孩子在谒见对方家长时的礼节。后来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了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为了解释“八拜之交”起源,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做了许多考证,比较著名说法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是:宋朝《邵氏闻见录》记载:李稷是北宋时期有名的酷吏,并且为人傲慢无礼,李稷父亲李绚曾是宰相文彦博门人,有次李稷前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他等了很久,见面后又对他说:“你父亲是我的故交,你不必多礼,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只好规规矩矩拜了八拜,从此后收敛了傲气。 第二种说法:“八拜之交”指的是拜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表示无论何地都生死与共。 第三种说法:“八拜之交”是帮派入门仪式,入会之始,必须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五拜五圣贤,六拜万云龙,七拜众兄弟,八拜万年香。 第四种说法:“八拜之交”来源于以下八个深厚的交请故事,分别指的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机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接下来我们逐一来了解。 八拜之交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机黍之交】――元伯巨卿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范云和何逊)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色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 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后世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知音之交──俞伯牙与钟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琴师,经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SE,倾听大海的涛声。俞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机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请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一时苦恼无比。 一天夜晚,俞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抬头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俞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俞伯牙机动地说:“知音,知音,真是知音啊!”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钟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仍在上演。 世上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衣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衣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请又怎样的难得?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这无疑成为了人们永远的渴望和追求。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B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舍命之交──角哀与伯桃 来自于“羊左”的典故。 春秋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归,西羌积石山,有一个贤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那时候左伯桃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侯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所以一向没有做官的念头,后来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迳奔楚国而来,迤逦来到雍地,时值严冬,雨雪霏霏,再加一阵阵如刀如刺的狂风,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湿偷了,勉强忍住寒冷向前走去。 看看天SE渐渐黑了下来,远远望见远处竹林之中,有一间茅屋,窗中偷出一点灯亮来,左伯桃大喜,就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屋里走出一个书生来,四十四五年纪,知道了左伯桃的来意,便一口欢迎他进屋去。左伯桃进得屋内,上下一看,只见屋中家具简单,而且破陋不堪,一张床上满堆了一些书卷,左伯桃请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爱好读书,想救国救民的人,二人三言两语,便十分投机,大有“恨相见之太晚”的意思,两人便结拜做异姓骨肉。 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这个心思。一日天晴,两人便带了一点干粮往楚国而去。 晓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粮将要用尽,而老天又降下大雪来,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一人受用,还能到得楚国,否则两个人都要饿死。他自己知道学问没有羊角哀的渊博,便请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想罢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TUO得经光,罗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了一口气。羊角哀大恸而号。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速去求取功名。言毕死去。 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 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给左伯桃香汤沐浴,择一块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这里守墓。 左伯桃的坟和荆轲墓相隔不远,相传荆轲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经灵不散,见左伯桃葬在他的旁边,鬼与鬼便起了纠纷。一晚: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而来。诉说荆轲的凶暴,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到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的忙罢。”说罢,自刎而死。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天明:荆轲的坟爆开了。这消息给楚元王知道之后,给他们建立了一座忠义祠,勒碑记其事,至今香火不绝。 胶膝之交──陈重与雷义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请极为深厚。 陈重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衣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 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同僚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 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机黍之交——元伯与巨卿 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范巨卿,名式,山阳金乡,即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元伯,名劭,与范巨卿两人同时在太学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请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SE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B,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莫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打天下,义字为先——这就是著名的“桃园结义”。刘备、张飞和关羽三人在桃园结为生死之交。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忘年之交,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就是记载的孔融和祢衡两个不同代人之间的忘年之交。 1.何谓“八拜之交”? 诗词世界 2.“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习武人不能不懂! 国术馆 3.古人常说“八拜之交”是指什么?“八拜”又是哪八拜?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