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下乡卖房,背后有深意(4)
更新时间:2022-06-30
实在没办法了,那就先统筹调配一下,搞转移支付吧。 其实这么做的本意是,是要地方想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么搞实业,要么搞旅游,最不济搞点生态农业,最终争取实现经济上的断乃。 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事请逐渐有变化。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很多地方都开始依赖起更稳定、更高效的卖地收入,这可比搞产业爽多了,而且看起来还更繁荣。 换位想想也能理解,有快钱、大钱可挣,为啥不挣呢?发展其他产业对有的地方来说也挺难的,农业不挣钱,工业看资源,不是哪都能搞,互联网、大数据、芯片医要这些当然前景好,可是能搞得地方有多少呢? 关键问题是,卖地收入支撑财政大头的时候,开支增加了不少,花钱速度一点不比卖地慢,一旦卖地收入大减,其他产业根本不足以弥补财政的缺口,这是现在很多中小城市面临的尴尬问题。 咋办呢?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办法是缩减开支,像给老师和公务员降工资,但是开源就比较难了,想来想去,像玉林就决定先抢救房地产,毕竟,这是看得见莫得着的一条路子,万科的郁亮2019年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这两天,他又说了,房地产已经见底。 对于地产商、对于急需依靠地产获取收入的地方,这都算是好的信号吧。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SE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