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儿童 |

内家拳,五十年的劈拳练法心得

劈拳分掌式和拳式两种,都叫“劈拳”。杨师讲:“不明其理难得其功”,要求我们在练劈拳时逐项体会要领,并由此领悟形意拳的道理。

劈拳的起手是三体式,定式也是三体式,三体式是静止的劈拳,内里要体会劈拳发力后“刹”住的感觉。杨先生要求:没事多站定式,长功夫。杨师的三体式是双重的架子,这种架子上功较快,宜于发力,此为辛健侯这支的特点。

我初学那阵子,管站三体式叫“站别扭”,因为从头到脚没有一个地方不别扭的。这个“别扭”一直持续了将近两年才不别扭了。

回顾这一经历,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

一、别扭期,胸紧气浮,周身不得劲;

二、顺遂期,心气平和,“紧”和“浮”都消失了;

三、麻涨期,手脚发麻,脚像灌铅一样;

四、平衡期,麻涨消失,身体又恢复平和。

这时候就开始找劲,杨师会在我的指尖、掌心、前膝、后胯等处用掌拍、用手按,让我们体会争力;五、舒爽期,身体发热冒汗,周身清爽,到这个时候就越站越舒服,我每侧就可站一两个小时,身上劲力突增。

三体式的目的是把身体站“整”了,把力量站出来。力量有了还得靠练劈拳发放出来,达到控制自如。欢迎关注武术丹道气功。劈拳是五拳之首,在起落钻翻的锻炼上最为见效。有的人力大,但却发不出来,这是劈拳打得少了,有的人劈拳打得很畅,力量却很散,那便是三体式站得不够,所以站三体式和打劈拳二者不可偏废。长年站三体式的人一动手就看出来,我的师兄杨明侠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劈拳从三体式开始,前手由小指到大指逐一卷曲,以腰身带动手臂拉回,这时前脚并不撤回,而是踏地助力,使重心后移,这样才增强手捋的劲力。杨师教拳在沈阳市灯光球场,常有摔跤运动员来玩,有体壮如牛者,竟被杨师一捋一个跟头。

捋后接着是起手一“钻”,前脚要直接踏上半步,脚尖外撇,在用法上这是一个暗腿。上手钻出要“小指翻天”,这时候不能只转手臂,要用腰身扭转使小指朝上,这样身上才裹住了,能裹得紧,才蓄得足。“额前顶”在“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劲从印堂发出,带动周身皆具前领之势。训练时杨师用手指抵住我的前额,让我体会前顶的感觉。与额前顶相对应的就是下颚内收。杨师做到了练拳生活化,平时把拳中的要领总带在身上,下颚内收尤其明显,人群中一眼就看出与众不同。此外还有“舌上顶”,为什么要舌上顶?因为站桩到了后期,倘腰运化不好,则肾气不足,嗓子发干,舌上顶则生津。下颚内收,才利于出津,脖一伸就不成了。能做到收下颚,就很容易齿扣。所谓“齿扣”,不是咬牙,而是搭上即可,嘴似闭非闭,似张非张。

后手的“落翻”与前手的“起钻”刚好相反,不是向前上,而是向前下,与后脚进步同时到位。这一“翻”的“气口”是呼气“吞一半吐一半”,要气落会音“砸丹田”。一起一落,一钻一翻,丹田鼓荡,上下翻腾,周而复始,体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翻浪劲”。杨师在演示时,小肚子上会出现一“球”,像水中漩涡一样来回滚动。有一次,我把肚子一鼓,问:“丹田气下来了么?”杨师说:“差远了,慢慢练吧。”猛练些日子后,我小腹丹田处突突直跳,以为这下练成了,跟杨师一说,杨师吓了一跳,赶紧不让我练了。停了一段,这个症状才消失。杨师说,刻意追求往往衣速不达,还很危险,要自然生成才好。

前手劈出肩要尽量前伸,后肩要扣回,身体成45 度,这时胸才圆,才抱得住。做到“圆胸”,也就做到了“拔背”。杨师演示时脊背的肉能提上去,看着很明显。与涵胸拔背同时的是沉肩坠肘,肩肘能垂下去,才能出暗劲。杨师肩膀不宽,而且还是柳肩,斜斜地下垂着,但腰很粗壮,整个身体呈“枣核型”。杨师说:练劈拳要练得形体改变、气质改变,要变得虎背熊腰,而不是狼腰乍背。

杨师是不俯不竖的斜 45 度角立掌,说这样更适合坠肘和发力。掌要虎口撑圆,拇指尽力后张,第一指节再扣回来,五指如抓一球,要手似瓦楞,形同虎爪。杨师要求前手腕是直的,讲“指前顶”要有戳人之势,前手用力多少,后手就用力多少,前后手要打出争力。杨师强调打劈拳要发力,不能光比划样子,要在发力中求整劲。

训练时杨师喊“一”,我们就劈左拳。定住七、八分钟,杨师喊“二”,我们换步劈右拳,一步一步沿着球场走。杨师就在人群中转悠,看到谁偷懒,谁姿势不对,就走过来用指头在你胳膊上敲一下,那感觉比藤条抽的还疼。杨师有时自己也练拳,他练得很慢很松,神气却很完足。杨师讲站桩打拳都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

劈拳要“松腰坐胯”,腹能松,气能沉,腰才能松;周身松沉,体重通过两胯平衡地分布到两脚上,这时才是坐胯的状态。初练时我不懂,就去问杨师,杨师说:“看,就是这样。”一边做示范一边做讲解。等杨师认为我的姿势合格时,我的体会是前腿顶膝,仿佛能把脚抬起,有一种足尖点地的感觉,这时两腿才平衡,才出现“坐胯”。劈拳讲剪子股,所以裆是尖的,这一点不同于太极的开胯、圆裆。在行拳当中总是单腿过步,音阳互换,“每见机形”加上裹翻才出现“龙折身”,所以“龙折身”也是动态的。

  • 上一篇:跑步3年后,我再也不在朋友圈晒跑步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