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茶指南|包装上的这几个地方一定要仔细看,防坑防骗
更新时间:2022-05-04
话不多说,拿出你买的茶叶,看看包装上的标签,看看你是否被忽悠了。 食品名称:鱼目混珠 标签上一般叫食品名称或产品名称,这个很重要,尤其网购。 为了提高搜索的展现量,线上店铺的产品名称会叠加许多关键词,非常容易让人误解。 有些别有用心的商家,会借此鱼目混珠,忽悠我们。 比如下图,2022黄山明前MAO峰。 很多人会误以为这就是十大名茶里的那个黄山MAO峰了,其实未必。 黄山明前MAO峰≠明前黄山MAO峰 下图的茶叶,即上面的黄山明前MAO峰,一看标签上的产品名称:雨前MAO峰。 我奔着黄山MAO峰去,实际上买到的是MAO峰,而不是黄山MAO峰。 连明前也不是了。 再一泡,雨前MAO峰居然寡淡无味…… 类似的还有许多。 正宗苏州碧螺春≠洞庭(山)碧螺春,可以是任何地方的碧螺春。 正宗杭州龙井≠西湖龙井,可能是钱塘龙井。 …… 所以线下购买时,要仔细看标签上的名称;线上购买,要仔细看商品详请页上的名称,相对更准确。 生产商地址:有猫腻 包装标签上,有生产商和委托商的信息。 茶叶是特SE农产品,非常注重原产地。所以生产商比委托商更重要,生产商的地址尤其重要。 如果生产商的地址,与该茶叶的原产地不一致,那你买的茶,很可能不正宗。 拿网上卖的碧螺春举例。 号称苏州原产地碧螺春,我们一看,会以为是苏州正宗的洞庭碧螺春,再看详请页,厂址在安徽芜湖,显然不是洞庭碧螺春。 那商家说是苏州原产地碧螺春,岂非骗人,怎么解释? 茶叶在外地采制生产,运到苏州包装销售,产地标苏州,也说得过去。 配料:鲜叶 配料上,一般标“鲜叶”或“茶鲜叶”之类的字样,某些对鲜叶树种有要求的名茶,会标得更详细。 比如太平猴魁,要求柿大种茶树,配料就会标“柿大种鲜叶”或“黄山柿大叶种茶树鲜叶”等字样。 还有一点,原叶茶的配料,只有鲜叶,没有其他配料,调味茶则会有其他添加剂。 执行标准:看等级 执行标准,有些包装上标的是产品标准代号,一个意思,表示该产品遵循的标准。 我国的产品标准,分为五类,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 售卖的茶叶,用的多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两种,一是强制新国家标准,用字母GB表示,强制使用,必须遵循,是产品质量的底线。 现在茶叶上用的国家标准,是推荐新国家标准,用GB/T表示。 推荐新国家标准,鼓励企业执行,不做强制新要求,但如果在包装上明示,即表示强制执行。 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名茶,一般都执行国家标准。 这个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分清茶叶等级。据此,你去看包装上的质量等级,一定是按照国家标准的分级标示的,不会让人M糊。 国家标准的具体信息,可以到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查询,对比。 地方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的茶叶,一般会执行地方标准,比如安徽的舒城小兰花,执行标准:DB34/T451-2017。 DB=地标,即地方标准的缩写首字母。 34,是安徽省的地方标准代码,各省不同。 T说明是推荐新标准。 451是顺序号。 2017是制定的年份。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企业经过备案,自己建立的标准。 没有国标、地标的茶叶,企业一般会自建标准,即企业标准,用Q表示,Q即“企”字的大写首字母。 比如浙江的羊岩勾青,产品标准代号:Q/LYC 0002.4S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绝不能少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即SC编码,由“SC”加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从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取代原有的QS食品安全认证。 它是与企业对应的唯一编码,能够实现食品的追溯,包装上一定不能少。 无此编号,不准销售。 日期:去年的新茶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包装标签上绝对少不了,没有的买前三思。 过了保质期的茶叶很难碰到,主要看茶叶是否在最佳赏味期,是否买到陈茶,比如你以为你买的是2022年的新茶,而事实上却是2021年的新茶…… 根据标准代号GB7718-2011,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一般要求,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茶叶属于食品范畴,适用于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包装上该有的标签都有,且都没有问题,是否说明该茶叶没问题? 也未必,比如上个月,小白我就买到了某名优绿茶的头部品牌的2021年的“新茶”,隔年春啊。 做个小调查,看看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奔着新茶去,却不小心买到了隔年陈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