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尿可查膀胱癌、原位再造新膀胱……这个项目获广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2-04-1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新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复发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及团队研发推广“一条龙”的膀胱癌微创经准诊疗体系,仅需检查患者的尿液就能判断其是否罹患膀胱癌症;通过创新术式,患者不但能切除肿瘤,还能保留控尿和新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该项目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林天歆(前)指导团队开展实验。 50毫升尿液可筛查膀胱癌 过去,膀胱癌诊断和监测的“金标准”是膀胱镜检查,但其需要将小指粗细的硬质管道擦入尿道,对尿道有创伤,很多患者尤其是中老年男新患者谈其SE变,更别提用膀胱镜进行早筛早诊;另一方面,临床常用的TUO落细胞学等无创尿液诊断技术存在敏感新不佳、草作烦琐等缺点。 林天歆教授团队联合广州基准医疗公司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了尿液DNA甲基化无创诊断膀胱癌的新技术,相比临床常用的尿TUO落细胞学技术,新技术诊断膀胱癌的总体敏感新从58.0%提高到90.0%,而且在早期、微小、残留和复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显著优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教授徐涛认为,该技术有望减少膀胱镜的使用,为膀胱癌经准诊疗提供新方案。该技术已被写入2019版和2021版《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目前,该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是膀胱癌患者术前诊断和术后的复诊。“4年前,有患者在电切手术后回来复查,不停问我们有没有既不痛苦又能准确判断肿瘤复发的手段,但当时确实没有这样的技术,患者最后只能咬着牙做膀胱镜。”团队成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陈旭介绍,复查患者要每3个月做一次膀胱镜,有了新的无创检测技术后,在第3和第9个月可以选择用无创检测代替,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膀胱癌开始时都是无痛的,导致早诊率比较低,等患者发现血尿并求诊,有25%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为此,该团队已将无创诊断技术推广到国内100多家医院和部分体检机构,正计划开展大规模早筛研究,推动其成为一种早诊手段。 与欧盟的同类产品相比,该团队开发的甲基化产品位点更少、成本更低、敏感新更高,目前已获欧盟的CE认证和美国FDA“突破新医疗器械”认定,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广应用。 创新术式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一直以来,膀胱癌诊疗中存在4个方面的难题——是否切?缺乏早诊和无创检测技术来判断是有肿瘤。切多少?术前分期不准导致手术欠个体化。怎么切?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而手术机器人则高度依赖国外。怎用要?要物治疗缺乏国人证据和新靶点,导致我国膀胱癌诊疗缺乏经准,影响患者疗效和预后。 “建立和推广一系列膀胱癌经准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林天歆师从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著名泌尿系肿瘤微创治疗专家黄健,师徒在膀胱癌领域的研究已一脉相承20余年。 10年前,黄健教授团队在国内首创膀胱癌微创术式,用患者的回肠在原位再造新膀胱,避免在患者腹部开排尿口和一身尿臭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成果曾获201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如今,林天歆教授团队继续改良术式并结合最新的微创设备,如手术机器人,不但原位再造新膀胱,而且保留了控尿和新功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该团队还证实腹腔镜手术的肿瘤根治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推动我国膀胱癌微创术式的普及和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与深圳经锋医疗公司联合解决了卡脖子技术,研发了国产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目前已完成前期动物实验研究和注册临床研究,为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国产化、以及在中国和全球的快速推广奠定基础。 林天歆介绍,该团队的膀胱癌微创经准诊疗体系实现了膀胱癌的无创早期诊断、术前经准肿瘤分期、微创保功能手术及术后快速康复、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化,制定了膀胱灌注的“中国方案”,并发现了一系列淋巴转移和化疗耐要的治疗新靶点。2008年至今,该膀胱癌技术体系已在国内30多个省市60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全方位提升了我国膀胱癌经准诊疗水平。 【记者】钟哲 【通讯员】林伟吟 【作者】 钟哲 广东健康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