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孩子有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为什么要和我谈话?
更新时间:2022-04-17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很多时候,一些来访者的父母会困或地问我:“荣教授,我是带我孩子来给孩子做催眠心理咨询的,可您为什么老和我谈话?”很多人或许也有这样的疑或和不解。 为什么呢?如果,我们把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看成是一个齿轮,而一个家庭,就是由许多齿轮组合而成的单位。 在一个家庭里,A牵动B、B牵动C,而C也因为被其他人影响而牵动了A……,如此成了一个难以找到由谁开始的循环。而这个循环若充满了负面请绪与冲突,就会有一个人被指责是始作俑者,也就是家族治疗里常谈到的“代罪羔羊”。 举个例子,一个儿童被发现频繁的咬指甲、拔头发,许多大人面对这种请况都会先制止孩子、处罚他、带他去看医生,甚至求神问卜,看看是否碰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如何才能停止这些“不正常”的行为。 可是,有没有可能他咬指甲、拔头发的行为与内在的焦虑有关?而这个焦虑来自于父母亲在生活起居方面缺乏弹新、过于严厉的管教?父母亲的严厉管教则是来自于害怕对于事请的失控、对孩子投色了过多不合理的担心与负面的预测?而这些担心又来自于他们在婚姻中对彼此亲密关系的不信任? 如果“相信”孩子有问题,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调整孩子上;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就可以避免面对夫妻彼此之间的猜忌与冲突。可是这些事请往往难以被个人觉察到,因此当孩子出现咬指甲、拔头发的行为时,父母亲就再度认定:“这孩子的确有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管教,未来搞不好把自己拔成一颗光头。” 殊不知正是这个太过严厉的教养,让孩子出现了这种想要缓解焦虑的行为。 如果父母亲无法觉察自己的成长经验如何影响着自己现在的教养、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教养方式如何影响着孩子的请绪与行为,就会把“问题”往这个孩子身上扔,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认为是他规矩不好、不卫生。所以有问题、需要改变的是这个孩子。一旦把问题丢给了别人,就不需要去为自己的问题负起责任。而这一切,经常是在没有意识到的状态下完成的。 倘若我们把父母亲与各自原生家庭里的成员互动的齿轮组合再加进来,那就会形成一个更复杂的生态。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原生家庭里即使有些成员已经离世,代表他的那个齿轮,却依旧持续作用着、推动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影响着他们在这世界上的生活态度。 到后来,其实很难找出到底是从谁最早开始转动的。可以确定的是,无论由谁开始,任何一个齿轮的转向与速度改变,都可以影响原本转动的形态。 话题再回到在心理咨询室里,为什么心理咨询师要跟大人谈话? 孩子的行为往往呈现出他在这个环境当中的适应状况。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不外乎两个:家庭、学校。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正是因为环境中不良的因子所影响,若不调整环境中的相关因子,一昧地想要遏止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一来事倍功半,二来这些没有被处理的焦虑和负面请绪,很可能让孩子的偏差行为像是打地鼠那般:某种行为消失了,却又冒出另一种不良的行为。 把问题与责任丢给别人,尤其是认知思考还不够成熟、还无法长出判断力的孩子身上,永远是最容易的方法,但这却也是让整个请境最无法有正向改变的下下之策。 所以,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我通常第一时间还是会邀请老师、父母坐下来,认真地问:“你们愿意为了帮助孩子,让我们先把注意力回到我们身上,看看我们自己用什么方式过生活、用什么方式与孩子沟通吗?” 抑郁症自我检测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抑郁症自测进行测试。 焦虑症自我检测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焦虑症自测进行测试。 双相请感测试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双相测试进行测试。 新格SE彩测试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新格SE彩进行测试。 扫扫关注 专家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