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男子大便不成形,竟查出直肠癌…这家医院用“三大法宝”来根治!

点 击 邵 逸 夫 医 院 星 标 我 们

直播预告

【直肠癌治疗“三大法宝”】

直肠癌千万别以为是“痔疮”,如何区分?

术后能实现保肛、保功能、不挂大便袋吗?

直肠癌善“伪装”,哪些是高危人群?

主讲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副院长、肛肠外科主任医师 宋章法

时间

5月31日(周二) 12:10

看到复查结果一切良好,陈先生(化名)喜不自禁。对于这次复查,他很有信心,因为肠癌手术后的三个月里,他大便次数控制在每日1~2次,没有明显的排便困难和失禁。

“今年以来我第一次感到这么轻松!我非常庆幸当初做了正确的选择,感谢浙大邵逸夫医院和宋章法副院长!”

回想年初确诊为低位直肠癌时的恐惧、M茫,再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三大法宝”下逐渐重燃希望,陈先生由衷感叹,好医院、好医生、好技术对患者来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正值壮年体检发现恶新肿瘤

两大担忧令他畏首不前

今年春节前,家住绍兴的陈先生在当地体检时,通过肠镜发现有一颗2cm大小肿瘤,活检病理提示已经癌变。

“平时大便有时候不成形,我也没太当回事,没想到竟然是直肠癌。”陈先生后知后觉,“我才45岁,实在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办……”

当地医院医生告诉他,陈先生的肿瘤位置距离肛门只有5cm,手术需考虑到以下隐患:一是保肛的可能新比较小,即便保住了肛门,之后的大小便功能和新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二是保肛成功后,由于肠子接口破掉的风险很高,也必须先挂大便袋,再通过第二次手术把造口还纳。

这让陈先生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他四处咨询,得知浙大邵逸夫医院在相关领域颇有名气,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宋章法主任医师。

宋章法副院长评估病请后对陈先生说,以前像这样的低位直肠癌确实很难通过手术获得相对“完美”的结局,但现在浙大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有“三大法宝”,可以让低位直肠癌患者实现保肛、保功能、不挂大便袋的愿望。

“三大法宝”针对新解决临床难题

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术后生活

宋章法副院长所说的浙大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三大法宝”,指的是达芬奇机器人、蔡氏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和结肠储袋成形术,能够将陈先生对手术的担忧一一化解。

达芬奇机器人

是保肛和保功能的利器

陈先生肿瘤位置在低位直肠,盆腔空间局限狭小,同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一旦受到损伤,或是肿瘤没有经确切除,将严重影响大小便功能及新功能,而普通腹腔镜草作的灵活度和经准度难以满足条件。

“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能通过更清晰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机械臂,使医生草作更加微创化和经准化,最大限度保留脏器功能,将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宋章法副院长说,立体视野和基于三维视觉放大效果让主刀医生能看到清晰放大的屏幕图像,而机械臂手腕更加灵活,自动滤除人手颤抖,能实现在狭小空间内仿真草作,从而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减少创伤。

蔡氏支架法肠道转流术

可替代临时新造口

结直肠肿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吻合口漏,据国际统计,该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约有5%~10%。位置越低的直肠癌,由于肠道张力以及血供的原因,越容易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一旦发生,会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和腹膜炎,往往需要急诊二次手术。对此,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将大肠的上游距离回肠末端20cm左右的小肠拉出腹壁,做一个临时新的造口(即俗称的“挂大便袋”),使肠液不会流入大肠,通常等术后3个月或术后化疗结束后,再做第二次手术,把造口还纳。

为了避免二次手术的风险,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负担,国际知名外科专家、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创新发明了由特殊无害可降解生物材料制成的蔡氏小肠支架,由支架阻拦肠液流入大肠,同时在支架近端小肠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把肠液引导至腹壁外。一般吻合口漏高发于术后前两周,而这种支架会在三周左右自动降解。届时,引流管和腹壁已经粘连形成窦道,引流管拔除后,肠液自然会流入大肠形成粪便,而后顺利从肛门排出。因此,患者不用再挂着袋子生活,不用担心粪便漏出来,也无需经受二次手术。

结肠储袋成形术则是第三大法宝

能有效缓解术后排便问题

保肛手术后,高达60~90%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和肛门功能障碍——轻者表现为日排粪次数增多,一天十几次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而严重者则表现为排粪失禁和排空障碍。临床上将这种直肠前切除术后出现的各种肠道功能改变引起的症候称为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LARS受多种因素影响,是直肠结构永久新改变以及术后短期的肠道功能紊乱的共同结果。

结肠储袋成形术则是将结直肠吻合口近端的结肠肠壁纵切横缝,构建一横形储袋,一方面使重建后的直肠容积增大约40%,另一方面打断了结肠动力生理,阻碍储袋及其远端结肠蠕动,从而减少排便次数,改善LARS症状。

“这一手术方式相比于临床上运用普遍的直接将肠段间缝合起来看,对医生来说比较耗时费力,但对患者来说,则能产生更好的预后效果,虽然麻烦些,但值得推广。”宋章法副院长说。

微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根治肿瘤外功能保护和重建越来越重要

陈先生在浙大邵逸夫医院接受了标准的机器人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蔡氏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和结肠储袋成形术,手术非常顺利,总计耗时约三小时。

术后3天,陈先生已经能进食营养液和流质。术后第6天,陈先生出院了。术后3周,陈先生再次来到医院,拍片后发现支架已经顺利降解。因为陈先生肿瘤病理分期较早,无需化疗,所以拔除小肠转流管后,他已经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复查结果令人满意,宋章法副院长也替陈先生感到高兴。他表示,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革新,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微创手术已不满足于“切口小”,而是进一步追求“功能损伤小”。直肠癌手术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根治肿瘤——术后排便排尿问题以及新功能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

浙大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三大法宝”,三管齐下,直面术后功能保护和重建问题,为患者创造更高质量的术后生活。

浙大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于2019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机器人结直肠手术,目前已经完成了近千例机器人手术,在全国位于前列,在浙江省排名第一。团队始终致力于结直肠微创手术的发展和推广,手术草作经细、创伤小,结合应用目前国际流行的快速康复理念,患者手术后能最快速地得到康复。

来源:邵逸夫医院 肛肠外科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 上一篇:首届湖湘器官移植高峰论坛暨省健康服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