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但用血时却要收费?血荒江湖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真相?
更新时间:2022-06-14
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 这个节日的意义,主要是鼓励更多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 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总是在网络上能够看到一些“献血音谋论”。 对于“无偿献血”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 其之所以会“敏感”,并不是在于献血的有偿无偿,而是在于“献血无偿,但用血却有偿”,甚至网络上总是会传出有关“血站暴利”的消息。 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小康医生也只好在话题重谈,讲讲献血背后的另外一些真相。 献血,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目前,我国无偿献血一般有200mL、300mL和400mL这3种规格,而且两次献血间隔期不能超过6个月。 多数人一次献血200mL,这个量仅仅只是占据体内血液的5%,甚至要比一个正常健康女新的6个月月经量还要少。 因此,一次献血,健康人体基本上可以轻松代偿,也不会动到肝、脾中的血液,所以绝对安全的。 献血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健康,理论上失血能够促进血液再生,但现实中很难有充分地说服力的研究文献可以支撑。 不过值得肯定,献血之前一般需要疾病筛查,所以可以提前了解自身某些传染病的感染请况。 为何献血无偿用血却收费,收的钱又去了哪? 按道理来说,既然医院对血液的获取未支付报酬,患者所用的血液也不应花钱,即便是患者使用血液需要用金钱购买,那其所支付的钱也应该归献血者所有,而不是医院。 众所周知,血液在正常环境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发生凝结,即便是加入一些避免凝结的要物,其也会因失效、变质而无法使用,且血液中含有多种不同的成分,每种成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及储存方式。 因此,血站将献血者的血液采收完毕后,除会将全血直接储存外,还会将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如血浆、血小板、白细胞等)分别提取后,放到其所需的环境中保存。 例如,全血及其他一些血液成分可直接在2-6℃的专用冰箱中储存、血小板需在20-24℃且震荡的环境下保存、血浆需在-20℃以下的专用冰箱中保存,而还有一些成分则需要在抗凝剂的参与下才得以保存。 由此可见,仅是分离、储存血液所需的成本就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所以说医院对用血者收取的钱,都是用在了对血液的采集、储存上。 因此,并非是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是在赚“黑心钱”。 为何不能将用血费用归献血者所有? 有人会认为:为何不将储存成本扣除后,将剩余的钱分还给献血者? 要知道,采集及储存血液只有在设备完好无损的请况下才得以完成,而想要设备一直运转下去,则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 若是用血者支付的钱归献血者所有,则是将血液商品化的行为。 将“献血”当作赚钱的营生,会导致疾病大规模传染,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河南村子,就曾因卖血而导致艾滋病大规模传播的请况发生。 即便是将有偿献血变成由国家管控,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也仍会发展出有关献血的灰黑SE产业,从而导致大规模的交叉感染发生。 或许你就会说,几十年前大家都吃不饱饭,自然才会想到卖血,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怎么可能还为了钱而去卖血呢? 错了,卖血拿钱,相当于不劳而获,对于很多收入不高的人而言,这种额外的获利难道就没有有或吗? 就好比前几年前,为了一台手机而去卖肾的,不也发生过吗? 献血,本质上是一种互利互惠之事,尤其是目前我国血库血量依然很紧缺 你一次的举手之劳,也许就成为某些家庭的救命稻草,也许就成为某个人的生命延续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韩槐志,杨义唯,钟颖欣,钟海晴,刘佳炜. 大学生献血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A].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论坛·健康传播分论坛丨医疗、人文、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2020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10. 【2】屈璐.破解血荒关键是加强无偿献血全民教育[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05):115-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