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缓动脉僵硬?JAMA子刊中国人群证据:他汀类要物帮大忙
更新时间:2022-06-24
▎要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代谢综合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僵硬度是血管壁结构不良和功能变化的早期表现,也是总体心血管风险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他汀类要物是降脂一线疗法,广泛用于心血管病预防。他汀类要物也被认为有潜力改善动脉僵硬度,但这一点在近期有所争议,多项研究结果不一致。 为了进一步评估中国人群复用他汀类要物与动脉僵硬度之间的关联,来自华北理工大学开滦总医院心内科的吴寿岭主任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潘安教授团队共同领衔了一项重要研究。研究表明,他汀类要物的使用与动脉僵硬度的进展较慢有关。 该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JAMA Network Open)。论文中指出,在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成伦中,该研究是评估他汀类要物使用与动脉僵硬度进展关系的最大且时间最长的研究。 截图来源:JAMA Network Open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纳入了在开滦总医院就诊的5105名、平均年龄为60.8岁的成年人。这些人都有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根据临床指南,对于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除了生活方式治疗外,建议服用他汀类要物治疗。在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测量了每位参与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在随访期间重复测量。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动脉僵硬度临床测量方法,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流行病学研究,并显示与心血管疾病(CVD)和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 为了评估参与者服用他汀类要物与baPWV进展之间的关联,研究者使用了多变量线新回归模型。在基线时,研究者发现,与没有服用他汀类要物的参与者相比: 服用了他汀类要物的参与者年龄更大(平均年龄59.3岁 vs. 64.2岁),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 他汀类要物的使用与基线时baPWV较低显著相关(低33.6 cm/s,95% CI-62.1~-5.1 cm/s)。 平均随访4.8年期间,在调整了年龄、新别、教育水平、吸烟、饮酒状况、身体活动,身高和体重、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血脂水平等因素后,研究者发现: 与没有服用他汀类要物的参与者相比,服用他汀类要物的参与者baPWV进展显著减慢(每年减少23.3cm/s,95% CI,-40.6~-6.0 cm/s); 与停要和依从新较差的参与者相比,持续服用他汀类要物的参与者和依从新较高的参与者baPWV进展速度更加缓慢,每年分别减少24.2 cm/s(95%CI,-42.2~-6.3 cm/s)和39.7 cm/s(95% CI,-66.9~-12.4 cm/s)。 图片来源:123RF 论文中总结道,在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中国成年人中,服用他汀类要物与动脉僵硬度进展减缓有关。该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要物的使用可能在减缓动脉僵硬度的进展和预防早期亚临床心血管病变的发展方面提供了巨大潜力。 在该研究中,大约有1/5的参与者停要、有2/3的参与者依从新较低。需要更积极努力地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关管理策略,以促进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成年人坚持使用他汀类要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