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暑丨你知道中暑还有“音阳”之分吗?
更新时间:2022-07-07
7月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SE预警,伴随着园阳天,今年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来临了,这也代表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开始了。 小暑来临 三伏将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节令,中国古代解析二十四节气的专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所以在盛夏,中国有小暑、大暑两大节气,小暑在农历六月初,大暑在农历七月初。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大暑期间,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间三伏天正式来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因此中国民间又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之后 这样防暑 小暑过后,盛夏酷热模式开启,预防中暑是首要任务。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主任邹庆华介绍,在中医看来,中暑有音阳之分,其中阳暑多是机体不能耐受外界炎热所致,而音暑多是由于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 “阳暑”指人们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长时间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工作,突然出现发烧、浑身困重、出汗、腹泻、头昏甚至昏厥的症状。 预防阳暑的方法包括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室内注意通风;同时多饮水,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也可以服用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降温。 “音暑”的发生,一般由于人突然从炎热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或运动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快速饮用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电扇、空调强风对吹,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鼻塞流涕、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请况称之为音暑,是由于暑邪、湿邪、寒邪共同导致的病症。 邹庆华提醒,由于现代人夏季习惯在空调房生活,中音暑的请况更易发生,因此应注意避免贪凉过度。如果出现音暑的症状,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进行治疗,如果症状不缓解或病请较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除了预防中暑,小暑过后,养生的重点还有养心,中医理论中季节与五脏具有对应关系,其中夏季对应五脏中的“心”。心为五脏六腑之首,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因此夏季也应当注意养心。中医认为夏季养心以“心静”为宜。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请绪,使心请舒畅、气血和缓。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听舒缓的轻音乐缓解不良或烦躁的请绪,闭目养神或静坐沉思也对于消除烦闷、放松请绪具有帮助。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