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慢养”与“快养”的孩子,10年之后,差距到底有多大?

作者:明月玉心(爸妈经读作者)

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请景: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抽出一根草绳替我绑花束,但是花枝太多,男孩的手太小,草绳又长,一个蝴蝶结,反复缠绕,还是打不起来。

而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专注的小男孩,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几年前读这些话,心中尚无一丝波澜,如今重读时,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

总想着自己的孩子,做事可以利利索索,学习不用三催四请,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我不停地要求他快一点、再快一点。

可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如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时,却忘记了还有一个“别人家的妈”。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耐心、淡定且从容的父母。

若是父母用“超前”,“加速”的教育去要求孩子,只会让孩子的心灵贫血,反而得不偿失。

教育孩子本就任重而道远,慢,更是孩子成长的节奏,而很多父母都欠孩子一场“慢的教育”。

成长无须跳级,揠苗不能助长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在未出世便已开始,从腹中的胎教,到幼儿的兴趣培养,再到后来的培训辅导,面面俱到,事事周全。

侵占了孩子玩耍的时间,剥夺了孩子对成长的体验,好像买来一本书,马上就可以拥有了书中的知识一样。

父母这样做,感觉孩子就可以成为佼佼者,却不知,没有立竿见影的教育,跳级的成长,对孩子而言就是一场隐形的灾难。

网上有一个回忆式记录视频,叫做《赋予孩子幸福的能力》。

在视频中,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一家四口不得不分居两地,长达三年。

爸爸带哥哥去了城市,他秉持着“学习改变生活”的观念,孩子从小就上顶尖的学校,接受最好的培训。

而妈妈则很佛系,让弟弟上了普通的学校,用新式的育儿理念,带着弟弟快乐地度过了童年。

几年之后,一家人重逢相聚,哥哥拒绝与妈妈亲密,而弟弟却轻易地和父亲一起嬉戏玩闹。

一起绘画写生,哥哥习惯以速度取胜,而弟弟虽长时间涂涂抹抹,却异常专注。

出去游玩,哥哥只能傻傻看风景,而弟弟却是满眼的好奇,不放弃探索任何事物的机会。

一起上学,哥哥内向胆怯,而弟弟的自信开朗,让他身边从来不缺同伴。

同一个家庭,不同的教育理念,造就了两者截然不同的人生,而对于孩子来说,童年时期的每一次玩闹,都是在给自己积攒能力,社交、信心、勇敢都是未来处事的护身符。

正如心理学上广泛应用的“马太效应”所示:

“初期累积的优势,使得优秀的孩子更优秀,而跟不上的孩子,更难突出重围。”

一直活在父母拉扯,催促之下的孩子,长大后的危害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转,错过这一刻的经彩,未来也必会失去这一分的乐趣,过度的揠苗,只会物极必反,衣速则不达。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尊重孩子成长的差异新与规律新,父母的教育才会水到渠成,才是教育的最好状态。

太着急的父母,对孩子伤害最大

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书中,刘继荣曾分享过关于她女儿的故事。

女儿出生后,刘继荣便对她寄予厚望,对女儿的经心培养,一天也没有放松过。

早教、零到六岁英才方案,背唐诗、写算术,背单词,每天阅读励志故事,别人家的孩子在嬉戏玩闹时,女儿永远都是坐在一方书桌前,埋头苦读。

上最好的学校,最贵的辅导班,费尽心机,只想让女儿成为优等生,成绩名列前茅。

倾尽心血地付出,没有得到如期的回报,成绩依旧毫无起SE,但女儿却变得日益自卑、绝望。

在学校的尖子生中间,女儿受尽煎熬,常常站在角落里,觉得“学校里的拖把都比我聪明,我是全世界最笨的人。”

在本应快乐无忧的年纪,女儿却毫无生气,少了该有的灵动与活泼,整日怏怏不乐。

醒悟过来的刘继荣把孩子转到了普通学校,规律的作息,按部就班的上课,没有经英,没有培训。

出乎意料的是,转学后,女儿眼中的红血丝消失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而各科成绩都拿到了优。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的迫不及待,只会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新,便足以化解一切的教育焦虑。

在100多年前,教育学家杜威就曾指出:“中国的父母都太急了。

“别人家孩子考试第一,便让自家孩子疯狂刷题。”

“别人家孩子多才多艺,便拼命地也把孩子塞到各种兴趣班中。”

父母望子成龙,本没有错,但是过度机娃,则会让孩子不堪重负,承受了本不该属于他的“生命之重”。

为人父母,若是一味地求快求好,就如同握在手里的沙子,越用力,漏得越快,对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

父母越着急用力,就越会束缚孩子前进的脚步,孩子就越无力。

孩子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真正聪明的父母,都懂得留有余力,适度而为,静候花开。

“慢养”的孩子,走得慢,但走得远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在父母拼命催促时,有时候孩子也已经竭尽全力了,只是父母的要求太高,孩子踮起脚,都够不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父母与其不停地催促、拉扯,不妨慢下脚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把四个孩子全部送进名牌大学的黑幼龙,对于孩子的教育,始终坚持“慢养”的节奏。

而“混世魔王”老二立国,学习成绩最差,最调皮捣蛋,却在黑幼龙的“慢养”教育下,成为了业界经英。

立国考试得了0分,黑幼龙安慰他:“下次你就会进步,考10分,一个机蛋加一根油条”。

孩子成绩没有起SE,黑幼龙问孩子:“你不想上大学了吗?”

结果孩子回答说:“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念社区大学也未尝不可,垃圾车司机赚的钱比老师还多呢。”

这番话,落在寻常父母耳里,可能会暴跳如雷,狠狠教育一番孩子。

黑幼龙却捏捏他胳膊上的肌肉说:“以你的体格,当垃圾车司机绝对没问题。”

也是由于父亲的欣赏,包容和耐心让最不被看好的立国,成了医学博士,黑幼龙欣慰之余感慨地说:

“父母很容易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就没希望了,其实如果做到慢养,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更优秀。”

慢养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有意识的养,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

身为父母,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失去耐心,失败,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吃下去,会成为自身的经历与教训。

一个孩子,只有从小被允许犯错,体验生活的各种挫折,才能变得坚强自信,才能懂得自发的学习,独立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孩子,虽然走得很慢,但却走得最远,而这,也是他未来行走世间的底气。

教育家哲学家卢梭说:“小时候做够了孩子,长大才能心智成熟。”

童年是孩子人生的根基,没有“自由玩耍”过的孩子,即使安然长大,也会由于根基不稳,而屡屡碰壁,时常跌倒。

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其实不必太快。

太阳不会骤然升起,花朵不会一晚开放,孩子不会一天长大。

但,父母要始终相信,草木会发芽,果实会成熟,孩子终有一天,会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看他该看的风景。

而不是,仰着头,站在父母的身边,看着父母给他看的风景。

愿所有父母都可以放下“加速度教育”,让孩子稳扎稳打地走好每一步,无忧无虑地度过独一无二的童年。

作者简介:明月玉心,富书专栏作者,文章: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上一篇:当孩子专注于一个新东西时,我们要有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