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啥都靠催,可能不是拖拉,而是家长没给他培养好这个习惯
更新时间:2022-07-14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每天催娃起床、吃饭、洗澡、做作业(等等)的妈妈们,世界欠你一个拥抱。 短短两行字,写出了家长们最大的无奈——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干啥都要催。 其实,大部分孩子在学龄前都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所以等到上学后,没办法早起、迟到、磨蹭,就是家常便饭了。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像亲子教育专家阿廖娜在《让时间听我的话》一书中说的:“与其催着孩子做这做那,不如让孩子主动实践,管理时间。” 具体怎么做呢?不妨试试这些办法! 第一、让孩子对时间感兴趣 想要孩子培养时间观念,首先得让孩子对时间有概念。 这一点,邻居小冯做得特别好。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陪着孩子看有关时间的绘本,比如《时钟的书》《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等,教孩子唱珍惜时间的童谣,机发孩子对时间的兴趣。 同时,她还陪孩子动手制作简易版的沙漏和水钟,让孩子把抽象的时间跟实物联系起来。 小冯说,在日常生活中,她也经常用语言引导孩子关注时间,比如:“现在是7点钟了,我们该起床了。” “今天是周末,妈妈不上班。” “明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玩。” 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开始对看不见的时间充满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让孩子对时间感兴趣,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第二、帮孩子理解时间的距离 这些场景,让不少妈妈头疼。 明明说好十分钟后就关电视的孩子,一小时后还捧着遥控器不肯放; 在外面说好再玩十分钟的孩子,时间到了却哭闹着不肯回家。 其实,出现这些请况,不一定是孩子拖延,很可能是孩子根本估不准时间的长短。 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与自身的时间知觉密切相关。 而时间知觉,是人对事请发生的持续新(时间距离)和顺序新(时间顺序)的直觉反应。 当孩子对时间有了初步概念,就可以着手培养孩子对时间距离的感知了。 通俗点说,就是让孩子知道多长时间能干多少事。 采用定时器提醒孩子,是不错的办法。 在孩子日常玩耍看电视写作业的时候,提前跟孩子商量好活动的时间,比如10分钟,在计时器上设定时长。 设定好时间后,当计时器发出响声时,就表示10分钟时间到了,就要结束正在做的事请。 当孩子能认识刻度以后,可以在家里装上醒目的时钟,或者沙漏作为计时器。 就像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黄静洁在畅销书《学习的格局》里写到的:给孩子买不同时长五颜六SE的沙漏,一方面孩子觉得好玩,让时间深入到孩子的脑海里。另一方面,用恒定的沙漏教会孩子衡量时间的长度。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在约定的时间内管住自己的嘴,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练习掌握时间! 第三、陪孩子建立时间的顺序 同事夏丽在办公室讲了让自己哭笑不得的育儿经历。 每到晚上该写作业的时间,孩子就开始抓耳挠腮,写两分钟作业,一会儿玩一下笔,一会儿翻翻书包,再写三分钟作业,然后跑去上厕所。自己看不下去了,正准备发火时,楼上传来一阵怒吼:“能不能专心点?先做完作业,再干别的?” 原来是楼上的妈妈也在陪孩子写作业。 其实,这是孩子缺乏时间顺序感的表现。 缺乏时间顺序感,孩子做事就会缺乏条理,不能专心地把一件事做完。 想要帮孩子建立时间的顺序感,家长可以先通过口头语言告诉孩子一段时间内活动的先后顺序,比如起床后,要先穿衣服,再刷牙洗脸,再吃饭,再出去玩。再慢慢过渡到,陪孩子制定每天的活动计划,比如周末先完成作业,再吃饭,再出去玩,等等。 最后,最关键的是,跟孩子一起记录每天的活动,养成记录时间的好习惯。通过记录和观察,孩子会发现每天活动的先后顺序,进而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柳比歇夫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仔细分一下会发现,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 身为父母,帮孩子培养时间观念,是送给他们最好的成长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