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离婚后,为了二胎儿子,我在前夫的大别墅里见不得人”

这两天,看了一部纪录片《人生第二次》。

最新一集里,一位二胎妈妈周女士离婚后,为了变更小儿子的抚养权和丈夫打官司。

他的丈夫是位成功人士,每天工作都很忙,常常不在家。

但对小儿子,却看得死死的。

哪怕自己不在孩子身边,也不让孩子妈妈陪伴。

一天,他语气强硬地要求孩子妈妈,必须在6点前把孩子送回去,因为要一起吃饭。

孩子妈妈从学校接回孩子,辅导孩子作业,又着急给孩子送回去:

一面是自己着急忙慌,折腾不已;

一面又要安抚不肯回去的小儿子,自己只敢在给儿子收拾书包时偷偷抹眼泪。

可等她赶在约定时间之前,把孩子送回去后:孩子爸自己,根本就没在。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常常都是如此。

她只得一边在车里给孩子辅导作业,一边陪孩子等着爸爸回来。

相互依偎的母子俩,从未出现却态度始终强硬的父亲:

对很多离婚家庭而言,这种请况并不陌生。

因此而导致的抚养权的争夺,也在所难免。

争夺抚养权

离婚夫妻的龃龉

在争夺抚养权的官司中,现实被摆在眼前。

从至亲到至疏的夫妻,不得不面对很多不为外人知的龃龉。

像周女士,虽然小儿子已经满了8岁:

到了法律尊重孩子选择跟谁的意愿的年龄,他也多次表示想和妈妈、哥哥住在一起。

但法院综合考虑,最终还是没有变更小儿子的抚养权,只是给予了妈妈更多的探视时间。

于是,周女士和前夫达成了一致:

以后她每天接孩子放学,不用匆忙带孩子回自己家,不用赶在前夫规定时间之前,又匆忙送回去。

她可以在前夫不在的时候,去前夫的大别墅里,给孩子辅导作业、陪伴孩子。

明明是孩子的妈妈,却像个不能被看见的田螺姑娘。

默默忙碌照顾孩子,再在这个家的主人回来之前,默默消失。

连她的律师都说,法官也觉得她这样很心酸。

可她和前夫这种相处,在她为了孩子的让步之下,已经算是平和的。

纪录片中,还有一对离婚夫妻。

妈妈沈女士想见大女儿却始终不能,带着儿子等在大女儿的学校门外:

从放学等到最后,也没等到很久没见的大女儿。

前夫连小儿子的生日,都不让大女儿参加。

她上门,被前夫堵在楼道,直言:

“在开庭之前,说什么都没意义,我们家不欢迎你。”

言语争执间,甚至还推搡、打起架来。

后采中,前夫更是对她满是怨气,直言对那段婚姻,想都不愿意再回想。

这两对离婚夫妻,在争夺抚养权的过程中:

或虽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刻意回避碰面;

或变成仇人,互相怨怼,恨不能老死都不相往来。

从至亲到至疏,这其中的五味杂陈,实在是让人叹息。

为了孩子

妈妈宁愿自己让步

争夺孩子抚养权过程中,选择让步的,往往是妈妈。

周女士为了小儿子,在前夫的大别墅里仿佛见不得人一般。

躲起来辅导儿子作业、陪伴儿子,在他回来之前就必须消失。

而选择让步的妈妈,并不是少数。

她们宁肯自己默默忍受委屈,只为了尽可能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曾看过一篇报道,有位妈妈每周只有几分钟,能和女儿说上话。

所以在见女儿前的等待中,她一边心里先组织好、默念着今天要跟女儿说的话;

一边紧盯对面的手扶梯,希望能在女儿出现的第一秒看到她。

尽自己所能让女儿感受到她的爱。

而在女儿看不见的地方,她更是想尽办法,给女儿传递自己的爱。

生日蛋糕、压岁钱、新衣服、书籍、零食等,她掐着时间、避开前夫,挂在他家的大门上。

女儿上小学后,她向老师保证,不会在班级群里发言。

只为了能待在群里,多了解一点女儿的信息。

外人看来,她们太让人心酸;

但对她们而言,只要让孩子少一点伤害、多一点爱,一切就都值得。

离婚妈妈中,还有一个群体,是紫丝带妈妈(一群见不到孩子、未成年子女被抢夺藏匿的受害者组成的群体)。

她们在离婚后,要么拿不到抚养权,还不被前夫允许探视,很久见不到孩子;

要么虽然拿到了抚养权,但孩子被前夫强行抢走、藏匿起来。

她们中有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孩子,却选择默默给予关心和爱,而不是上去争抢孩子。

因为她们不想让孩子小小年纪,却在心里留下不可弥补的音影。

她们中有的人,拼尽身家,多年执着地打官司。

连法院的一些工作人员都劝她们,你打这个官司最后还是赢不过对方,为什么要这么执念?

她们的回答是,“我要给孩子一个交代,等他长大了:

这些诉讼,我准备的这些厚厚一堆的材料,就是他们曾被妈妈深爱过的证据。

我已经错过她的幼年,还可能错过她们的童年、少年:

但我的爱,不能因此而错过。”

不是夫妻

但还是孩子爸妈

在争夺抚养权的过程中,孩子早已伤痕累累。

他们已经承担不起,更多的伤害。

为了抚养权,当着孩子面父母互撕,甚至B孩子站队,比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大。

而可惜的,很多父母明知道,却还是选择这样做。

像沈女士的前夫,不知道是对大女儿说了什么。

当沈女士对女儿千呼万喊,等来的却是女儿对赶来调停的警察那句:“我不想跟她讲话。”

而有的父母,还会对孩子说对方的坏话,灌输给孩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等想法。

有的父母,孩子如果跟前夫/前妻很亲,就会突然给孩子甩脸子;

或者事后吓唬他,“你要是跟爸爸/妈妈亲,我以后就不要你了。”

虽然离了婚,不再是夫妻,甚至两人之间有解不开的矛盾:

也不应该把怨气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承受婚姻破裂的二次伤害。

《人生第二次》纪录片里,另两位妈妈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像周女士,即便小儿子跟自己很亲,但她也教育小儿子:

“那是你爸爸,你将来要好好孝顺他”;

另一位妈妈靳靳,二胎孕期发现丈夫因为炒股,欠下了千万巨债,还一直瞒着自己。

B问下才知道,家里的房子、汽车、车位都已经被他拿去抵押了。

甚至自己和她妈妈将近100万的积蓄,也被他亏得几乎不剩。

此外,他还连蒙带骗借了很多外债。

她果断离婚后,虽然人生因此被拽下还债的深渊:

但即便离了婚,她也没有不让前夫看孩子。

自始至终都承认,前夫虽不是一个好丈夫,可对孩子很有耐心;

给孩子父爱方面,给予得她很满意。

孩子是无辜的,离婚是夫妻关系的终结,但不是亲子关系的断裂。

越是为了孩子好,抚养权的争取,越不应演变成对孩子的争夺、甚至是争抢。

不再是夫妻,也依然是孩子的爸妈。

给予孩子的,应依然是爱,而不是伤害;

无论孩子是跟父亲还是母亲,给孩子的爱,应依然是完整的。

  • 上一篇:这名小学生的暑假,有意思~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