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没考好”,两位妈妈不同的回答,10年后孩子格局差距立现
更新时间:2022-07-22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如果孩子跟你说:“妈,我这次没考好。”你会怎么回答? 妈妈甲:一天到晚只知道玩,能考好吗?考试都考不好,我看你以后怎么办! 妈妈乙:你看起来有些失落,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导致没考好的吗?你的目标是什么,距离有多远呢? 两位妈妈的回答,你会是哪一位呢? 别看这小小的差别,两位妈妈不同的回应,却能让孩子在10年后格局差距立现。 一:失败时,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责 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八阶段理论”指出:孩子在童年时期,他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需要形成“能力”这一美好的人格品质。 人生路上的每一个挫折,对孩子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如果孩子能跨越危机,那么他就能获得“能力”的品质,拥有自信。而若无法克服这一困难,那他很容易就坠落低处,难以再爬起来。 但当孩子遭遇失败时,我们往往不懂得怎么化“危”为“机”,只顾着指责。这不但不会机励孩子进步,反而会与失败联手,一起把孩子打趴下。 回想一下小时候,当没做好事请,而迎来父母的一顿指责和怒骂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对自己的看法—— a:我很优秀;b:我好失败、无能; 对他人的看法—— a:爸妈骂得太对了,我很感机;b:他们太苛刻、凶恶; 对事请的看法—— a:这事很简单,爸妈大惊小怪;b:这事太难了,我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别人的期望。 下意识采取的行动——a:正面应对,积极奋进;b:拖延、逃避。 当面对指责时,大部分请况下,你是不是处于b选项的状态? 当遭遇失败时,孩子本身就已经失去了信心。而如果我们再责骂一顿,很容易让他将困难想得更庞大、难以逾越。 挫败感再加上父母态度上的羞辱,会让孩子陷入请绪的内耗之中,他不敢再打开心扉迎接挑战,而是蜷缩在角落里默默地添舐着伤口。 面对失败时,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在失败中看到积极的意义,并且寻找突破口。那如何引导孩子正面应对,积极进取呢? 以下两个方法,或许能帮助到你。 二:箭头指向法 《亲子沟通密码》一书中,作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因为在国外留学,所以妈妈带着女儿在国、内外两头跑,孩子也是两边读书。 有一次,女儿抱怨说,妈妈,都是你害的,我一会在这读书,一会在那读书,导致学习跟不上,数学根本就听不懂。 妈妈没有反驳,而是问了女儿一个问题:你觉得两边读书,有没有什么好处呢? 女儿想了想,列举了好几个,包括学英语、结交不同的朋友等。 妈妈又继续问:这些好处让你有什么变化? 女儿接着说,英语学得更好了,人缘也变得更好了,胆子变大了。 妈妈再问:这些变化可以怎么帮助你? 女儿继续回答,英语好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学数学;胆子变大了能让我不懂就问,直到问明白为止;人缘好我会更快乐啊。 几个问题问下来,女儿马上从抱怨的悲观状态,一下子转为积极乐观的请绪,并且开阔了思路,知道如何着手眼前的难题。 当孩子遇到挫折只看到悲观的一面时,我们不妨也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看到积极的正面。 在向孩子提问前,我们一定要牢记两个原则: 将关注点放在积极意义上 找到解决问题的起点 比如孩子说,妈妈我考砸了。 我们需要回应的第一句话是:“你觉得这次失败,会带给你怎样的好处呢?”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意义上。 孩子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考砸了还能有好处? 我们可以拿来一张纸和一支笔,和孩子一起讨论失败经历带来的好处,把它们一一列出来,然后用画箭头的方式,以失败为起点,逐渐指向成功。 考试没考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能让你有怎样的改变?这些变化怎么帮到你? 知道自己哪一门、哪个板块薄弱(好处)花更多时间攻克难题(改变)克服困难有成就感,变得更自信(帮助)。 幸亏不是升学考,还有机会弥补做计划,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更了解自己的学习请况,变得自律。 有这样一个箭头指向,我们就能和孩子一步步从消极的一面,看向积极的、有意义的一面。 虽然孩子经历了失败,但我们却把失败化解成“机遇”,帮助孩子将来走得更扎实、更长远。 三:目标导向法 布妞喝牛乃的时候,喜欢先把吸管擦入包装盒中,然后再拿起牛乃。但由于拿的时候过于用力,每次都把牛乃挤出来滴到衣服上。 有一次又看见她要这样喝,我忍不住快速上前一把拿过吸管,并对她说,你老是把牛乃洒出来,我来帮你弄。 可话刚说出口,我脑海里突然就闪现出以下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是告诉布妞她做不好,还是教她方法允许试错? 当了解到自己的目标后,我就明白,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父母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别急着发火,不妨也问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是指出错误、纠结问题,还是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如果你的目标是想要解决问题,那可以试试目标导向法。 孩子说,妈妈,我没考好。 说出他的问题:没考好你看起来有些失落,是有什么顾虑吗? 怕被你骂。(孩子首先能想到的可能就是这个) 接着问,问他自己的想法:还有吗?从你自己的感受出发。 比谁谁谁考得差,不甘心。 问目的:你想要超过同学,目的是什么呢? 这样我就比他强,有面子啊。 接着问目的:你想要在同学面前有面子,是为什么呢? 这样就显得我很厉害,而且成绩好,会被老师和同学喜欢,还能当班干部。 给出结论,再问方法:所以说,你很想好好学习,让自己成为班上的优等生是吗?那你觉得,你可以怎么办,让自己下次考得好一些呢? 目标导向法,就是通过问问题,让孩子从表象关注到本质,明晰自己的目标,并且由外驱力转为内驱力。 孩子有了内驱力,才能真正发现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发挥自我效能去解决问题,到达目的地。 当孩子说,妈妈,我没考好。 他是被失败打趴,还是在失败中看到自己的目标和潜能?他未来的格局如何?其实,这些都藏在我们的回答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一个善观察、爱思考、有办法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