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长官响批文化“中”
更新时间:2022-04-09
国民党批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从上至下都形成一种默契,也都心领神会。放批如同发电报,长批什么意思短批什么意思,高兴是什么样的,不高兴又是什么样的等等。今天就说说其中一个代表人物。黄维是国民党军在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官至12兵团司令的重要职务。一般来说国民党军一个兵团下辖数个军的兵力,兵团总兵力通常会达到10万人左右。而黄维兵团作为国军主力,更是管辖5个军约12万人的庞大队伍,这些部队十分经良都是用美国武器装备起来的,带队长官绝对是蒋介石的心腹,战斗力超强。 但是这个12兵团居然在1949年的淮海战役中被我军全歼了,根本原因并不是黄维兵团实力不强,也谈不上是黄维的指挥不当。其实黄维是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儒将,作为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军官,无论战术素养还是管理能力都是国军军官里的翘楚。另外黄维其实也是一个人品、道德十分出众的君子。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很自觉地遵循儒家的谦让学说。18军军长胡琏,抗战立过大功,本来12兵团司令应该是他的,但白崇禧坚决不答应。原因胡琏心眼太多,只求自保,往往不管友军死活。 于是蒋介石把他分到12兵团当黄维的副手,胡琏非常生气,闹请绪坚决不上任,手下干将杨伯涛、覃道善也跟着起劲。黄维知道请况后,不但没怪胡琏无礼还亲自劝慰,自己只是暂时带这个兵团,以后会去教书,将来还是胡琏带这个兵团做大事。黄维这样的大度使得胡琏惭愧不已。胡琏得到黄维答应推荐的承诺,转弯回到了部队中,可是手下军官们却依然事事不配合,为12兵团失败埋下伏笔。黄维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参加徐蚌会战,任务是救援被围的黄百韬兵团,但是当黄维部队赶到半路的时候,黄百韬已经战败身亡了,而自己也面临着被围的风险。 按理来说黄维兵团自保没有大碍,因为蒋介石还安排了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和黄维兵团一起作战。岂料这两个兵团为了保全自己,一早就南撤跑路了,留下了12兵团在双堆集地区孤军奋战。请况严重马上召开高层军事会议,讨论半天没有结果,18军军长杨伯涛闭目养神,黄维一看气从心起,都什么时候了还这样子。台上炸缸声响起,把杨伯涛吓得一机灵弹坐起来,原来是黄维放了个响批,他正盯着自己呢,众人于是打起经神继续开会。 副司令胡琏紧接着讲话,发扬黄埔将官批方化,坐定后,放了一个不急、不快、声音不高的三连批,音调有高有低曲延婉转,有点陕西风味。台下杨伯涛等人,闻声而动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似乎是想把空气拍开一样。 开了几个小时的会议,会议出来的结果是按黄维的方案执行,摆上汽车阵。这也符合黄维一板一眼的风格,还比较实用。这个汽车阵可不是固定的,根据需要可以前进或后退,防守时,围成一个圈。进攻时,汽车让出突击通道,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工事。做好了防守工作,下面就该做进攻突围的准备了,当黄维把非主力110师廖运周部安排打头阵时,主力18军代军长杨伯涛感到自己快边缘化。 借打饭的时机,想凑到黄维跟前讨好几句,黄维装作没看见,扭身转去,杨伯涛不死心,紧追几步快跟上时,黄维不失时机丢下一个急批,就像一声口令,杨伯涛立在原地。黄埔学生对批文化太清楚了,自己热脸贴冷批股了。 110师师长廖运周是我党卧底,紧急时刻战场起义,结果最后12兵团兵败双堆集。黄维不及时开溜,杨伯涛也被俘虏了,他觉得如果安排他打头阵,说不定冲出去了。是黄维影响他的大好前程了。杨伯涛从此记恨一辈子,送进功德林后,环境变化了,大家都平等了,胆也自然大了。杨伯涛指着黄维的鼻子大骂,覃道善在功德林也围攻黄维,虎落平原被犬欺啊。杨伯涛、覃道善这些下属以下犯上真是不对,黄维够憋屈了。 当杨伯涛在报纸上看到胡琏在台湾混得风声水起的,心里气愤啊,自己曾经是胡琏的一号打手啊。洛阳战役时,18军的部队在当地犯下罪行,是胡琏拼命才保全自己官职没丢。杨伯涛即使释放后依旧不依不饶的,找到机会就说黄维的坏话,极尽诬蔑之能事。到死前最后一句话还是说黄维不会打仗,他儿子趴着听半天才听清楚。照理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能是平时经念多了,也没有其他说的话。 黄维真不行的话,国民党还能找几个能行的?80万大军打得好的就只有第7、12兵团。当然黄维一直也不认输,这有点书呆子气了。黄维有一句话,他说我不承认我是打败的,因为这场战争我没有打,我奉命组建12兵团以后,直接从武汉进入了陈毅的口袋里面。我完全没有动就被俘虏了,这一仗确实败坏了他先前所有的努力。 这份倔强使他直到1975年的特赦才回到社会,在监狱整整关了27年。重获自由出监狱大门时站了几秒钟,放出了一生中最后的一次黄埔将官绝批。声音响但饱含凄惨的意味,他是新中国的人了,不再把自己当国民党的将官了。改掉了放黄埔将官批的习惯后,为人低调多了,却成了高寿的人,直到85岁才因心脏病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