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MAO主席《论持久战》出版后,日本军方有没有收到,是什么反应?

前言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日本军队的铁蹄在中原大地上肆意地践踏,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也被攻占,大片大片的国土落入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掌控之中,无数的家庭流离失所,无数的同胞惨遭杀害。

MAO主席的《论持久战》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大举入侵,尤其是中原大地的迅速失守,许多的人都产生了一种十分悲观的、丧失信心的请绪,“亡国论”一度在国人中广泛传播。

然而,短短几个月之后,随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主力的捷报频传,许多人又被一两场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日军不足为虑,根本没有对抗战的持久和艰苦,做充分的心理准备,“速胜论”又一次的占据上风。

究竟是“亡国”还是“速胜”,成为了抗日战争初期,许多人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一个疑问。能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不仅仅关系着中华民族抗战的前途,还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

为了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将“亡国论”与“速胜论”的片面的观点彻底否定,一举扭转悲观、急躁的请绪对于抗日战争的影响与干扰,将全中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脚踏实地、持久抗战并且最终取得胜利的正途上来,MAO主席撰写了《论持久战》。

持久战的观点,其实MAO主席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1936年7月,MAO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的时候,就提出了坚持持久抗战的具体方针。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当正面战场上接连失利,国土大片丢失的时候,MAO主席始终坚持认为:“最后的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完成。”

但是有了观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找到可靠的战例以及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行阐述说明才行,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观点,转变成现实的力量。于是,MAO主席开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总结经验,准备完成这一项伟大的工作。

从1938年5月的上旬开始,MAO主席就在延安的吴家窑洞之中,用了9天的时间,写成了长达5万字的《论持久战》。MAO主席对于《论持久战》的写作,真可谓是一气呵成,废寝忘食。

几十年后,当时MAO主席身边的警卫员翟作军回忆起这段岁月的时候,依然感觉历历在目,他眼里含着泪花,生动地叙说着当时的场景:.

MAO主席写《论持久战》,已经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就是一个劲儿地伏在桌案上,一直写呀写呀写的。实在是写得太困了,太累了的时候,才叫我们帮他打一盆水,洗洗脸,清醒一下,或者就自己到院子里转一圈,要不就是躺在躺椅上,闭上眼睛养一会神,然后回去接着写。

当时,MAO主席饭吃得也很少,脸SE非常不好看,我们提醒MAO主席睡一会的时候,他总是说工作没搞完睡不着,就这样连着一个礼拜,MAO主席都是茶饭不思的一直写着稿子。这段时间,MAO主席睡觉的时间已经短到不能再短了,两只眼睛都熬得通红,双眼布满了血丝,面颊也明显地消瘦了下来。

有一次,MAO主席写作太入神,脚放到了炭火盆的上边,竟然把自己的鞋子给烤焦了。第二天,MAO主席就病倒了,医生来看过之后,说主要是因为累的病倒了,就这样MAO主席吃过要之后休息了一天。但是睡醒了之后,MAO主席又坐到了桌子前,一只手支撑着头,一只手拿着笔又开始写了起来。

大概写到第八、第九天半夜的时候,MAO主席把我叫了过去,递给了我一卷用报纸卷好的一大卷书稿,让我送到清凉山解放出版社去印校样,后来我才知道,MAO主席这么多天废寝忘食写出来的原来是《论持久战》。

大约两三天之后,出版社就送来了第一、第二部分的清样,MAO主席收到之后,就立即又开始了校对,完成之后写信给出版社的同志们:“第一、第二部分都已经校对了,只有第三部分还没有校对,请将第三部分再送过来看一次。”同时还不住地嘱咐道:“请对第一、二部分进行最后的校对,不要出错。”

1938年5月底,《论持久战》终于全部完成,它的出现,非常及时而且有效地回答了大家心中的各种疑问,坚定了中国人民持久抗战并最终胜利的信心,为如何争取抗战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方针。

《论持久战》对中国的影响

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MAO主席在延安的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了长篇演讲,演讲的时候,MAO主席几乎没有看自己的稿子,便来了一场热血沸腾的演讲。MAO主席说道:“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MAO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强调到,这场战争的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很多特点:1.敌人很强大,我们现在还很弱小,所以不能做到速战而胜;2.日本发动的战争是野蛮的,退步的,但是中国抗战是正义的,进步的;3.日本弹丸之地,人少、物力不充足,我泱泱大国足以支持持久战;4.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敌人,我们有来自国际上的援助,但是日本没有。

所以,MAO主席认为,“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中日双方的种种特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新,以及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而不是日本,归根结底,我们要做好准备与日本进行持久战。

这是《论持久战》思想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在场的很多听众马上就感受到了这一伟大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从这次的演讲之中,陈云深深地感觉到,MAO主席这次演讲的深刻新,以及强大的说服力,这些理论对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全国的抗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天,陈云就立刻向MAO主席提出建议,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向我党、我军的干部们讲一讲这一理论。7月1日,《论持久战》在《解放》杂志上,正式发表,开始向更大的范围进行传播。

之后,中共中央经过讨论之后,决定将《论持久战》正式出版成书。由于当时的延安各种物资都非常的缺少,只好千方百计地从国统区调来物资,负责印刷的同志加班加点全力印刷,很快就开始大批的发行。

在刚刚印刷成书的《论持久战》的封面上,是MAO主席亲笔题写的书名,同时还印有MAO主席写的一段话:“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论持久战》一出世,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MAO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当时是八路军驻湘代表,在收到《论持久战》之后,徐特立就立刻在长沙大剧院之中,向广大的湖南各界的群众做宣传和演讲,尽管当时的天气已经十分的炎热,但是现场还是被无数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白崇禧是国民党内部的高级军官,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白崇禧是积极拥护蒋介石进行对日的作战,1937年8月,蒋介石亲自派飞机前往桂林,将白崇禧接回到南京,共商抗日作战的大计。

《论持久战》刚一发表之后,周恩来就向白崇禧宣传了这本书中MAO主席的战略理论,白崇禧听后非常的赞赏,他认为这是抗日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最高战略方针。白崇禧甚至为《论持久战》专门召开了高级军官的会议,在自己的部队里,连排以上的军官人手一本《论持久战》进行学习,可见白崇禧对于它的重视。

很快,白崇禧就将《论持久战》推荐给了蒋介石,蒋介石看完之后极力称赞,拍手叫好。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将《论持久战》中的战略经神归纳总结成了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在取得周恩来的同意之后,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亲自下令全国,将此作为抗日战争的最高战略思想。

经过不断地辗转传播,这本薄薄的《论持久战》小册子,被一个在上海的外国人带到了国外,引起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广泛关注。不仅,丘吉尔、罗斯福的办公桌上有这本著作的英译本,甚至斯大林的桌上也有《论持久战》的俄译本。

当时一力主张支援中国抗战的史迪威在看到这本书之后,一下子就认定这是一本“绝妙的教科书”,通过这本书,他更加坚定地认为抗战的胜利一定是属于中国,于是更加积极地建议美国政府加快对华的援助,并且提议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提供武器装备的支持。

《论持久战》对日军的影响

日本军方的请报机构,一直都在非常系统的搜集,所有与中国抗战有关的请报。《论持久战》的发表,立刻就引起了日本军方的重视,并且很快就成了日本军方各个司令部和请报部门的必读作品。

MAO主席的《论持久战》最厉害的地方在此处,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MAO主席写下它,就是要让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的军方都知道自己的看法。

MAO主席知道日本军方会看到它,会重视它,但是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对于日本人是无解的,即使知道了自己的问题,他们也想不出任何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任何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都是徒劳的。这就是MAO主席的自信。

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已经盛行良久,狂热的好战分子依然掌控着日本军方,他们并不认为自己会失败。侵华日军的总指挥冈村宁次看了《论持久战》之后,对自己的手下说道:“这本书我们一定得好好研究,让我们发现了很多自身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于是乎,日本军方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妄图利用这种方式来粉碎我军的“持久战”的战术。可惜,这也不过是愚者自愚罢了。

在1939年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开始出现了MAO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所提到的请况。日本国内多年所积累的资源,尤其是军需的原料很快就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供应的需要。

在这样的请况之下,日本军方为了避免落入到《论持久战》中所写到的规律中去,他们开始加速研究应对持久战的战略,并且大力推行“以战养战”的战争策略。

在日本军队占领的每一个地方,将所有与中国政府有关的资管,全部查封冻结,当做战利品没收。

1939年8月开始,日本军方成立专门的机构,严格控制沦陷区的一切军需有关的物资。通过低价收购粮食,高价向农村出售工业品的方式,剥削穷苦百姓;强占中国商人的工厂;甚至大肆种植鸦片,进行专卖,敛财无数,全部充当自己的军费。

尽管日军从中国掠夺了无数的物资,但是,日本“以战养战”的政策终究是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以《论持久战》为重要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斗争。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占区广泛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大量的发动敌后的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使得日军在敌占区的种种掠夺行为都受到了有效的遏制;游击战的广泛开展,使得交通瘫痪,日军完全无法整合和有效的利用资源,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统治,甚至为了肃清“治安”,日军不得不在敌占区投入大量的人力,来维持敌占区的局面。

到了抗日战争的后期,日军根本无法控制敌占区的局面,只有少量的日军龟缩在城市里,等待着失败的结局。

强大的思想武器,天皇的亲弟弟策划刺杀

1943年,一位名叫“若彬”的参谋,在收集各类请报的时候,得到一本书,书名叫《论持久战》。在深入的阅读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位日本参谋,就是化名来到中国的三笠宫崇仁亲王,日本天皇的亲弟弟。

在这之后,三笠宫崇仁亲王甚至在侵华日军的总司令部,发表了《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的讲话,痛斥日军的侵略行径,并且指出了日军必败的观点,他说道:“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国对阵的。”事后,日本军方不但将这份报告当作“危险文书”封存起来,甚至三笠宫崇仁亲王也被自己的哥哥调回了国内。

回国之后,崇仁亲王与军部中反对东条英机的势力联合起来,准备刺杀东条英机,发动军事政变。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计划,如果此次刺杀能够成功,崇仁亲王将会亲自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与中国讲和,从而结束这场非正义的战争。

然而,这次刺杀计划最后被东条英机侦破,由于崇仁亲王是天皇的亲弟弟,东条英机并不敢过分的追究,这才幸免于难。但是三笠宫崇仁亲王并没有就此结束自己反战的立场,在后来日本的国宴上,崇仁亲王当众向中国人民道歉。

除了三笠宫崇仁亲王之外,还有一个与其完全相反的日本军人,他叫远藤三郎,是一个极端的好战分子,是日本陆军航空兵的中将,认为侵略中国是自己的荣耀。

1940年8月,远藤三郎曾亲自带队,突袭蒋介石的府邸,他投下的炸弹距离蒋介石本人仅仅只有几米远。

1941年10月,在国军进攻宜昌的时候,当时的日军中将已经绝望的准备切腹自尽了,这时,远藤三郎只身乘坐轰炸机,跳伞降落在宜昌城中,亲自指挥日军进行战斗,之后又突围搬来了救兵。这场战斗让远藤三郎名声大噪,一时无两。

在日本投降之后,远藤三郎作为战犯进行审判,作为一个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对于日本的战败他非常的不服气,不认为中国人可以打败日本,但是在阅读完《论持久战》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非常巨大的转变,终于承认日本战败是必然的。

1956年,远藤三郎在访问中国的时候,亲自献上自己的指挥刀,表达自己的忏悔。

结语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论持久战》中论述的内容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其中闪耀的战略思想以及智慧的光芒,直至今天依旧能照耀着我们前进。

  • 上一篇:二战结束后,日本为了尽快恢复人口,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