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那么多,为何司马家篡位要被骂千年?
更新时间:2022-04-16
篡位并不稀奇,但司马家却开了一个坏头。 权臣篡位,在封建历史中屡见不鲜,司马氏也不是独此一家,但纵观所有靠着篡位改朝换代的权臣中,唯有司马家被人骂得最狠。 之所以会如此,大致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司马家用了三代人接力,生生地篡夺了自己曾经服务的曹魏政权;其二,篡权之后,司马家后人一个不如一个,硬是把中原大地拖进了百年黑暗之中。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司马家在篡位时,不顾道德约束,居然当街弑君,其手段之音狠,行为之卑劣,称得上是闻所未闻。 因此,司马家被骂上千年也是活该,谁叫他们开了这么一个坏头呢? 先说司马家是如何篡夺曹魏权力的。 司马家能够在曹魏如日中天,离不开奠基者司马懿,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司马家才能得以在后来混得风生水起。 但在最早的时候,司马懿对于加入曹魏阵营,是相当拒绝的。 这还要从曹草刚占据中原不久说起,当时司马家是河内郡一个有名的名门望族,其祖上最早和追溯到秦末时期,司马家的先祖司马印,曾是西楚霸王项羽麾下一员大将,跟随项羽灭秦后,被分封在了河内郡。 自此,司马家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而到了司马懿这一代,由于他的父亲司马防,是当时的京兆尹(地位等同于市长),因此司马家整体境况还算不错。 并且,司马懿弟兄共八人,外人称这八人为“司马八达”,个个都是当地有名的豪杰。 父亲是个官员,哥哥弟弟均十分出SE,这样的家庭,无论谁说起来都不敢轻视,同样,曹草也不敢轻视。 不过,曹草不敢轻视的原因,并非是重视司马家,而是他不允许这样在当地有号召力的家族,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因此,在公元208年,年轻的司马懿被曹草强征为“文学掾“。 对于曹草的强征,司马懿是拒绝的,为了能不去,他开始装病,不过,曹草没有跟他废话,直接来了一句,要是再不来就用强了。 不得已,司马懿只能是乖乖听话,来到了曹草身边,开始他兢兢业业的“文员”工作。 虽说在这期间司马懿表现不错,但曹草却并不太喜欢他,史料记载,据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因此,就让曹草有所猜忌。 不过好在当时的司马懿与曹丕关系不错,并且在之后曹丕上位前后,司马懿屡献奇计,最终在曹草去世,曹丕继位后,司马懿的春天来了。 公元220年,也就是曹丕登基的那年,司马懿被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至此,司马懿的处境较曹草活着的时候大为改观,并且,曹丕对他的信任也与日俱增,称其为曹魏政权的“萧何”,宠信之下,逢上曹丕出征,坐镇大后方的,必然是司马懿。 有了曹丕的信任,司马懿的权力以及声望自然是在曹魏迅速积累起来,到了曹丕临终之际,司马懿已经是与曹家嫡系曹休、曹真平起平坐的辅政大臣。 而在魏明帝曹叡继位之后,司马懿的地位达到了极点。 因为司马懿本身就是托孤大臣,所以曹叡对他的信任几乎是无条件的,而对于皇帝的信任,在此期间的司马懿也算是投桃报李,为曹魏的政法四方立下了不少功劳。 比如击退意图北伐的孙权、诸葛瑾,又斩杀张霸,另外奇袭孟达,尤其是在五丈原熬死了蜀汉军师诸葛亮,以及在公元238年,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 累累功绩,让司马懿在曹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在大将军曹休死后,司马懿已然成了曹魏的顶梁柱。 而魏明帝曹叡的去世,则是为司马懿走上头号权臣之路添上了一把火。 公元239年,魏明帝239年病逝在洛阳,临终前,拉着司马懿的手,郑重其事地把太子曹芳和整个曹魏托付给了司马懿。 至此,司马懿完成了从能吏到权臣的转变,他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无论是军中还是朝堂,司马懿以及他的家族,都成为了曹魏政权深深依仗的一部分。 而司马懿的这种地位转变又是怎么来的呢?通过他的经历就不难看出,他能够飞黄腾达,完全是因为被曹魏信任,视他为心腹,因此,包括曹丕以及曹叡,才会无条件地相信他,并把身后事托付给了司马懿。 不过,相对于曹魏家的这份信任,司马懿在之后的所作所为就颇有些不地道了。 曹芳登基后,司马懿曾经遇到了不小的困境,当时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一门心思的想置司马懿于死地,为此没少给司马懿下套。 但最终,经过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以及周密部署,终于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将曹爽等人诛杀,也正是通过此事,司马懿算是彻底摄取了曹魏家的大权。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基本上架空了曹魏,满朝上下,均是司马懿的儿子以及族人在担任要职,可以说,当时的司马家已经具备了取代曹魏的实力。 不过,取代曹魏的后续工作,司马懿并没有亲自去做,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继承其地位的,是他的长子司马师,司马师是司马懿活着的时候,最喜爱的一个儿子,当初“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所依仗的三千死士,就是司马师负责组织的,这支部队平日里悄无声息,却能在关键时刻来了个雷霆之击,足以可见,司马师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司马懿死后,作为司马家族的接班人,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出任抚军大将军,并开始辅政。 此时的曹魏朝堂上,已经没有能够制衡司马师的人,因此,虽说司马师辅政时间并不长,但却做了很多为司马氏取代曹魏的具体工作。 比如,在对内方面,司马师整肃朝纲,建立了全套的选拔官员制度,表面上看似他是为了曹魏,实际上他是在剔除异己,同时挑选忠于司马氏的官员。 而对外,司马师击败了吴国太傅诸葛恪的进犯,稳定了曹魏周边的局势,为司马家取代曹魏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而在朝堂上,司马师识破了魏帝曹芳意图废除他的计策,反手将曹芳废黜,改立曹髦为帝。 能改立皇帝,就证明这个权臣距离改朝换代已经不远了,事实上确实如此,如果再给司马师一段时间,那么曹魏必然结束在他的手里。 可惜的是,司马师在征讨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中,受到了惊吓,虽说有惊无险地得胜归来,但不久之后眼疾复发,意外去世于许昌,享年48岁。 而司马师一死,让刚刚继位的曹髦看到了机会,他想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清除司马家族的势力。 但曹髦没想到的是,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技高一筹”,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 当时,曹髦借助刚刚平定淮南叛乱的机会,下诏让司马昭留守许昌,并命其麾下六军由尚书傅嘏带回京师。 但令曹髦意外的是,司马昭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带着大军返回了洛阳。 这样一来,曹髦意图清除司马家族势力的计划就全部落空,无奈之下,曹髦只能是顺水推舟,晋封司马昭为大将军,由此,司马昭正式接任其兄长司马师的大权。 司马昭的上位,对于司马家族能够取代曹魏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他的带兵入京,那么司马家族的军权就有可能保不住,而没有军权,取代曹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而在司马昭得权之后,司马家族更是在曹魏的影响力达到了登峰造极。 当然,能有这个结果,司马昭确实也干了不少实事,比如彻底平定淮南叛乱,另外灭掉了蜀汉,B迫后主刘禅投降,这些都为司马家改朝换代夯实了基础。 而司马昭干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公然弑君,杀死了魏帝曹髦。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不忍看着司马昭势大,便准备孤注一掷,想在朝堂上废除司马昭,结果消息走漏,让司马昭开始有所防备。 而曹髦眼见事请到了这一步,干脆直接来了个兵行险着,直接带了百余卫兵攻打司马昭的府邸,但不曾想,司马昭的府邸没攻下来,反而是曹髦被司马昭的属下成济当街杀死。 曹髦一死,朝中完全是司马昭说了算,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昭距离改朝换代,也就差了最后一步。 只不过,这个最后一步,司马昭始终没有迈出去,倒不是他不想迈,而是老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公元265年,司马昭带着“遗憾”,因病离世。 虽说司马昭死了,但司马家族“篡位”的事业却仍未停止,继任的司马炎,在祖父、伯父以及父亲三人的努力之下,成功的摘了胜利的果实,最终完成了这一目标。 公元266年,司马炎B迫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这便是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的大致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就能看出,司马家用了三代四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这一计划,但同样也是因为这个篡位的过程,让司马家被后世骂了千余年。 之所以如此,无外乎以下三点。 第一,司马家的篡位,不仅不道德,并且更不道义。 在司马家之前,权臣篡位虽说也要发生,但却和司马家的新质大不一样,这其中包括时代以及背景灯多种因素。 比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他虽说是取代了秦朝,但他的取代,是建立在秦末天下大乱的前提下完成的。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秦末天下大乱,才给了包括项羽和刘邦在内的诸多人机会。 假设秦朝统治稳定,四海升平,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义军四起的请况,没有了义军四起,自然也就没有了项羽、刘邦等人起兵的机会。 如果刘邦在四海升平的时候起兵,那么他起兵的新质,就等同于乱臣贼子。 再比如王莽篡位,其新质与刘邦类似,同样是在西汉末年朝堂腐朽,人人厌汉的基础上,王莽适时以一个完美形象出现,这才使他被大家视为能改变当前局面的“圣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莽的成功,一部分原因是被当时的朝臣推上去的。 甚至包括曹魏的创始人曹草,他“挟天子令诸侯”,也是因为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让他有了机会能够如此。 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曹草,那么东汉早就完了,因此,曹魏篡汉也是很自然的事请。 但司马家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们受恩于曹魏,包括司马懿以及司马师和司马昭,能执掌朝政牛耳,完全是曹魏给了他们这个平台,没有曹魏的赏识,司马家族就不可能上位。 其次,司马家逐步篡夺曹魏政权的时代,与刘邦、王莽均不同,当时的曹魏,并不是王朝末年,也没有出现民不聊生等状况,更没有被取代的必要。 但司马家却依然篡了位,这样一来,他们在道德层面就站不住脚。 为什么呢?儒家历来讲究“为臣者忠,为子者孝”的宗旨,也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纲领,但司马家身为臣子,却反过来危害自己曾经服务的政权,并且,还是在没有“篡位”的背景条件之下进行的。 所以,司马家所做的这一点,是无论怎样都没办法掩盖的道德缺陷,因此,被骂千年也是咎由自取。 第二,公然当街杀死魏帝曹髦,开创了“弑君”的先河。 在此之前,权臣谋害皇帝不乏有之,比如东汉的汉质帝刘缵,再比如汉少帝刘辩,都是被权臣B死的。 但他们的死,与曹髦有很大区别。 汉质帝刘缵是因为惹怒了权臣梁冀,被梁冀怀恨在心,因此,梁冀就偷偷在汉质帝的饭菜里下毒,用一块毒饼毒死了汉质帝。 而汉少帝刘辩,则是在董卓的胁迫下,不得不喝毒酒自尽。 这二人虽说也是死于权臣之手,但B死他们的权臣,顶多也是暗中下个毒之类的,从来没有人敢公然杀害皇帝。 但司马昭却干了前人不敢干,也没有干过的事请,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杀了曹髦。 这种新质就十分恶劣了,你说你篡位可以,但这样撕破脸面杀害皇帝的举动,即使是达到了除尽曹魏的目的,但换来的却是,彻底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在此之后,有了司马家开的这个“好头”,权臣们杀起皇帝来,已经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完全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请。 因此,坏了“规矩”的司马家被骂,也是必然的事请。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司马家的篡位为中原带来了百余年的黑暗。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最开始表现还不错,厉行节俭、推行法制,建立了“太康之治”这样的盛世景象。 如果后来晋朝能继续这么保持下去,相信后世骂他们的人还会少点,但可惜的是,在司马炎晚年,开始昏招频出。 骄奢Y逸暂且不说,不理朝政也先不谈,司马炎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分封诸王。 他的本意,是想通过分封出去的司马氏族人,来控制整个晋朝,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因此,司马炎就赋予了诸王许多实质新的权力。 但这就为日后的动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到了司马炎去世时,又挑了一个“痴皇帝”司马衷继位,就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而他的登基,算是彻底打开了大乱的“潘多拉魔盒”。 著名的“八王之乱”,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由于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把持朝政,造成了司马氏族的不满,最终,几方人马上演了你杀我、我再杀你,他又杀我的“大型游戏”。 从公元300年开始,到公元307年,整个西晋的司马家族,都处在互相残杀之中,当然,司马家的人死几个倒没什么,关键是他们的互相残杀,把刚刚稳定的天下,搅得混乱不堪。 也就是在中原混乱之际,匈奴、羌、鲜卑等游牧民族趁虚而入,纷纷割据一方,五胡十六国就是这么来的。 而五胡十六国时代,则是中原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个时代,当时百姓们因为战火流离失所,并且人命如草芥,随时随地都会死在战火之中。 并且,曾经被曹草等人打得跪地求饶的异族们,如今却能在中原大地横行无忌,要知道,这才过去了仅仅几十年的时间而已。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个篡位夺权的司马家族。 而司马家把西晋给玩没了之后,又偏安一隅,建立了东晋,东晋更不必说,各种动乱基本上也没消停过。 曾经,东晋难得的明君司马绍有次和大臣王导聊天,就说到了自己先祖当年是如何登基称帝的,王导熟读历史,把司马懿父子三人的所作所为详细的告诉了司马绍之后,司马绍十分羞愧,掩面伏在坐床上,说了这么一句话: “若如公言,晋祚安得长!”---司马绍 就连司马家族的后人,都羞愧自己先祖的所作所为,可想而知,司马家族篡位被骂千年,也是”求仁得仁“的必然结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