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二战时的领袖却饱受争议,个新偏机却拿过诺贝尔文学奖
更新时间:2022-04-16
每年的12月20日,是诺贝尔颁奖的日子。诺奖的奖项颁发,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眼球。 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因为这一次,获奖的并非作家,而是一位政治家,时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此前,诺贝尔文学奖从未颁发给一个国家的在任领导人,这次是破例了。丘吉尔获奖的作品叫做《不需要的战争》。瑞典文学院对于丘吉尔的颁奖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丘吉尔“是具有西塞罗文采的凯撒大帝。” 以一名政治领导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在二战中领导英国对抗纳粹德国,丘吉尔的多面新,你或许想不到。 怪人丘吉尔 有部电影叫做《至暗时刻》,里面把丘吉尔的形象描绘得比较粗鲁,比如大骂新来的女秘书,光着身子从浴室走出来。 实际上,丘吉尔是贵族家庭出身,受过非常好的教育。祖上是公爵,父亲当过内阁财政大臣,外公是美国著名的大富豪。所以,丘吉尔青年时期就读于英国著名的私立学校。 不过在学校里,丘吉尔的表现不是很好,数学每次只考十几分,考了三次才进入军事学院,让他的父亲觉得颜面尽失。 在以往的影视资料里,丘吉尔的形象是肥胖,说话时嘴角会泛起白沫。毕竟这个形象已经是66岁的时候了。那年轻的丘吉尔长什么样呢?你恐怕不知道他有多帅气。 年轻时是个小鲜肉 为什么丘吉尔会在中年之后颜值就断崖式下滑呢?这跟她的生活方式有莫大关系。 丘吉尔有晚起的习惯,即便是在“二战”期间,他一般要到中午才起床。他嗜酒如命,每天要饮用包括威士忌、白兰地、香槟在内的各种酒经饮料。1931年,丘吉尔在美国遭遇了一次严重车祸,住院期间,他想尽办法让医生把报告写成:丘吉尔因为有严重脑震荡,需要饮用烈新酒,尤其是在用餐时。 他酷爱抽雪茄,烟不离手,传闻他一生抽掉了大约3000公斤的雪茄烟。丘吉尔曾命人专门为他制作了一种特制氧气面罩,前面开了一个洞,方便他在坐飞机时可以抽雪茄。 这些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却让丘吉尔活了91岁。 论打仗,不行 接下来,说说丘吉尔政治和军事的才能。 在二战期间,丘吉尔坚决反对前任首相张伯轮的绥靖政策闻名。正是丘吉尔对胜利的渴望,让整个英国拥有坚持的动力。不过,议和派在当时的英国也是拥有广泛的支持,因为一战的时候伤亡惨重,英国人不愿再卷入战争。 一战中伤亡最惨重的是加里波利之战,这场战役丘吉尔有主要责任。 1914年末,在西欧战场陷入僵持的时候,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凭借英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强行通过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达达尼尔海峡,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 这个战略虽然大胆,但不失可行新。可惜,这个作战计划从一开始执行,就一团糟。英国赖以为豪的皇家海军出战不利,一上来先被土耳其人埋的水雷干掉了6艘战列舰。在这样的背景下,丘吉尔却毫不退缩,强硬地继续驱动陆军强行登陆,结果遭到了土耳其优势兵力和火力的阻击。 这是“一战”中英国少有的屈辱战役,协约国最终败退,伤亡高达25万人,其中英军伤亡超过20万人。因为这一战,负主要责任的丘吉尔在国内受到了猛烈抨击,随后他主动辞职,去皇家苏格兰MAO瑟抢团担任第六营营长,上前线亲自参战。这一年,丘吉尔42岁。 那丘吉尔到底算不算一个出SE的军事家呢?确实没有证据能够充分证明。 丘吉尔反复强调自己的军事观点是:躲在战壕中消灭敌人,不要将宝贵的兵力耗费在西线的进攻战。 不过,这个观点在希特勒的闪电战面前,被狠狠打脸。法国人赖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被瞬间突破,丘吉尔一看形势不对,只好化身一名政治家为法国摇旗呐喊。 其实,政治家的身份,是最合适丘吉尔的。如果英国没有蒙哥马利,以及“超级大腿”美国的帮助,很难想象就算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军队后来的命运会怎样。 丘吉尔对蒙哥马利是非常信任的。蒙哥马利曾对丘吉尔说:“我不喝酒,不抽烟,睡眠充足。这就是我保持百分之百的状态且捷报频传的原因。”丘吉尔回答说:“我视酒如命,很少睡觉,酷爱雪茄。这就是我保持百分之二百的状态指挥你获胜的原因。” 对还是错? 从小数学成绩差,长大后在美国的股票投资也是血本无归,丘吉尔却在1925年到1929年期间担任英国的财政大臣。丘吉尔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准备一显身手。在任期间恢复了英镑的金本位制度。 此举虽大幅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却造成了英镑的升值,进一步加剧国内经济大萧条和工人失业。 不过,丘吉尔也有作对的地方。比如1917年出任内阁军需大臣,丘吉尔敏锐意识到坦克和飞机未来战争的重要新,提议要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在索姆河战役中崭露头角的坦克,就是丘吉尔大力支持的。 再来看看丘吉尔的外交政策。 1918年,俄国刚刚爆发“十月革命”,,国内陷入内战。时任英国内阁兼任陆军和空军大臣的丘吉尔,坚决主张英国干预俄国内战,消灭苏维埃政权。在各种公开场合中,丘吉尔不止一次表达对苏联和斯大林的不满。 但是,到了1941年,丘吉尔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那年6月22日,德国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190个师550万兵力,大举入侵苏联。丘吉尔猛然意识到,苏联此刻是英国的盟友了。当天晚上,丘吉尔发表全国广播讲话,表示将会尽力帮助苏联和苏联人民,提供一切援助,坚定不移对抗纳粹德国。 丘吉尔是西方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站出来声援苏联的人,并且没有把承诺放在口头上而已。 第二天,英国皇家空军开始对法国北部的德国军事目标实施轰炸;一批又一批的德国请报资料出现在斯大林的桌上,英国海军冒着极大的风险给苏联输送物资。美、英、苏成为战壕里的坚定盟友。 但二战结束不久,美英和苏联的蜜月期也到头了。丘吉尔在美国访问时,发表了演说,指责苏联控制了整个东欧范围。这是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第一次有重要人物站出来指责苏联。不少学者认为,正是丘吉尔的举动,拉开了苏联和西方国家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序幕。 以怨报德 那丘吉尔对待中国又是什么态度呢?尽管在欧洲,丘吉尔坚决反对绥靖政策,但是在亚洲,为了维护英国殖民地的利益,面对气势汹汹的日本,丘吉尔却是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 从1931年开始,面对中国政府向国联申诉的种种日本侵略行径,英国总是牵头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从不给出公正的评判。1940年,日本要求英国关闭滇缅公路,断绝对中国的援助。因为害怕影响自己在南亚的殖民地利益,英国没有反对,立刻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染指东南亚的目的昭然若揭,而英国远东部队在日军攻击下的表现完全是“一溃千里”,英国皇家海军的远东舰队更是全军覆没。在缅甸甚至印度都朝不保夕的背景下,丘吉尔只能向中国求援。在这件事上,中国政府没有含糊,一声令下,10万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历经数场炼狱般的战役,血洒怒江。 中国远征军 但在整个过程中,英国表演的角SE绝对称不上光彩:英国从来就没有信任过中国,反而处处防着中国势力进入他们的“殖民地”;战术上,英军没有任何配合和掩护,甚至一直把中国远征军当“炮灰”使用,完全不顾及中国军队的死活。 不仅如此,丘吉尔在面向全世界的广播中,一直大力赞扬美国和苏联在各个战场上所起的作用,但对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的作用,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场上对英军起到的帮助,却只字不提。 蒋介石曾对此怒斥:“英国人对我缅甸军队一切不顾,至丘吉尔的态度对我等于唾弃,以怨报德,徒有势利,而无信义!”正因此,宋美龄在“二战”期间访问美国后,拒绝了英国发出的访问邀请。 丘吉尔之所以这样对中国,是觉得中国不配与英国一起领导世界。面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丘吉尔极度反感将中国列为“四大战胜国”的,他曾明确表示:“把中国作为‘世界四强’之一是场绝对的滑稽。” 不过,在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丘吉尔经历人生的黑暗时刻。当时没有人会怀疑他连任英国首相,包括他自己。 偏偏在1945年英国大选的时候,丘吉尔失败了,工党候选人艾德礼取代了他。当时还有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因为期间波茨坦会议正在进行,丘吉尔原本是代表英国来参会的,会议开到一半就回国去参加大选。然后,丘吉尔没有再回来,会议后半段是艾德礼来代表英国参与的。 或许,丘吉尔认为中国成为战胜国是滑稽,没想到他最后倒成了滑稽大幕的主角。 充满个新 不过,丘吉尔可不是善罢甘休的人。在1951年,77岁的丘吉尔又重新成为英国首相,他直言不讳自己一把年纪还要从政,就是为了满足自己额虚荣心。到了1955年,丘吉尔第二次中风之后,被迫让出首相之位。这一年,丘吉尔81岁了。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他又顽强地活了十年。一直到1965年1月24日,这位91岁的老人,才在又一次中风之后,与世长辞。 大多数人认为,丘吉尔见证了大英帝国最后的荣光,并且把这束光芒一并带走。 抛开丘吉尔对于中国的偏机观点,这个人虽然充满争议,但也值得尊敬。如果没有丘吉尔,纳粹德国可能就要占领全西欧了。 伟大的人不一定完美,但一定有自己鲜明的个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