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中国谋略第一书”《素书》

《素书》被称为“中国谋略第一书,智慧之金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草典。读此书可为帝师。”

中国图书史上洋洋浩卷,能得此评价的却凤MAO麟角,不得不说,这本书肯定是有它闪光之处的。“《素书》共1360字,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对复杂人新把握的入木三分,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观察得细致入微。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事、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幡然顿悟。”

《素书》的作者到底是谁?

1.作为中国历代奇书之一,市面上流传着有很多版本,均认为是秦末“圯上老人”黄石公所做。也有人称这本书为《黄石公素书》,旧题为黄石公著。

相传为黄石公演天理而成,秦末天下大乱时在下邳,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睢宁古邳的一座桥上,授此书于张良,张良借此书灭项羽兴汉邦。

2.历史上,《素书》是因宋代张商英力荐而扬名并流传了下来。

下面这段文字是张商英为《黄石公素书》写的序: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张商英说,秦朝末年的隐士黄石公的《素书》共有六章。大多数人以为黄石公在圯桥传授给张良的《素书》就是《六韬》、《三略》(黄石公的另外两部兵法著作),这实在是以讹传讹啊。

西晋时期,天下大乱。盗墓贼发掘了张良的坟墓,在头底下的玉枕中发现了这本《素书》,共计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题有秘诫说:“不允许将此书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否则必遭祸殃;但是如果遇到合适的传人而不传授,也将遭殃。”

可见,像《素书》这样一本关系到天下兴亡、个人命运的“天书”,是否要传世,是一件极其慎重的事请!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尽哉。

张商英说,当年黄石公遇到张良这样的豪杰,经过几次无请的考较后,才慎重地传给了他,张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只好将它和自己一起带进棺材。

五百余年后,因盗墓贼得到了它,才从而使这本“奇书”得以在人间流传,然而公之于世的,也只不过是黄石公的极其简略的言词,至于其中的玄机深意,浮浅的言语怎么能穷尽呢?

可见,张商英明确认为,《素书》的作者是黄石公,当年传给张良的是《素书》,而不是什么《三略》或者别的什么兵书。

张商英,字天觉,是四川新津人,“长身伟岸,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高大英俊、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简直是对男人褒奖最好的词都用上了。考中了进士,在北宋时代先后在四川、江苏、河南、河北等地,把知县、监狱官、税务官等官职做了个遍,后在王安石的推荐下,到朝廷当了副部长,后当了副总理。凭此资历,从盗墓贼手里得到《素书》就不奇怪了,而且说法也大约是有几分可信的。

3.但查阅《史记·留侯世家》却发现,司马迁是这么说的“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司马迁明明说的是《太公兵法》,压根就没说《素书》。那么,《太公兵法》是一本什么书呢?

《太公兵法》又称《太公六韬》、《六韬》,是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姜子牙,全书共237篇,《兵》也就是《太公兵法》共81篇。显然,《太公兵法》不是《素书》。

4.许宝林编著的《中国兵书通览·素书》认为,《素书》是“宋张商英取《黄石公三略》之本旨而广其说”,意思就是说,《素书》的作者其实就是张商英本人,是在《黄石公·三略》的基础上,揉进了自己的思想而已。

5.有的学者认为,该书的作者其实并非一个人写的,是汉朝至宋间文人陆续完成的。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

6.更有学者认为,当初黄石公赠与张良的确实是《太公兵法》而不是《素书》,从张良墓室中发现的《素书》的作者实际上就是张良本人。

从张良的个人经历和新格来看,经历了秦汉时期风云际会、跌宕起伏,张良完全有能力写出这样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 上一篇:“宰相合肥天下瘦”大贪官李鸿章究竟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