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中山誉为女中尧舜的隆裕太后:千秋之罪首还是不世之功臣?
更新时间:2022-04-24
#「活得通偷」主题创作大赛# 民国二年(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为隆裕太后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民国政府承担了一百多万两的葬礼费用。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三日向太后致哀,文武官员臂缠黑纱27日,参议院休会一天。副总统黎元洪发来唁电称赞隆裕太后“德至功高,女中尧舜”。孙中山先生在隆裕太后生前也曾称赞她是女中尧舜。隆裕太后究竟有何功绩,赢得如此美誉? 一、不幸婚姻 隆裕太后名叫叶赫那拉·静芬,她出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她的姑姑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尽管出身高贵,她却无法摆TUO棋子的命运。长大后静芬一直未嫁人,而她的姐姐和妹妹早就出嫁了,原因就是慈禧太后早就发话了,静芬不要嫁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21岁的静芬与18岁的光绪帝举行结婚大典,静芬成为母仪天下的隆裕皇后。 然而静芬并不幸福,因为她是慈禧安排在光绪帝身边的眼线,加上她长得不漂亮,因此她从未得到光绪帝的欢心。 二、无衣无求却被推向政治舞台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先后去世。慈禧在病逝前已经安排好后事,她选定醇亲王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继承同治,兼祧光绪。隆裕将作为太后与摄政王载沣一起辅政。 大权在握的隆裕太后没有慈禧那样的野心,她并未过多干预朝政,摄政王载沣成为大清的实际掌权者。 平庸的载沣没有能力驾驭清末混乱的局势。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载沣派陆军大臣萌昌带领北洋新军前往镇压起义,但是萌昌根本指挥不动北洋军。 11月,载沣被迫起用政敌袁世凯为内阁总理。重掌北洋军的袁世凯趁机向清政府施压,要求解除以载沣为首的皇家内阁,将军政大权交给自己。12月6日,对局势毫无办法的载沣辞去摄政王的职位,无衣无求的隆裕太后被推到前台,成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 三、袁世凯B宫三部曲 大清的烂摊子岂是隆裕太后一介女流能够收拾的,她把希望寄托在大清“忠臣”袁世凯身上,她对袁世凯有求必应。 老间巨猾的袁世凯看到清政府大势已去,不愿再为它卖命,他决定利用清政府和南方革命党的矛盾,夺取天下。 当时冯国璋带领北洋军进攻武汉,已经顺利拿下汉口和汉阳两镇,武昌也唾手可得。袁世凯却命令冯国璋按兵不动,但是愣头青冯国璋不能领会袁世凯的意图,他准备继续进攻,拿下武昌。袁世凯急忙临阵换将,派段祺瑞取代冯国璋,指挥北洋军。段祺瑞上任后,坚决执行袁世凯按兵不动的命令。 袁世凯派人与南方革命政府秘密接触,双方达成共识,只要清帝退位,就由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一职。 于是袁世凯开始上演他的B宫大戏。 鼓动北洋将领上书B宫 1912年1月,袁世凯授意段祺瑞等46位北洋将领联名先后两次上书朝廷,要求宣统帝接受“优待条件”退位。 制造舆论压力,B隆裕太后就范 此时,隆裕太后身边可以信赖的人,只有太监小德张。袁世凯用300万两银子收买了小德张。小德张故意向隆裕太后夸大革命军的势力。 此外,另一位实权人物庆亲王奕劻早就被袁世凯收买,他也不断吓唬隆裕太后,说革命党势大,应该让宣统帝退位保平安。 袁世凯还促使北京外国公使联合上书,要求清帝退位。 暗杀反对共和的宗社党首领宗弼 当时,良弼、溥伟、铁良等皇族成员组织“宗社党”,良弼是首领,宗社党强烈反对与革命军议和,这是袁世凯B宫的一大障碍。 袁世凯将良弼反对议和的消息偷露给革命党人汪经卫,1912年1月26日,良弼遭到革命党人刺杀,两天后不治身亡。朝廷里主战派的气焰遭到重大打击。 当所有唱黑脸的角SE登场完毕后,袁世凯这个唱白脸的主角粉墨登场,他亲自会见隆裕太后,先用威B,再用利有的方式B隆裕太后妥协。 袁世凯说:“自古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身受杀戮,古今中外,班班可考。” 接着袁世凯话锋一转:“如果大清皇帝退位,仍能保持尊号,享受岁费。” 接着袁世凯不断磕头,哭得撕心裂肺,说自己无能,不能保护大清。 隆裕太后本来就无法驾驭如此混乱的局面,她被袁世凯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表演蒙蔽,认为袁世凯是大清的忠臣。 隆裕太后决定将大清的命运托付给袁世凯:“国家大事,既付相托,卿当勉为其难,即万一无术挽回,吾决不稍加责备。即使皇上长大,有我在,亦不能怨汝。” 四、清帝退位 1912年2月,隆裕太后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隆裕太后说:“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和袁世凯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抢炮,没军饷,万不能打仗。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么?” 恭亲王溥伟不赞同清帝退位:“优待条件是欺人之谈,请就用贤斩佞,机励兵心,足可转危为安。若一议和,则兵心散乱,财用又空,间邪得志,后事真不堪言!况大权既去,逆臣乱民倘有篡逆之举,又有何法制之,彼时向谁索优待条件?” 应该说溥伟的话非常有道理,不过隆裕太后哪里是老狐狸袁世凯的对手,她被袁世凯的各种手段吓唬到了。 隆裕太后抱着溥仪放声大哭:“悔不随先帝早走,免遭这般惨局。再不同意共和,不同意逊位,恐日后我大清宗室皇族,荡然无存。”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发布清帝退位诏书,《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也一同公布。 宣统帝退位后可以得到以下优待条件:保持大清皇帝的尊号、享受中华民国对待外国君主的待遇、中华民国每年拨400万两作为皇室费用、皇帝仍可居住在紫禁城并且有太监宫女使唤。 2月15日,袁世凯如愿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9月11日,黄兴等人来到北京,会见隆裕太后。黄兴对隆裕太后的功绩大加赞赏:“辛亥革命不过三月就实现南北统一,五族共和。全赖隆裕皇后以国家为前提,远追尧舜揖让之盛心。” 孙中山也当场表示: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 尽管受到国人的景仰,隆裕太后却过得郁郁寡欢,以至于积郁成疾。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年仅46岁。 五、隆裕太后是千秋之罪首还是不世之功臣? 隆裕太后被誉为女中尧舜,她真的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尽管共和是人心所向,满清的灭亡是大势所趋。但是到辛亥革命时,清政府的局势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因为抢杆子出政权,当时革命党的军事实力还很弱小,满清在军事实力上有压倒新优势。 满清灭亡时在全国的兵力有八旗军13万、绿营军46万和新式陆军18万。八旗军和绿营军战斗力不强,真正有战斗力的是新式陆军,清政府掌握约3万新式陆军,袁世凯的北洋军当时的兵力为7万多人。 北洋军是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在清朝灭亡后十几年,北洋军阀能够一直掌控国内大权,就是因为他们的军事实力最强。 革命党直到1924年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后,才有逐鹿天下的实力。辛亥革命时革命党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推翻满清。 因此,如果隆裕太后如果能够采纳溥伟的建议,采用强硬措施,将袁世凯逮捕入狱(此时不能杀袁世凯,否则北洋军有兵变的可能)。然后任命冯国璋统领北洋军进攻革命军,清政府是有打赢这场战争的希望的。 冯国璋当时对满清忠心耿耿,他在拿下汉阳和汉口两镇后,拒绝袁世凯按兵不动的要求。冯国璋绕过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索要400万两银子作为军饷,他表示可以消灭革命党(这绝不是吹牛皮,以当时北洋军的实力,完全碾压革命党)。 当时隆裕太后有上中下三策可行,上策是重用冯国璋,让他统领北洋军攻打革命军;中策是逃往东北,满清是在东北起家,当时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忠于满清,满清可以像北元那样割据一方;下策是投降,其结局溥伟早已预测到,一旦交出大权,将来用什么去保证优待条件。 隆裕太后偏偏选择了下策,她让清帝退位,和平地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中华民族和广大百姓,隆裕太后功不可没。 但是对于满清,隆裕太后是不折不扣的罪人,她将大清两百多年的基业轻易拱手相让。 民国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过生日那天,很多满清宗室王公大臣都没来祝贺,也是他们表达的无声抗议。 为隆裕太后盖棺定论,她是满清千秋之罪首,却是中华民族的不世之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