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后期,进士以死守节,维护元朝统治
更新时间:2022-04-24
元代科举开始于中后期,中期的社会政局相对稳定,虽爆发过农民起义,但朝廷完全有能力镇压。 元末顺帝统治时期,权臣伯颜专权,朝局不稳,上下行贿,导致民怨沸腾,沉积已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爆发。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南北红巾相继起事。元朝却无力镇压,由南到北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权。元代进士是元末农民战争中维护朝廷统治的主力军。大部分进士官员选择以死守节,为国捐躯,忠实地维护元王朝的统治。 清人赵翼言:“元代不重儒术,延祐中始设科取士······然末年仗义死者,乃多在进士出身者。” 就山东进士来说,事实也确实如此。 出谋划策,尽忠职守 元代山东进士虽文职入仕,但也有不少进士出身军功世家,经通军法,在对敌作战时,往往伤敌无数,取得胜利。至正十七年,红巾军陷商州,气势汹汹,直B陕西。 当时王思诚任职陕西,其深思熟虑后,言“河南为京师之庭户,陕西实内郡之藩篱,两省相望,互为唇齿,陕西危,则河南岂能独安乎”,从实际厉害关系出发,劝得达鲁花赤察罕帖木儿派兵前来支援,遂复收陕西。 至正十八年,盗寇又强攻上京辽阳,郭嘉率兵英勇应战,他未盲目迎战,而是细心观察,识破敌军诈降的音谋,生擒数百贼人,将军事才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之后,在孤立无援的请况下,他仍坚决守城,并自散家财,犒赏士兵,安抚、机励他们英勇作战,然元气数已尽,最终以身殉国。 至正年间,江浙一带盗贼横行,朝廷命普颜不花前往江浙地区籴粟二十四万石,以筹集军饷。然而浙东民疲于赋税,无人肯出。 普颜不花对浙江父老乡亲言:“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以理服人,民众遂纳粮。 当时,贼占据永平,意图招降普颜不花,他毅然拒绝,并入城劝贼,计为攻心,贼皆感泣,后投降于朝廷。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普颜不花并不是狂妄的人,而颇具君子风度。当然,作为军队统领的人亦不失血新。 至正十一年,普颜不花任江西行省郎中,贼军进B江西,普颜不花在城内设局,并撤走城外居民,有敌深入,大败贼军。 后贼军北渡黄河,朝廷议发五省八卫军出戍外镇,普颜不花统黑军数千人及西山八十二寨民义军前去迎敌,声势浩大,兵强马壮,英勇作战,贼败退而逃。 自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八年,腐朽衰弱的元朝廷能够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争中持续十七年之久。 “这种请况的出现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进士群体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元末山东进士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出谋划策,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 保持节气,以身殉国 元末农民战争中,虽元代进士竭力维持元廷的统治,但腐朽的元王朝早已失去民心,元代进士未能挽救元朝统治,元朝最终灭亡,而以科举入仕,具有强烈封建忠义气节的进士,多“死节效命”。 至正十七年,贼复濬州,州兵溃败,濬州知州王士元未逃离,面对盗贼询问,怒斥盗贼,直言“我王知州也”,后英勇就义。 王士元文臣入仕,并不经通军法,却忠心于朝廷。 王士元曾任礼院副使曾撰写《汉昭烈皇帝庙祠碑记》,对东汉末年三国局面有深刻的认知。他将诸葛亮的忠君为公与曹丕父子篡权夺政的事迹相对比,表明乱臣贼子,不能造福一方。 他认为“人心忠义越宇宙而未尝不同世之,乱臣贼子皆能狐媚窃弄于一时而天下之诛炳如日星,虽骨朽成麈,亦无毫鬓之遁矣”,“世变有古今人心忠义”,不负皇恩,以死忠君,“惟永世戴皇灵于无疆”,以此表明自己会忠心为君。 同样,郭嘉亦是如此。郭嘉力战起义军,寡不敌众,死前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以身尽忠。 朝廷闻之,封太原郡公,谥忠烈。时张士诚叛乱,占据高邮,有传言其有意降于朝廷。朝廷派乌马儿为使,命令孙撝为辐行,协助处理招降事宜。然而张士诚未有投降之意,将孙撝与使者拘禁,“或日一馈食,或间日一馈食”,衣迫使张撝屈降,张撝宁死不屈。 后张士诚迁往平江,孙撝于张士诚部将张茂先谋划派人赴镇南王府,衣寻援兵收复高邮。然而计划泄露,孙撝被杀,死前无悔,朝廷追封其为曹南郡公,谥忠烈。 至正十八年,陈友谅遣邓克明兵袭建宁。此时,普颜不花正与李国凤经略江南,当地官员纷纷离去,普颜不花却坚决守城,明示将与将士共存亡,坚守城门,双方苦战六十四日,最终大败邓克明部。 后普颜不花授平章山东行省,守卫益都。明兵压境,普颜不花告其母曰:“忠孝不能两全”,遂不屈而死,其妻妾、兄弟、子孙皆投井而亡。 此后不到一年,元朝灭亡。元末农民战争中为元王朝“死节”、“殉难”的进士有很多,《元史》中确切记载的比较重要的进士有四十二人,其中山东籍进士有五人。 他们的“死节效命”受到统治者的高度褒扬,是元廷内部官员效法的榜样,为上层统治阶级对抗农民起义提供了经神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