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成都平原上的都江堰 经历了千秋风雨
更新时间:2022-06-09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史册上,记载着我国劳动人民兴修水利,降伏洪荒的英雄业绩。都江堰,就是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之一。这个经历了千秋风雨的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三项主要工程组成,它象一幅绚丽的画卷,舒展在岷江中游。 滔滔岷江,在两千多年前,就被鱼嘴分割成了内江和外江。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内江是灌溉渠道。 鱼嘴分水,是根据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需要,按一定比例自然进行分水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科学智慧的结晶。 飞沙堰溢洪道,宽约百余公尺。在洪水泛涨期间,内江进水量超越灌溉用水时,便由飞沙堰溢洪道自行溢出,复归岷江正流,避免发生灌区的水患。 宝瓶口,内江引水的咽喉。公元前256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化水患为水利,在火要尚未发明的请况下,采用了烈火猛烧,冷水浇机的方法,凿开了玉垒山,修成了宝瓶口。 宝瓶口每秒能通过六百五十万立方米的流量。分割开来的这个大岩包,叫做离堆。 任蜀郡太守的李冰父子,在都江堰的修筑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 历史上治理都江堰工程时,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总结和行为准则,即所谓的“六字诀、八字格言、三字经”。“六字诀”,即“深淘滩,低作堰”;八字格言,即“逢正抽心,遇弯切角”;三字经,即“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 都江堰建成以后,这里形成了都江堰上第一座城市——都江堰市。 都江堰灌区示意图。 自从有了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工程,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富饶之地。有诗赞曰:“千年古堰展英姿,万道新渠唱新歌,川西平原嵌新景,社会主义好山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