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成语故事-恬不知耻

“恬不知耻”的意思是,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也不觉得羞耻。“恬”是指毫不动心,不在乎的样子。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南宋吕祖谦所著《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中的一段话: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吕祖谦是南宋理学名家,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创立“婺学”,《左氏博议》是宋祖谦写的春秋学著作。

这段话的大意是:春秋卫国的礼至兄弟随从刑国执政者巡视都城时,冒险把他挟持到城外杀害,事成之后礼至还作了一个牌子,上面刻着自己的功勋:“我劫持执政者并杀掉他,没有一个人敢阻止我。”宋祖谦认为礼至以臣弑君,还勒功于铭,就很恬不知耻。

在吕祖谦之前,五代后唐的冯贽所著《云仙杂记》卷八中有一段话: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这里的“恬然不耻“和”恬不知耻“已经很接近了,但是在这里是用于嘲笑倪芳酒后失德而不自知的丑态,只是用于讽刺个人酒品,还未用于讽刺政治草守。

比宋祖谦年轻38岁的钱时,在编撰的《两汉笔记》也引用了这个成语。钱时是象山学院主讲席,“笔记“是作者对两汉二十五帝的为政得失所做的点评,是一部史评类著作。在汉献帝部分批评董卓昏庸残暴有一段话:“谏不行;言不听;膏泽不下于民;而但缄默固位;恬不知耻;又可谓贤乎?”。这也是用于讽刺董卓的政治草守的。

像倪芳那种恬然不耻,无非是使自己变得可笑;礼至那种恬不知耻,已经开始违背儒家道义;到了董卓那种恬不知耻,就要祸国殃民。

  • 上一篇:《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词传》:辜负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