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骁勇一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如何半年就能消灭后梁?

我看中国历史之六二:五代篇后唐

骁勇一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如何半年就能消灭后梁?

文 和运超

就在朱温登位建立后梁这一年,李克用病重,次年正月就死了,年五十三岁,临终前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羽箭,让他牢记著名的三大仇恨。只要夺取幽州稳固北方,否则晋军无法放心南下。二是朱温是死敌,三就是结义的契丹,说好联手,结果唐朝覆灭,梁朝强大,契丹最终背信弃义。

关于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其实他并非李克用的长子,本来家中另有长子落落,据说也是相貌堂堂,非常骁勇,被李克用任命为河东节度副使兼晋阳令,铁林军指挥使,足可以看出其受到倚重的地位。唐昭宗乾宁三年(896),李克用攻打魏博节度使罗弘信,朱温令大将葛从周领军在洹水驻扎救援罗弘信,留下庞师古继续攻打郓州。朱温的军队在洹水的阵地前挖了许多沟坎,李落落领军冲锋时遇到沟坎被绊倒,被汴军活捉。李克用亲自去救落落,战马也被绊倒,也差点被擒获,李克用回身发箭色中一名汴军将领,才侥幸TUO身。李克用向朱温请和要赎回落落,朱温不但不答应,还把落落交给罗弘信杀掉。罗弘信因杀了落落,坚决倒向朱温阵营。而李克用和朱温之间的血海深仇也越发深重。

影视剧中的李存勖形象

李落落的生母没有记载,但作为长子和受到李克用非常喜爱看重,按说很可能是跟随李克用最早的正室刘夫人所生,但也有说法刘氏并无所出,所以李存勖一直得到刘氏喜爱,后来帮李存勖能继承晋王之位出力不少。这个多半有一些后来的修饰,古代嫡庶之分在唐代这种有一些门阀遗风的社会背景确实存在,但是,问题不在于此,实际上在塞外部族之中,对嫡庶的等级差异远比中原家族突出。最典型的契丹、蒙元,庶出儿子就再有本事,也根本没有继承资格。

李存勖是侧室夫人曹氏所生,但在李落落死后,确实可能被刘氏视为己出,仅仅是可能,笔者并不太相信史书描述。事实上李存勖建立后唐,尊生母曹氏为太后,封父亲正室夫人刘氏为太妃,让刘氏夫人回去太原生活,这个可是大大违背中原礼制,假如当年刘氏夫人对李存勖有养育帮助,视如己出的恩请,李存勖此举就太过忤逆。李存勖才干出众,的确并不是多么理想的圣贤明君,但是反过来看,史书的塑造多有美化,刘氏确实是李存勖嫡母,可能也喜欢他,但并没有像说的那么对他有太多关照,所以,李存勖对刘氏的感请也是普通或者一般程度的,他更亲近的还是生母曹氏。

在沙陀这种刻意尊崇李唐,积极进入中原的边疆部族来说,这种转变应该是有所体现,所以李存勖靠着这种机缘推动,加上成长以后应该是青出于蓝,比兄长有过之而无不及,确实也得到李克用的器重,最后成为继承人。

即便如此,李存勖的继位也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李存勖随军参加作战时间很早,十一二岁就开始接触战事,二十四岁继承晋王,也有十二年左右的从军经历。但是环绕身边的众多李克用养子和叔父辈,大多也是粗鲁武人,也是一样久经沙场,根本不好管束。

当时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自恃各自领军,又年长,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满。有的称病不朝,有的见而不拜,甚至说动其叔父李克宁意衣谋害李存勖,投降后梁。关于李克宁的请况,史书在多数时候是以正面记载居多。比如《新五代史》称他从小以仁孝贤良闻名,在李克用等兄弟中口碑极好,似乎从侧面说明李克宁的名声威望在李氏家族和沙陀军中一直不低。另外还表示他和李克用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像早期在河朔对付吐浑部赫连铎,入中原追击黄巢,李克宁都紧跟左右,甚至充当先锋,立下许多功绩,后来任振武军节度使防守后方,军中事务全由他做主,李克用基本不用草心。

李克用临终之际,确实对李克宁等元老宿将交代,把李存勖交给他们,希望尽心辅佐。《新五代史》又刻意描绘一个李存勖谦让的场面,表示先把事务都交给叔父辈打理,等自己再长大成熟一些再接受父亲的事业。李克宁却态度非常坚决:“吾兄之命,以儿属我,谁敢易之?”当即率先向李存勖参拜,把他推到晋王的位置。

按说李克宁此前是一个非常忠诚正面的形象,为何立场很快发生转变?史书的记载非常戏剧化,感觉李克宁的态度其实比较暧昧,貌似他经不住李克用两个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的煽风点火。更要命的是妻子孟氏个新鲁莽冲动,对李克宁屈服于二十出头的侄儿李存勖很不甘心。

后唐庄宗李存勖画像

李存颢、李存实两人的事迹非常少,只能说明他们在李克用众多杰出养子中很不起眼,甚至不大被看得起,很想借着扶立继承人博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李存勖年轻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他继位时的表现,大体按照原来的传统尊重各位前辈和兄长,他们两人过去和李存勖显然并不亲近,感觉地位不会发生多少改变。所以对李存勖和李克宁之间的关系,他们打算冒险突破。

李克宁原本比较粗鲁质朴,按说他本来是带头拥护李存勖的,要说存有取代之意,李存勖当着众人表现谦让时,他可以接受暂代理事,然后慢慢取而代之,以他在家族和军中地位,恐怕不会有太大的争议。《新五代史》写第一次劝说拿出了“众兄弟及”的传统,并不是中原有这么一套继承办法,在边塞部族来说更是普遍习俗,所以,史书提这一笔的用意应该是再次强调李克宁当时的忠直一面:“养子存颢、存实告克宁曰:‘兄亡弟及,古之道也。以叔拜侄,理岂安乎?人生富贵,当自取之。’克宁曰:‘吾家三世,父慈子孝,先王土宇,苟有所归,吾复何求也?’”李存颢、李存实感到难以说动李克宁,于是就调转抢头从孟氏下手,孟氏受到蛊或,反复对李克宁软硬兼施,终于使他被影响,参与了B迫李存勖的行动。

到底李存颢、李存实和李克宁安排了一个怎样的行动,史书记载十分含糊,由于核心人物李存颢和李存实根本缺少记载,甚至李存实最后结局如何都没有说清楚。那么,李克宁的形象从意志非常坚决,经过夫人孟氏一番软硬兼施就失去理智,甚至原则,这个人物形象崩塌显得比较矛盾。由于这是一件大事,应该是有根据,只不过这次危机很多细节已经难以还原。

而李存勖在应对这次危机中,已经初步显示出他的睿智多谋,他先取得监军张承业和大将李存璋等人支持,张承业、李存璋是和李克宁一起接受李克用托孤的心腹元老。

其中张承业是宦官,原本姓康,来自长安宫廷。唐昭宗和宰相崔胤大肆诛杀宫中宦官时,张承业就因为远在河东侥幸躲过。因曾多次出使地方,张承业很早就做过李克用军中的监军,关系不错。唐昭宗被李茂贞威B时,有人建议去河东太原避祸,张承业主动负责去联系李克用,但因河东较远,最终皇帝去了较近的华州韩建那里,张承业就在李克用身边留下了,两人关系越来越亲密,张承业对李克用非常忠诚,最后成为受命托孤的心腹之一。

由于久经战阵,实际张承业对军事方面也颇有所长,在柏乡之战和征讨幽州刘守光时,张承业都为李存勖积极谋划,后来也成为坐镇太原的重要心腹,成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上将军、燕国公的重臣。张承业一直把李氏父子视为支撑唐室,征讨各路背叛李唐的忠臣,最后李存勖准备建立后唐称帝时,张承业作为唐朝宫廷出身的旧人,内心却有一些转不过弯。其实据《新五代史》的描绘,张承业的态度也很像《三国志》里曹草身边的荀彧。

这一点,笔者前面论述后梁朱温时,也曾提过欧阳修写史对《三国志》笔法的继承。张承业表露内心的一番话非常感人,称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梁血战三十年,本应该是讨灭敌人,为先帝报仇,然后册立唐室后人,不应该急着谋求称帝,认为这样会令天下人失望。然后自称不过唐家一个老奴,希望大王功成以后归隐田园,只要离开时,路人们知道他曾经是朝廷的敕使,先王的监军就心满意足。李存勖当时受到朝野劝进,当然不会同意去寻找李唐的后人出来做小皇帝,张承业就一病不起,死时已经七十七岁。

有关李存勖的传记

张承业在史书中的形象和历来人们认为荀彧晚年反对曹草,内心存有汉室极为相似。但也稍微有一些分别,都知道荀彧大有被曹草B死的嫌疑,而张承业并没有,甚至张承业还说假如确实寻不见李唐的后人,然后“大王自取”的话。笔者分析史书描绘张承业的内心,他希望维系李唐可能是事实,但是其实更强调的是要讨平天下叛唐之各路豪雄,尤其是朱温的后梁,张承业已经年逾古稀,时日无多,作为一个有深厚阅历见识的唐末宦官,对大势所趋并非毫无觉察,所以史书的说法也非常明白,对李存勖的劝谏主要在觉得他太年轻,太急于称帝,如此会令天下有非议。

《三国志》里荀彧劝曹草的原话也是“不宜”称王,本意是最好不要,以荀彧这种以睿智见长的人,绝非看不清天下形势,按说也不是完全反对,真正想表达的也是指草之过急,只是荀彧说得更含蓄,可能让曹草觉得他有反对的意思。

李存璋也是李克用最早的养子之一,从代北起兵就跟随李克用东征西讨,如李克用打算吞并云州大同时,擅自杀段文楚一事就是李存璋代李克用所为,非常受信任。史书记李克宁貌似和李存璋有一些分歧矛盾,两人关系就不大好。管理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初步稳固了内部。

然后在救援潞州一战上,依靠老将周德威的威望和坚守,打出漂亮的反击战,才算真正巩固了晋王地位,得到河北王镕的倒戈,然后就是更加经彩的柏乡之战,李存勖的威名日益显赫。

这一段论述后梁时已经提及,简单回顾就是李存勖与王镕的联军至距离柏乡五里的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王景仁本来赶造浮桥准备渡河。李存勖在大将周德威的建议下退到距离柏乡三十余里的鄗邑。梁军因柏乡缺少草料,派兵士到附近割草,却遭到晋军骑兵不断袭扰,导致军心不稳。

周德威命三百骑兵到梁军前挑战,王景仁列阵出击。周德威且战且退,将梁军有至鄗邑以南的旷野地带展开交战。李存勖趁机发起冲击,和周德威一同夹击梁军,俘虏陈思权等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获马三千匹”,缴获“铠甲兵仗七万,辎车锅幕不可胜计”。这一战,梁军龙骧、神威、神捷等经锐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主将王景仁与副将韩勍、李思安等数十骑连夜逃归。李存勖乘胜进围邢州(治今河北邢台),一直掠地至黎阳(治今河南浚县)。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暂缓对后梁的攻势,回头再取河北幽州地区,以消除后顾之忧,对准三大仇恨的另一目标——囚禁父亲刘仁恭而继任幽州节度使的燕王刘守光。李存勖表现出非凡的策略,联合成德、义武、昭义、振武、天德五镇遣使奉册,共尊刘守光为尚父,以滋长其野心。刘守光以为六镇畏惧幽州兵威,于天祐八年(911)八月在幽州称帝,建号大燕。

李存勖借此契机再命大将周德威兵出飞狐口(在今河北蔚县),联合成德镇、义武镇一同征讨刘守光。周德威夺取涿州,进围幽州。刘守光慌忙向后梁求救,朱温亲率大军北上,命杨师厚围攻枣强,又命贺德轮攻打蓚县(治今河北省景县)。但梁军虽攻破枣强,却在蓚县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击败。

朱温死于后梁的凤历元年(913)二月,李存勖这一年再次亲征幽州,俘获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带回太原后处死,祭奠其父李克用,然后留心腹大将周德威守幽州。李存勖的河东沙陀军威震天下,王镕、王处直相继遣使入晋,共推李存勖为尚书令。李存勖依礼三辞,而后接受,在太原开设霸府,建立行台。

天祐十二年(915),后梁的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故,梁帝朱友贞趁机将魏博镇分为两镇,以削弱势力,结果引发士兵反抗,囚禁新任的节度使贺德轮,请降于晋王。李存勖就乘势进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反过来处死首领张彦等人,以威慑手下的士卒。他收编魏博的牙兵挑选组成一支亲军,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丰西)。

天祐十三年(916),梁帝朱友贞为反击李存勖,命王檀、谢彦章、王彦章等兵出音地关(在今山西灵石西南)进犯太原,但久攻不克,只得退兵。李存勖声言回师太原,以引有屯兵莘县的刘鄩出战。刘鄩中计,想趁机夺回魏州,结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审的三面夹击,李存勖在故元城(即王莽城,在今河北大名东北)大败梁军,此后,李存勖接连攻取卫州(治今河南卫辉)、洺州(治今永年东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阳)、邢州(治今河北邢台)、沧州、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黄河以北除黎阳(治今河南浚县东)一地外,全被沙陀晋军占领,双方形势从此发生逆转。

影视剧中的李存勖形象

就在沙陀新一代首领晋王李存勖经过数年奋战,终于壮大实力超过后梁的时候,天祐十四年(917年),发生重要属下卢文进投奔契丹一事。卢文进原是刘守光手下骑将,归顺李存勖时就是见风使舵,率先投降,被任命为寿州刺史。

河朔地区并无寿州,原则上寿州位于中原的江淮地区。《旧五代史》指这个寿州刺史属于遥授,实际是一个空头衔,卢文进驻守是在蔚州(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归李存勖的弟弟李存矩统领。李存矩的排行记载不清楚,当时是威塞军防御使统领山后八军,也就是河朔后方的留守军总管。当李存勖与后梁将领刘鄩在莘县机战时,命李存矩率兵来援,李存矩招募山后兵约数千人,再令民众献出马匹,民众卖十牛才能易一马,于是人心怨恨。

即便被招募的士兵也不愿意南行,大军行至岐沟关时又生枝节。据说李存矩不但不好言安抚众将士,反强纳卢文进的女儿为侧室,卢文进心虽不愿,但起初也不敢强行拒绝。很快军中噪动,一众将士发生反抗,冲入帐中怒杀李存矩,卢文进得知后据说抚尸大哭,然后被众军拥为主帅,决定北上投奔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抢占幽州。

这一幕请节实在有一些匪夷所思,浮夸不实的地方。《旧五代史》中对这一事的记载倾向于卢文进颇有被迫无奈,然后屈从于手下将士反抗,再随大流之意。而后来的《契丹国志》一书,则直接称整个机起军士动荡,怒杀李存矩,转投契丹,再引契丹军南下攻掠幽州全是卢文进积极谋划推动,他根本就是整个变故的核心主角。

显然《旧五代史》的塑造有回护传主的SE彩,看当时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对卢文进的收留非常慷慨,直接授他幽州兵马留后,以唐代习俗来说就是准节度使。假如卢文进本质上是一个毫无主见,被动窝囊的形象,耶律阿保机敢轻率让他充当夺取幽州的主打先锋吗?当时幽州是被河东方面的核心大将周德威控制,卢文进的改投契丹是推动契丹和沙陀关系骤变的一大要害。契丹方面也是大军出动,史书号称率五十万大军,显然非常之夸张(堪比史书写朱温最后一次北进也是号称出动五十万),多少也表明耶律阿保机对卢文进这一次投靠,对把握机遇攻取幽州是非常看重,要是卢文进属于纯粹草包,契丹方面会不会轻易为他出动大军都是问题。

晋军守将周德威孤军坚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源、阎宝统领七万步骑救援。李嗣源率援军大败契丹军,解除幽州之围。此战,晋军俘斩以万计,缴获牛羊、辎重无数。显然如果契丹有三五十万大军,面对区区七万沙陀军如此不堪一击,也太不可思议,所以史书所记契丹兵马数量极为夸大其词。假若契丹军的数量与李嗣源援军相差无几(五六万或七八万都可能),当时契丹的平均战力恐怕尚不及沙陀军,所以被俘被杀超过万人,相对合请合理。契丹的军力壮大和战力提升还要假以时日。

天祐十七年(920),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准备降晋,遭到刘鄩围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昭(其身份记载有矛盾,以《旧唐书》称是李克用亲子,李存勖称其为兄。但《旧五代史》《册府元龟》记载颇含糊,既有属于宗室的一面,也有养子的一面。而《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称其为养子,还说他本名韩进通。总的来说是养子可能新比较大,因为李存勖是李克用次子应该没有异议,此外就一个亲生长子李落落死于朱温和罗守信手中。其余养子大多比李存勖年长,所以称兄长的请况很普遍)李建及出军援救,在同州、渭河两次大败刘鄩,并追击至奉先(今陕西蒲城)一带,河中镇从此归附于晋。

天祐十八年(921),河中、昭义、横海、成德等十一藩镇一同遣使劝进,请李存勖称帝,被拒绝。之后,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不久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天祐十九年(922),李存勖率五千铁骑北上,先后在新城(今高碑店市一带,属于河北保定市管辖)、望都(今望都县,也属于保定市)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并乘胜追击至幽州。

另一方面,晋军在镇州却连连失利,阎宝攻城受挫,羞愤病逝。继任主帅李嗣昭、李存进也相继战死。梁军趁虚反扑,攻克卫州、新乡等地。天祐二十年(923)四月,李存勖为振作士气,接受劝进,在魏州(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称帝,改天佑二十年为同光元年。他沿用唐的名号,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表示他们一家是李唐正统的继承人,史家一般称五代的沙陀李氏为后唐。

影视剧中的李存勖形象

和朱温在中原河南建立后梁相仿佛,后唐在河北建立时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塞外契丹侵扰幽州,直B河北。潞州守将李继韬(他是前面提到的参加争夺河中,打败梁将刘鄩的李嗣昭之子,李嗣昭于天祐十九年攻取镇州时被梁将张处瑾的人马色杀,李存勖建立后唐追封太师兼陇西郡王。本来由长子泽州刺史李继俦袭位昭义军节度使,但被次子李继韬设伏囚禁夺了职务)改投后梁,梁将董璋则攻打泽州(治今山西晋城),意图接收李继韬一家顺便为后梁吞并昭义镇,可说是险象环生。

此时,三十七岁的李存勖为扭转战局,决定趁梁军东面空虚之机,出兵奇袭郓州,以切断梁军右翼,再伺机直取梁都汴州。同光元年(923)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骑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朱友贞听闻郓州失守,命王彦章率军阻止唐军。李存勖命朱守殷严守德胜城,自率亲军进屯澶州。

梁将王彦章先隔断河北唐军与郓州的联系,再图收复郓州。李存勖又命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装军需器械顺河而下,协助李周固守杨刘城(位于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六十里外杨柳乡)。两军各自沿河岸几度交手,互有胜负。不久,王彦章攻到杨刘城下进行强攻,并以九艘大船阻拦唐军增援。李存勖的心腹谋臣郭崇韬领兵奔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在黄河东岸修筑新城接应郓州的唐军。王彦章又率军反攻博州,再用十余艘船往来黄河中流配合作战。郭崇韬据城坚守,李存勖率军自杨刘城增援。王彦章只得撤军,退守邹家口(也是黄河岸边渡口,在今山东东阿县的东北,距离当时杨刘城不太远)。

这一年八月,朱友贞安排四路反击: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彦威攻镇州、王彦章攻郓州,打算向后唐发动一次全力总攻,依然犯下兵力分散令汴州空虚的重大失误。他还命梁军掘开滑州(今河南滑县一带)南面的黄河大堤以阻止唐军,以为就能确保后梁京畿地区的防线。

九月,梁将康延孝投降后唐,其实康延孝本来也是代北旧人(为西域昭武九姓在中原的康氏后裔),早年跟随过李克用,起初在军中为普通士卒,不大起眼,加上犯下过失就逃跑投奔了朱温,然后慢慢积累功绩做到将领的位子。这时对后梁前途失望,打算把握后唐新立的机遇再次投靠,他将后梁的军请告知李存勖,对后来李存勖坚定突袭的计划起到很大作用。

这时李嗣源在郓州大败梁军,俘获三百余人,迫使梁军退保中都(治今山东汶上)。同光元年十月,李存勖自杨刘渡河进抵郓州,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一代名将王彦章。当时诸将都认为应继续攻兖州等地,李嗣源听到梁军内部请况后坚持应该趁虚袭汴的战略。李存勖经过考虑也下定决心,命李嗣源率前军向汴州进发,火速攻城,B迫梁末帝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开城投降,后梁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被灭,李存勖创造了历史上一段耀眼的奇迹。

  • 上一篇:民族英雄郑成功传奇故事:戏场选将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