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春秋霸主齐桓公:暴尸六十七天没人管,因为皇子们都在忙着争帝位

作为春秋第一霸主的齐桓公,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开创了一代伟业,但是在齐桓公去世后,他的皇子们带着各自的阵营为了争夺皇帝的宝座同室草戈,导致齐桓公的尸首六十七天没人管,尸体臭了烂了,蛆虫都爬到了屋子外边。

一代霸主,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可叹,而齐国,在管仲和齐桓公离世后,也逐渐丧失了霸主的地位。

有起有落是人生常态,但是起落之间却不是没有缘由的,知古观今,就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看一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而管仲则是齐国霸业的总设计师,正如孔子所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当然,起初齐桓公和管仲对国家的治理方向是不一致的。齐桓公想要直接以武力去征服别的国家,而管仲认为,应该先把齐国的内政搞好,富民强国,然后再去征讨别的国家。齐桓公不听,吃了几次败仗之后,才沉下心来,决定听取管仲的建议先搞好自己国家的事。

1、发展经济。

管仲认为,“治国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穷则难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围绕这个思想,管仲采取了七个措施。

一是积极保护奖励农业;二是将盐、铁、金等重要产业收归国营;三是维持财政上的收支平衡;四是保持物资的畅通和物价稳定;五是整顿税制,重新颁定兵役制度;六是鼓励对外贸易和对外商业战争;七是使职业世袭化,“四民分业”,以提高生产技能。

管仲不再重农轻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在外贸上,管仲非常经明。一是,他利用产盐大国的特点,将盐的外贸出口作为大宗买卖,甚至看成是商业战的称霸工具,统一由国家管理。二是,实行优惠关税,出口时“关市讯而不征”,进口时则“征于关者不征于市”,以吸引外国人。三是,跟中原各诸侯国达成“毋忘宾旅”和“毋遏籴”的国际贸易条约,具体措施更是灵活多样,需要进口某种商品,就“天下下,我高”,使该产品大量涌入国内,需要出口某种商品时,就“天下高,我下”,冲击国际市场。有一年,鲁国和滕国丰收,粮食价格便宜,管仲就大量收购,等别的国家发生饥荒的时候,再高价出售。

低买高卖是谋取商业利益不变的规律,在这点上,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经济手段有时候也可以达到政治目的,就比如现在的俄罗斯面对多国制裁,利用自己是能源大国的优势,狠狠地扳回了一局。

2、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管仲还主张对行政、军事组织进行改革,实行不拘一格的选贤任能机制和全民服从政令军令制度,建设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3、在外交方面,管仲推行的是“信义外交”,国王一般新请傲慢,强国更是恃强凌弱,管仲总是及时纠正桓公的这些表现,始终本着平等、互助、自愿的原则,积极开展信义外交活动。

在管仲的辅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名垂青史,

在齐桓公接班人的选择上,管仲建议桓公提前考虑,齐国要继续称霸,必须要有个贤明的君主,经过思考,俩人一致认为公子昭当太子最合适。

公元前645年,担任宰相四十多年的管仲病入膏肓,临终,齐桓公提出三个宰相的候选人,都被管仲否定。

管仲说,“易牙为了巴结您,把自己儿子杀了拷给您吃,这种人没人道,不能居要职”,“开方为了伺候您,十五年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也是不讲人道的”,“竖刁为了讨您欢喜,自阉为太监,连自己都不爱护的人,他能爱护您吗?”,“您最好早早地将他们三人逐去,免得滋生祸患。”

管仲谢世后,齐桓公把易牙、开方、竖刁放逐,可是,易牙一走,宫中伙食难以下咽;开方离开,朝廷政务挺尸不顺;少了竖刁,宫里的风纪混乱不堪。桓公认为,“贤明的管仲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啊!”,于是,他又把三个人都召了回来。

后来,这三个人纷纷拥立自己看中的太子,齐桓公禁不住劝说,改立工资无亏为太子。两年后,齐桓公去世,宫中为了争夺帝位,刀光剑影,可怜齐桓公的尸体根本没人理会,足足暴尸了六十七天。

究其兴衰,我们不难发现:

经济是国家的基础,经济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政治目的;

乱,是从内部开始的,上下一衣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贤臣治国,间臣误国,而作为君主,要有格局和独立的判断,君臣相得益彰,才能有国家的发展。

参考资料:《中国权臣的下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雍正王朝:老八和老十四,为何在关键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