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李鸿章去世后清政府十分优待其家人,其三个儿子均成为外交家

谈晚清史,离开李鸿章就谈不明白。回顾李鸿章的一生,这位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所谓“中兴元老”,可谓是一位毁誉参半的矛盾人物。他所力倡并付诸实践的洋务运动,的确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但是,他在外交上所奉行的绥靖投降政策,却为人所诟病、唾骂。同时,我们也应该客观认识到,在晚清风雨飘摇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个民族的不堪命运非一人之力可以挽回。如果没有李鸿章,肯定还会有别人代替他的位置去完成其使命 。可以说,李鸿章的是非对错,是由当时波谲云诡的历史环境造成的,他的悲剧是由他个人造成的,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史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即农历甲午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为保存实力,极力避战求和,他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海军基本全军覆没,北洋陆军亦一触即溃,甲午之战清军败北,标志着李遵循的“中学西用、西学为体”之洋务事业已遭失败。

李鸿章被清廷委任为全权和谈大臣,赴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他顿时成为千夫所指、万众唾骂的“卖国贼”,随之从人生、仕途顶峰跌落。清廷名为留他在京入阁办事,实际上削夺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要职,仅保留文华殿大学士荣誉职位,以保全这位“中兴名臣”的颜面。

李鸿章

在此期间,年逾古稀的李鸿章暂住于北京冰盏胡同内的贤良寺,过起了闲适的“顾问”生活。

在进入光绪朝的二十多年间,李鸿章代表清廷和列强签订了《烟台条约》、《中法简明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诚然,李鸿章踏入仕途多年,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 中年封疆,晚年洋务”,确实是晚清政坛上罕见的能吏。他涉及过很多领域,颇有作为和赞誉,但诟骂、弹劾,却都因办外交而起。尤其是甲午战争惨败,督察员、翰林院群起攻讦、奏劾,颇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意思,遂罢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仅保留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衔,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可算是“凄凄惨惨戚戚”。

失势后,李鸿章曾对自己的幕宾、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说过几句掏心窝子的“牢烧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萁,亦可支吾对付。乃必衣双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他将清王朝视为“破屋”,将自己比作“裱糊匠”,可谓形象而生动。这样真请流露的话,李鸿章在位时是绝不会亦不敢说的。

叶赫那拉·杏贞

客观地说,李鸿章充当了替罪羊的角SE, 他把所有的指责吸引到自己身上,缓和了朝野对清廷的不满,维护了实际大清掌门人慈禧的形象。因此,慈禧不会轻易抛弃这位替自己挡箭的李鸿章,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请了。

李鸿章虽然暂时下野,但他毕竟是淮军和北洋海军的缔造者,又担任朝廷重臣二十多年, 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关系盘根错节,这些人仍然掌握着大清的军政大权。李鸿章虽然丢了实权,但影响力仍在,还是清廷赖以支撑的柱石之臣。

之后,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扼杀康梁维新变法、将光绪帝幽禁于瀛台后,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底,下懿旨请李鸿章复出,署理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农历庚子年,义和团围攻使馆 、焚烧教堂、屠戮教民,八国联军由天津登陆并直捣京师,携光绪帝仓皇西逃的慈禧太后将乞和保命的希望寄托在李鸿章身上,下诏恢复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旧职,命他北上与联军议和。

签订《辛丑条约》

庚子年夏天,李鸿章从广州抵达北京。他作为清廷全权代表与东西方十一国列强公使签订了《辛丑条约》,割地赔款自然无法避免。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李鸿章肝疾迸发,吐血而亡,殁年七十八岁。

李鸿章死后哀荣备至,追赠太傅、位列三公,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寺,谥号“文忠”。清廷还赐其在京建专祠的殊荣,慈禧为此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道:“京师建立专祠,汉大臣向无此旷典。惟该大学士功绩迈常,自宜逾格加恩,以示优异”。

清廷不仅给李鸿章极高的评价和追谥,对他的家人也很是善待。据记载,李鸿章共生六子,但养至成年的只有三人:长子李经方、次子李经述、幼子李经迈。

和恩师曾国藩不同,李鸿章功名心热,曾国藩曾评价他:“少荃拼命做官”,李不仅自己拼命往上爬,亦竭力培养、引导自己的儿子们从政。李鸿章死后,他的正妻被朝廷封为“诰命”,三个儿子也受到特别优待与加意提携。

李经方

据记载,李鸿章的三个儿子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仅能科举登第,而且都经通外语,因此均子随父业,先后走上了外交官之路。长子李经方是职业外交官,他自幼聪明颖悟,学贯中西,经通五门外语,长大后高大英俊,一表人才,也很能干,天生是办交涉的高手,各方面最像李鸿章,可说深得乃父真传。甲午战争爆发前,李经方曾做过三年驻日公使,对彼时日本的国请民意相当了解,对于如何与日方斡旋,他有自己的想法,只可惜在随父参与马关谈判时,他几次想据理力争,最大限度的维护大清利益,均被李鸿章制止了。最后,他只有违心地在“割让台湾及澎湖附属岛屿”的条约上签字画押,被人讥讽为“割台大臣”。次子李经述也从事外交官职业,在对外关系上主张韬光养晦,被认为是李鸿章着意培养的接班人; 庶出的三子李经迈也是职业外交官,曾任钦差大臣出使奥匈帝国。李鸿章的子孙中涌现出许多外交专业人才,并分别担任过驻英、驻美、驻日、驻奥以及驻比利时、墨西哥、秘鲁、缅甸等国的公使。

李鸿章后代人才辈出,李家不仅是外交世家,李氏后裔还出现过桥梁专家、铁路设计师、著名医生、高级工程师、建筑师、工程院院士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可谓家运兴旺 ,福寿绵长。

  • 上一篇:为何说一部越南史,90%都是中国史,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