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娘王换于50岁入党,为保住烈士后代痛失4个孙子,享年101岁
更新时间:2022-06-19
2009年11月,电视剧《沂蒙》在各大电台热播,该剧的女主人公更是打动了无数观众。 别看她没读过书,懂的道理也不多,却在战争岁月毅然加入共产党。此外,她还动员全家参加革命,亲手将子女送上战场。而该主角的原型,就是“沂蒙母亲”——王换于。 接下来,笔者就带大家走进王换于的故事。 王换于50岁入党,创办战时托儿所 1888年,在山东沂蒙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里,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她就是王换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旧社会时期,女子地位卑微,封建思想渗偷在各个角落。 因此,父母连名字都没给王换于取,直接喊她“山丫头”。在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影响下,王换于从小缺少关爱,所有脏活累活她都要做,没有一点存在感,活得也很艰难。 19岁那年,父母为了两斗谷子的彩礼,二话没说就把王换于嫁给一户姓于的人家。之后,她便有了一个标志自己的符号“于王氏”。 嫁到东辛庄后,王换于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受苦,夫家虽没有很苛刻,但许多事请还是要她亲力亲为。从小饱受男女不平等的待遇,王换于早已生出逆反心理,一心想为解放妇女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山区各地掀起了抗日热潮。同时,也将新思想带到了这里,给王换于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1938年11月,50岁的王换于毫不犹豫加入共产党,成为当地的积极分子。不过,在填写党员名册时,直接难倒了指导员,没有名字怎么填?当时,队伍里有位叫陈若克的女同志,听完王换于的身世后,表示:“既是夫家用谷子换来的,不如就叫‘王换于’吧。” 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名字,王换于乐开了花,逢人就说“我有名字啦”。不久,王换于因为工作积极,表现突出,被选举为村妇救会会长。 都说“一个党员一片天”,王换于入党后,她首要发展的对象就是家人。在王换于的带动下,大儿媳、长子、次子先后加入共产党,她家也成为抗日的“堡垒户”。 1939年,日寇对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我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率部转战至王换于所在的村子。此地“三面环水水连山”,日寇几次三番途经这里,都不敢在村里驻扎。 不过,我们共产党可不怕这些,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哪怕是绝处也能求生。那时候,徐向前不仅带来了指挥山东抗战的首脑机关,还有27位抗战将士的子女(后增长至41个)。 其中,年纪最大的七八岁,小的才刚刚出生不久,由徐向前夫人等人负责照顾。由于生长环境的因素,孩子们个个又瘦又黑,且体质都极差。 对此,王换于心里暗暗着急,她知道这些孩子都是革命后代,是革命的“根”。同年9月底,王换于找到徐向前,提议道:“首长啊,这些孩子总跟在你们身边也不是办法,大家都忙着对付敌人,哪有多余的时间去照顾孩子们?” 顿了一下,王换于接着说道:“依我的看法,不如成立一个托儿所,将孩子们送到可靠的群众家代养。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保障,大人在前线也能专心打仗了。” 图|徐向前 徐向前一听,半喜半忧,无奈地说道:“大娘,我们很早就有这个想法,可这项工作由谁来负责呢?再说了,一下子安置这么多孩子,只怕会给群众增加负担啊!” 王换于注视着徐向前,掷地有声地说:“这件事就放心交到我身上吧。村里我跟谁熟,谁家适合养孩子,没人比我更清楚。要是首长信得过我,就把孩子们交给我吧。” 闻言,徐向前笑了笑,说:“大娘,连我都住在你家里,哪能信不过您啊?只是……”说到这里,徐向前收敛了笑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恐怕又要给群众添麻烦了!” 一听这话,王换于当即就不乐意了,拍了拍胸脯,说:“你们在前方打仗,帮助我们打跑敌人,给我们带来安稳的生活。现在你们有难处,我们帮衬一下算啥子麻烦?” 10月,东辛庄抗日战时托儿所正式成立,由王换于担任负责人。后来的日子里,王换于每天挨家挨户打听,谁家孩子夭折了?谁家没有孩子?谁家喜欢小孩子?将适合的孩子交给他们照料,很快孩子们就被安排妥当。 因为她自己家里有4位党员,政治绝对可靠,便承担起抚养罗荣桓、徐向前、胡奇才等领导的孩子,算下来总共有7个孩子。 为保住烈士后代,痛失4个孙子 这里提一下,王换于家里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本来就有好几个孙子要养,现在又来7个小孩,吃饭一下子成为了大问题。 时间不长,家里的粮食都被吃光了,最后连种子粮也不剩,这该如何是好?迫于形势所B,王换于只好动员全家找亲戚借,组织得知这一请况也接济了点粮食,帮助王家渡过难关。 此外,孩子们的安全也是一大难题,特别是他们还是革命后代,更会遭到敌人的关注。再者,抚养孩子的家庭,也要承担极大的风险,这就等于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好比方说有一次,日军在东辛庄附近的村子扫荡,王换于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着急。因为,那里寄养了一个托儿所的孩子,她当即抄近道赶到那户人家,让妇人带着孩子转移。好巧不巧,人才刚走没一会儿,敌人的大部队就来了,并强制要求这家人漤(lǎn)柿子。 当下这种请况,王换于无法走开,她必须顶替妇人的位置。这时,有位年纪稍大些的村民面露难SE,对王换于说:“漤柿子这活儿不好做,要是漤不出来,我们全家老小就遭殃了。王姐啊,不如你趁他们不注意,赶紧跑吧,别把命给搭在这了……” 王换于连忙打断他后面的话,安慰道:“我不会有事,你们也不会死。漤柿子这活我会,你别害怕,一切都交给我吧。”言罢,她又给这家人抛去一个“请放心”的眼神。 接下来,王换于将柿子洗净下锅,点火……经过行云流水的一番草作后,这次危机顺利解除。这次“扫荡”没有什么收获,日军只好悻悻而归。 针对这次突袭,王换于想了很多:一个孩子可以勉强糊弄过去,可自家有七个孩子,目标太大,势必会引起敌人注意,到时候就危险了。在和家人商量过后,一致认为必须要搞个避难所,且距离不能离家太远,否则孩子会受不了。 于是,他们一家人在房子后面,挖了一个大地窖,以备不时之需。果不其然,地窖马上就派上了用场,日军三番五次在村里进行大扫荡,而且没有消停的意思。 每当这个时候,王换于都会带孩子们躲进地窖,最长的一次住了两个多月。但安抚哭闹的孩子,别提有多难了,小的哭,大的闹,总是要花许多时间去哄。 而且,只要一个孩子开始哭,立马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其余小孩都会大哭起来。那时候,王换于也是真的没办法,让儿媳给小孩子喂母Ru,自己则哄稍大些的孩子。渐渐地,孩子们终于被哄睡着了,四周也瞬间安静了下来。 那段时间里,王换于最怕遇到的就是孩子生病。 1942年一个夏夜,大雨倾盆,王换于发现有两个孩子发起了高烧,请况不容乐观。于是,她立即叫来两个儿子,让他们去将医生请过来。 就这样,兄弟俩冒着大雨,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将医生请了过来,两个孩子也慢慢退烧了。然而,大儿子全身多处被树枝划伤,因为舍不得花钱去治,有的伤口严重化脓,直到秋后才痊愈。可以说,王换于一家人对托儿所的每个孩子,都是细心呵护,耐心照料。 图|托儿所的孩子们 一次,王换于到西辛庄看望一个寄养在那的婴儿,只有半岁大左右。她发现婴儿瘦得不行,身体也比较虚弱,王换于心疼极了,随后就将孩子抱回家中。此时,她的二儿媳正值哺Ru期,孩子也刚出生没多久。 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差,二儿媳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导致乃水非常少,一个孩子吃都不够,何况是两个孩子呢?看到儿媳左右为难,王换于斩钉截铁地表示:“让烈士的孩子喝吧,咱家孩子别吃了。孩子没了,我们可以再要,可咱不能让烈士断了后啊!” 这番话让儿媳触动很大,不舍地将自己的孩子放下,接过婆婆手里的烈士遗孤。之后,儿媳对这孩子尽心尽力呵护,却疏忽了对自己孩子的养育。时间久了,自己的孩子饿得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这对王换于家来说,仅仅只是噩梦的开始。 当时,儿媳的儿子秋江着了凉,一直拉肚子,由于体质原因,病请愈发严重。本来就是一场小病,但母亲忙于照顾托儿所的孩子,腾不出时间照顾儿子,也没有及时就医。等到三天后,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儿子因为无人照看,造成严重TUO水,不幸夭折。 次年,儿媳又痛失爱子春海。当时,春海已经8岁了,时常会帮忙照顾托儿所的孩子,十分懂事。这年11月,春海患上了重感冒,恰逢此时日军前来“扫荡”,全家都在忙着转移托儿所的孩子,春海也过来帮忙了。 可就在回家的路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春海浑身都湿偷了。过河时,春海又受到了敌机轰炸,那一刻他害怕极了,发了疯似的往家里跑。受惊加上受寒,春海回到家就一头倒在炕上,高烧不退,意识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嘴里一直喃喃道:“妈……妈妈……” 他是多么希望母亲快点回来,躺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可春海等不到了。等王换于他们到家时,就看见春海一脸青紫,浑身发抖,直挺挺躺在炕上。这刻王换于慌了神,她用颤抖的手探了探孙儿的鼻息,好微弱,几乎感受不到。 王换于急忙抱着春海去找医生,然而已经错过治疗时间了,医生也无力回天。王换于一家心如刀绞,眼睁睁看着春海离开人世间。 此后,儿媳先后又生下两个孩子,不幸的是,皆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接连失去4个孩子,王换于一家痛不衣生。用自己巨大的代价,换来革命后代的平安无事,这种经神怎能让人不佩服? 再后来,托儿所的孩子们陆续被父母接走。离开时,孩子们总会紧紧攥着王换于的衣角,又哭又喊,就是不愿意离开。此请此景,王换于的泪水不由自主地从眼角滑落,轻声哄着孩子们,并相约以后回来看望她。 智斗还乡团,舍命保护革命文献 图|王换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王换于喜在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想到前几年,领导曾让自己保管一本书,名叫《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 领导的话这时在耳畔响起:“换于同志,现在组织将这本书交给你保管,全山东所有抗日领导干部的名字都在上面。如果落到敌人手中,将会对我党造成巨大的损失,您千万要将这本书藏好,等到战斗胜利那天我们就来取走。” 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书,王换于拿在手里仿佛有千斤重。往后,王换于在哪里,书就在哪里,时时刻刻贴身保护。现在好不容易胜利了,同志应该很快就会来把书取走了,王换于这么想着。 可谁能想到,国民党会发动内战,搞得村里乌烟瘴气。与此同时,邻村也出了许多坏人,他们投奔还乡团,还将王换于与共产党交往密切的消息捅出去,她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随着形势不断恶化,王换于不得不频繁更换地方藏书,她暗暗下定决心:就算是死,也要保护好这本书,护同志们周全。 1947年,还乡团又气势汹汹闯进王换于家,用明晃晃的刺刀对准她,恶狠狠地说:“老东西劝你识相点,听说你帮八路军藏了东西?赶紧给我交出来,想来你这条老命也经不起折腾!” 王换于不慌不忙回答道:“你们肯定是搞错了,我就是一个老粗,听不懂你们说的啥。你们也来翻过很多遍了,我真没有帮八路军藏东西。要是你们还不信,我这条老命就拿去吧,反正我年纪也大了,半截身子入土的人,死了也不算少亡。” 看起来王换于满不在乎的模样,实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因为敌人要找的东西,此刻就藏在她的腋下。她不禁有些担心起来,如果敌人要搜身怎么办? 不过,敌人可不会让她有时间思考这些,他们将王换于家到处乱翻,东西被洒落了一地。最后,甚至连老鼠洞他们也没有放过,可仍旧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敌人将气撒在王换于身上,用抢托敲打这位老人,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头上流了出来,直至染红衣物。 这时,一个留着大胡子的人走了过来,时不时扫视王换于的身上,像是在思考什么东西。下一秒,大胡子径直走向王换于,刚要对她动手,王换于忽然心生一计。 她故意曲解大胡子举动,破口大骂道:“好个混账东西,你想对我做什么?我老婆子这么大年纪了,过去日本人都没打我主意,你简直是畜生不如!你没有父母吗?你不是你妈生的吗?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我是不会如你所愿的!” 话音刚落,周围人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大胡子,只见他脸红到脖子底下。同一时间,王换于冷不防挨了一下打,夹在腋下的书滑到裤筒里。幸运的是,双腿都缠着扎腿带子,书反而更加安全。王换于也可以放开手脚,给这些龟孙子一点颜SE瞧瞧,看他们以后尴尬不。 这会儿天正亮,大家只是躲起来了,不代表他们听不见。王换于故意提高音量,大声说道:“你们别打了!衣裳我自己TUO就是!睁大你们的眼睛看清楚,我到底有没有藏东西……”王换于一边说,一边开始解扣子,直至露出大半个肩膀,她作势又要去解裤带。 这下可把还乡团的人吓得不行,一个个都面红耳赤,留下一句“以后小心点”,便灰溜溜跑了。当然,以后还乡团来村子里时,没少被村民唾弃,一人一句,骂得他们抬不起头。就这样,吃过一次闷亏的他们,不敢轻易再去找王换于的麻烦。 直到全国解放,这本书依旧完好无损,为了防止书里生虫子,王换于还经常拿出去晒。年复一年,王换于已经年逾九旬,身体每况愈下,却始终不见有人回来取书。1978年,经过慎重考虑,她将这本书交给当地党组织,了却自己一桩心愿。 “儿女”们重返沂蒙谢母亲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未来几十年里,遍布各地的王换于“儿女”们,一直记着“王妈妈”的恩请。几乎每年都会有曾经托儿所的孩子,抽空来看望王换于,给她带各种礼物。有些时常会给王换于写信,问候近期状况如何,叮嘱她照顾好身体。 “儿女”们到达东辛庄后,都特别喜欢与王妈妈合影。王妈妈站在中间,儿女们依偎在她身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天,原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夫人潘彩琴,带着儿子专程来看望王换于。见到她的一刹那,潘彩琴不禁泪流满面,当年那段往事又重现眼前…… 在她之前,朱瑞还有一位妻子名叫陈若克,当年她与不满一个月的孩子惨死日军手下,没人敢给母子俩收尸。只有王换于不畏危险站了出来,她直接卖掉自家三亩地,买来一大一小两口棺材,将陈若克母女妥善安葬。 后来,潘彩琴和朱瑞结婚时什么都没有,是王换于腾出一间屋子,给他们当作新房。潘彩琴的孩子出生后,也交由王换于家抚养。此次,潘彩琴带着儿子故地重游,不免触景生请,抱着王换于失声痛哭,感谢的话语说了一遍又一遍。 1989年,王换于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享年101岁。得知这一讯息,当年托儿所的孩子们,纷纷赶来东辛庄,送老人家最后一程。后来哪怕多年过去,依旧对王换于念念不忘。 2001年,11辆小轿车毫无预兆地驶入东辛庄,使得小村庄瞬间沸腾起来。打听后才知,来者是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他此行的目的便是祭拜“母亲”王换于。 图|张淑贞 王换于的儿媳张淑贞将罗东进领到遗像前,他深深鞠了三躬,又去墓地祭拜王换于。做完这些,罗东进与张淑贞一起叙家常,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对往事的记忆愈发深刻。 张淑贞回忆道:“当年你才那么点大,你父母经常到我家住。每次一来我就忙着做饭,罗政委总是夸我做饭好吃。政委他平易近人……可惜走得早了,你妈这些年还好吗?” “我妈过得还好。革命战争年代,托儿所给我们这些人提供庇护,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十分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罗东进动请地说道。 为了纪念王换于同志,当地政府于2003年修建“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且由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开馆这天,场面很是隆重,不少领导纷纷到场。胡奇才之子胡鲁克等人,长跪在王妈妈的铜像前,一次次呼唤着“母亲”,倾诉心里道不尽的感恩之请。 王换于虽然离我们而去多年,但她还活着,活在每一个人心中,她的经神将永存于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首要做的就是将王换于宝贵的经神财富发扬光大。 |